高原高海拔、低氧量著稱。青藏高原作為最高的高原更有“世界屋脊”的名號。沿318線一路向西,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
在我之前的印象中,4000米以上的山峰將是“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覆積雪不知深”。真正登上高原才感受到高原并不高冷,依然承載著萬物的生長和生命的延續。
折多山(海拔4298)
川藏第一關折多山,也是進藏路上第一次升至4000米以上海拔,初上高原,除了感覺呼吸有些費力,還沒有其他的不適。跑跑跳跳一下只要大口呼吸幾次,平緩了心率又如同平地。
就在山口前的不遠的地方我拍到了這朵小花,小到仿佛承不住花瓣上的露水,又昂揚著撐起整個生命的姿態。
翻過了折多山,來到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等待旅行者的是比廣袤更遼闊的土地,比高原更高的山峰。
米拉山(海拔5013)
圣城前的最后一道關隘,成都到拉薩路上的最高峰,以5013米的海拔卓然在318的征途之上。
其高大雄奇而成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亦稱“甲格江宗”,意為“神人山”。已經是行程的第九天,基本適應了高原的氣候,雖然克服了初期的高原的反應,但是5000+的海拔依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趕上山口陰雨,溫更低,氧氣更稀薄。
匆匆在山口的界碑前留影,就繼續拉薩的行程,距離拉薩152公里。
唐古拉山(海拔5231)
青藏線路上的制高點唐古拉山。“唐古拉”藏語意“高原上的山”,5231米的海拔,是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的必經之地。這里號稱“風雪倉庫”終年可見風雪。
在這里加油的時候正趕上冰雪急促的一陣,和油站的人聊到天氣,“這里一年四季都這樣的”得到的是這樣平實的回答。
翻過山口,一下子走出了那片撒雪的云,青藏線不同于川藏線,山勢平緩,甚至柔和,大面積的植被是高原的皮膚,沒有突兀也沒有破壞。
都說五千米以上就是“生命的禁區”,唐古拉山脈海拔6621米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卻是萬里長江的發源地。
時而陽光,伴隨走一走;時而冰雹,雙肩抖一抖。進入生命禁區,登臨敢昂首;何懼空氣稀薄,下車喜逗留!2005年6月9日的印轍,刺骨寒風寫感受,海拔5231米的險境,颯爽英姿顯身手。山高,高不過詩人腳板;春濃,濃不過歌者追求。
——陳云和《過唐古拉山口》
生命本沒有禁區
在高原雪峰的見聞,讓我想起了BBC有一部11集的記錄片《地球脈動》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從荒涼峰頂到深邃大海,難以數計的生物以極其絕美的身姿呈現在世人面前。
生命就應該是自由舒展,本無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