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書籍背景介紹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我們以后簡稱七個習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然后再給大家一個練習的片段,最后我再做一些引導。
七個習慣的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的管理學和咨詢學的大師,創(chuàng)建了國際知名的咨詢公司叫富蘭克林柯維公司,他也有楊百翰大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的MBA學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在過去的28年中一直是高居暢銷書榜。看書名這本書像是一本談時間管理的書,但實際上它是一本關于自我管理的書,也包括一部分時間管理的內容。本書倡導的原則是變化的世界中總有不變的原則,我們應該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如果你也想?yún)⒓舆@么好玩又有干貨的活動,請聯(lián)系微信51130626。
格書材料
習慣六 統(tǒng)合綜效——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tǒng)合綜效的基本態(tài)度是如果以為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余。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統(tǒng)合綜效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說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也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發(fā)、分配、整合和激勵作用的部分。
統(tǒng)合綜效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高級的一種,是對所有其他習慣的真實考驗和集中體現(xiàn)。統(tǒng)合綜效是人類最了不起的能耐,也是前五個習慣的整體表現(xiàn)與真正考驗。唯有兼具人類四種特有天賦、輔以雙贏的動機及移情溝通,才能達到統(tǒng)合綜效的最高境界。
統(tǒng)合綜效不但可創(chuàng)造奇跡,開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也能激發(fā)人類最大潛能,即使面對人生再大的挑戰(zhàn)都不足懼。
自然界到處都有統(tǒng)合綜效的影子。如果你把兩棵植物種得很近,它們的根就會纏繞在一起,土壤質量就會提高,兩棵植物都能比被分開時更加茁壯地成長。疊放在一起的兩塊木片所能承受的重量大于疊放前分別承受的重量之和。一加一大于或者等于三。
問題是如何將從自然界中學到的創(chuàng)造性合作原則應用到社會交往中。事實上家庭生活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觀察和練習統(tǒng)合綜效的機會,生兒育女就是一個例子。
(有省略)
我曾為一家公司舉辦研討會,題為“左腦主司管理,右腦主司領導”。中間休息時,公司總經(jīng)理對我說:“研討會很有意思。不過我考慮更多的是怎樣才能把它用于我的婚姻而非生意。我妻子和我確實存在著交流上的問題。”他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吃午飯,以觀察他們是怎樣交談的。
午飯時,寒暄之后,總經(jīng)理對他妻子說:“親愛的,我知道你覺得我應該更細心更體貼些。可不可以說得具體些,你認為我該做些什么?”這位丈夫的左腦希望得到事實、數(shù)字和細節(jié)。
“我早就說過了,不是因為什么具體的事,而是出于我的一種總的感覺。”這位妻子的右腦提供感覺和概況。
“什么是‘總的感覺’?你究竟希望我做什么?”
“啊,那只是一種感覺。”她的右腦只接受印象和直觀的感覺。
“我只不過覺得我們的婚姻并不像你對我說的那么重要。”
“那我能做些什么使它變得更重要?告訴我一些具體的、特別該做的事。”
“它很難言說。只是一種感覺,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
總經(jīng)理說:“親愛的,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你母親也有這樣的問題。事實上,我所認識的每一位女士都有類似的問題。”
然后,他開始用法庭里的口吻訊問妻子。
“你是否住在你愿意住的地方?”
“不是這個問題。”她嘆了口氣說,“根本就不是這個問題。”
“我知道。”他耐著性子,“因為你不確切告訴我原因何在,我要知道它是什么的最好辦法就是搞清楚它不是什么。你是否住在你愿意住的地方?”
“我想是吧。”
“只要簡單回答‘是’或‘不是’。你是否住在你愿意住的地方?”
“是。”
“那好,這個問題解決了。你是否得到了你想得到的東西?”
“是。”
“好。你是否能做你想做的事?”
他們就這樣一問一答。我知道自己一點兒也幫不上忙,所以就插了一句:“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是這個樣子嗎?”
“每天如此。”總經(jīng)理說。
妻子嘆了口氣,說:“我們的婚姻就是這個樣子。”
我看著他們,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這是兩個生活在一起,但各自只有半個頭腦的人。我問:“你們有孩子嗎?”
“有,有兩個。”
“真的?”我難以置信地問,“你們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
“真的?”我難以置信地問,“你們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
“我們怎么做到這一點的?你指什么?”
“你們是協(xié)同的?”我說,“1+1 一般等于2,但你們卻做到了等于4。這就是協(xié)同作用: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你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知道我們是怎么做到的。”總經(jīng)理回答說。
“你們一定做到了尊重差異!”我大聲說。
(有省略)
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當有人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你應該說:“你跟我有不一樣的看法,這很好。”你不一定要對他們表示贊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盡量給予理解。如果你只能看到兩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或道路——“你”的和“錯誤”的,那么你可以試著尋找統(tǒng)合綜效的第三條道路,一般情況下它總是存在的。如果你堅持雙贏模式,確實愿意努力理解對方,你就能找到一種讓每一個人都受益更多的解決方案。
格書導語
1.想一想誰總是跟你的看法不一樣,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這些差異變成通往第三條道路的階梯。可以就當前的某個項目或者某個問題請教這個人的意見,珍惜這些不同的見解。
2.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你更需要統(tǒng)合綜效?統(tǒng)合綜效需要哪些條件來支持?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這些條件?
3.下一次當你同某人意見相左或者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盡量理解他的立場和顧慮,以創(chuàng)造性的、互惠互利的方式應對問題。
導師拋磚引玉
@Emma
我的一大愛好之一就是喜歡找與我意見不同之人交流,想一想這是多合適的事情,我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我想都不曾想過的世界,當然,過程中,如果我發(fā)現(xiàn)對方的世界是建設性的,我會堅持這個連接,如果反之,我只能對此人敬而遠之,敬而遠之的例子比如負能量爆棚的人、喜歡抱怨的、只說不做的,這些底線原則一定要把握的。比如我老公,他總會提出很多和我不同的看法,一些聽起來很挑戰(zhàn)我當前的情緒或者觀點,以前我經(jīng)常為了這些話反感傷心,近幾年自己學會了去理性思考,總會想一想他為什么這么說,合理的地方在哪里,之后再把我的想法很認真的告訴他,他也會理解為什么有些我是不接受的,有時候還會說,嗯這個想法比我剛剛講的更高明呀,這種就是意外驚喜了,兩個人都有提升和收獲。
統(tǒng)合綜效在我看來是從資源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社交和所有的一切,好的企業(yè)家都是資源整合的高手,我想好的個人管理者應該更是如此,就比如我們的格書群,大家自己看自己的書本也也是不錯的事情,但一起格書之后互相之間發(fā)生碰撞給自己帶來無限靈感和收獲,通個社群在一起學習還能克服懶癌,多美好的世界。作為一個不發(fā)工資的群主,我比拿到獎金更開心,作為組織者,我和大家互動最多,收獲最大,我正在偷著樂呢。
小伙伴格書精華
@yonge
今天的內容類似于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要能看到別人長處,取長補短,統(tǒng)合綜效,通力合作,往往能取得超乎尋常的結果,這比"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咱們格書的過程中也可以很好的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統(tǒng)合綜效,因為各自經(jīng)歷不同,立場不同,觀點也會不同,我們看到別人的觀點,可以拓寬自己看問題的視角和知識面,如果能很好的吸取別人觀點里的營養(yǎng),經(jīng)過反思,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利用,提高自己,也算是統(tǒng)合綜效。期待與大家共同成長,攜手進步!
@楓丹白露-蘇眉魚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第六個習慣是統(tǒng)合綜效,亦即是創(chuàng)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tǒng)合綜效就是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說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也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發(fā)、分配、整合和激勵作用的部分。統(tǒng)合綜效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高級的一種,是對所有其他習慣的真實考驗和集中體現(xiàn)。
工作中我們常常用“頭腦風暴”來促使項目得到更多的想法,單獨的一個部門有自己的立場,但是在整個公司的項目里面,我們需要的是團體的合作,以達成效益最大化。
比如在上一年度中,運輸途中發(fā)生的損壞率特別高,為了降低貨物損壞率,我們會召集不同部門的相關人員開會,QA、采購、裝運的主管、司機、搬運工、倉管員......,在會議中,我們可以把過去發(fā)生貨物發(fā)生損失時的照片放出來給大家看,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問題點就會有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現(xiàn)場人員往往會發(fā)現(xiàn)其他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點,這就是思想碰撞的火花。
為什么要統(tǒng)合綜效?因為團體的力量也比一個人的力量大。一張紙,隨便就可以撕開,但是把十張紙、二十張紙疊在一起,我們就很難撕開了。
集中采購制也是統(tǒng)合綜效的一個體現(xiàn),十個分公司采購同樣的物品,單獨采購的時候,每個分公司的采購量都不太多,但是集合起來的時候,可能就變成一個大項目,買方的力量就會增加,就可以成為談判的優(yōu)勢。
最后,因為單個角度是有局限性的,聽取不同的人的意見和看法,還可以促進我們彌補這些局限性。醫(yī)院里對于一些疑難病癥往往會采用專家會診的方式給出相應的手術方案,就是因為即使是專家也有可能會有思考的局限性,只有集合大家的不同意見,才能最大程度的防范風險。
@仗劍走天涯
習慣六、統(tǒng)合綜效
我理解的這個統(tǒng)合綜效是上一個習慣的延續(xù),雙贏是一種做事的態(tài)度,而這個統(tǒng)合綜效則是在彼此的差異中尋找雙方的優(yōu)點,達成更為高效的第三種辦法。
1、找差異;2、尋找各自差異中的優(yōu)點;3、找到第三種集合雙方優(yōu)點的方法,就能達成更高效的途徑。
以上三點是我個人總結統(tǒng)合綜效的方法論,還請大家?guī)兔Ω?/p>
這種統(tǒng)合綜效運用最多的可能就是開會的時候,要想達成這種更高效的方法,首先,確保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其次,要接受差異性,以更為包容的態(tài)度面對差異。
說到了這個話題,我認為我做的不好,在面對意見相左時,我個人第一想法往往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假如提意見的人態(tài)度比較好則罷,如果態(tài)度不好,我本能的會更加排斥,所以我得反思自己。
@汪春杰-白云邊
今天看到這個習慣的時候,著實是挑戰(zhàn)了自己原來的習慣。我們都喜歡找到和自己價值觀,見解一樣的人去做朋友,因為容易聊到一起,找到共鳴,然后找到更多的證據(jù)證明自己是對的。但其實不對,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定懂得如何與自己見解不同的人交流做朋友,去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碰撞火花,汲取更多營養(yǎng)。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我覺得這個是在充分尊重個體差異,把個體效能發(fā)揮到最優(yōu)并能充分協(xié)作的基礎之上。對于我們來說,無論任何時候,一定要保持自己能夠聽取不同聲音的能力。
@小花Fenny
這個是基于第四個“雙贏思維”和第五個“知彼解己”習慣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高效人士的習慣影響力。
我想到了“求同存異”,但作者講的肯定不止那么簡單。當碰到別人與我們的觀點和想法相左時,這時候需要運用移情和傾聽的技巧,去了解對方的意圖和出發(fā)點是什么?是不是我們miss掉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所以才得出了不一致的結論?那如果把我們遺漏的信息加上去,是不是可以得出更好的結論和觀點呢?
寫到這里我想到了李笑來說的一個操作“聽取所有人的建議,最終決定自己做”,我覺得跟這個有點類似。一個人思考的角度相對會單一,對一個角度,就多一種思路,如果可以把其他人的想法和觀點剝碎、過濾、融入的話,何止1+1>2呢。
可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人的本性,其實很難聽進建議及與自己觀點相悖的內容。我覺得這可能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也是元認知能力不夠的表現(xiàn),還需要慢慢修煉。
PS 挺佩服格主Emma的,積極主動地與自己觀點不一樣的人溝通,思考再判斷,向嫚嫚學習。
@小坑
在我看來,是一種高情商,高智商的表現(xiàn),懂人情味,知道這個情況該用什么態(tài)度,又知道如果做更高效的解決問題。
能做到這一點很難,你需要總有很高的天賦,很厲害的社交技能,我覺得這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做到的。高智商協(xié)助高情商來高效解決問題,這就是我認為的綜合綜效。
關于這個要找觀點跟別人不一樣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分類對待
很多東西的基礎階段,應該是差別不大的,比如底層規(guī)律,物理學,或者關于繪畫的基礎,人體都是骨骼,物理就是定律(估計等你學到高級了有可能自己去推翻以前的定律),繪畫,人體骨骼就那么多(等你學通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修改)。
一開始上來就讓專門找跟別人觀點不一樣,應該有一個前提,有一定量的存貨。
當你有了一定量認知,有一定基礎,才有資格跟別人談資。不然就像叛逆期的小孩一樣,不想上學,但是小孩自己不懂本質,見識短。
@豪健
綜合綜效,理論是一個團隊,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把大家的各種,特點優(yōu)點都發(fā)揮出來,是從團隊的總體效益達到,最大化。
@常敏(Jenny)
好的組合必然是1+1>2的,e.g. ?A=a+b, B=a+c, A與B結合,a屬于相同點,b、c為差異。差異化b與c碰撞時,可能出現(xiàn)新的e、f。最好的結果:+B=a+b+c+e+f
最差的結果:A+B=a。首先接受差異化,然后尊重差異化,最后升華差異化。
@樹仔
還沒開始看書的時候,還不太理解統(tǒng)合綜效的意思,這個章節(jié)看下來,真的有很大的收獲。
在人際溝通,家庭生活,商業(yè)工作等,統(tǒng)合綜效就是1+1>2,甚至大于N多倍。
在工作當中,如果想要讓團隊更有凝聚力,就更需要統(tǒng)合綜效了,團隊的信息溝通不通暢,就容易出現(xiàn)矛盾,人員寫作容易出問題;想要離職的員工,如果人事部門或上級沒有及時溝通,員工可能會因為某些誤解某些事實而氣憤離職。所以營造一個能夠讓團隊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很重要,坦誠溝通,讓大家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相互之間建立信任。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公司會經(jīng)常組織團建了,目的就是這個。
之前,在習慣四,我也有提到,和別人相處的原則是真誠,所以,常常給自己省去了不少的麻煩,帶來了很多更真實的朋友,也讓溝通變得更加順暢,目前唯一我需要改進的是,需要嘗試提出不同的意見,因為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總是認同對方的觀點,但是并沒有思考出更有效,或是跟對方有差異的觀點。
@劉世明
20170406格書 綜合統(tǒng)效。要點:1,富有創(chuàng)造性。2,聰明的人遇到同類會更加珍惜,吳軍老師給女生擇偶的建議提到“世上沒有老實人之分,只有對你好的與對你不好的。”找個聰明的人會婚姻更有利,有異曲同工之妙。3,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我們一旦掌握了一個概念,世界就會變得大不同。能夠通過格書,meetup,閱讀等等行為太有意思了。4,整體>部分之和。5,發(fā)揮潛能。
@弘慧~伶瑤
之前都沒聽過統(tǒng)合綜效,粗略了解后,我覺得要實現(xiàn)統(tǒng)合綜效,在任何組織中,要學會尊重,接納,求同,共贏。尊重,就是尊重每個個體的存在與觀點
接納,就是接納所有的不同,以及不同背后的思想與價值觀。求同,就是求同取優(yōu),集思廣益,實現(xiàn)思想和功能的碰撞。共贏,就是最終實現(xiàn)1+1>2的效果。
@江水北城
統(tǒng)合綜效以前不是特別了解,今天感受最深的是,統(tǒng)合綜效是第三種選擇,最優(yōu)的選擇,并非是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創(chuàng)造第三種更好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太了解彼此,甚至還稱贊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一般有機會的說法。另外一個收獲是情感賬戶,這個概念,情感賬戶是指一個組織當中,首先要建立比較充分的溝通,真誠的溝通,雙方之間有了情感,這樣才會有更強的戰(zhàn)斗力,更容易找到統(tǒng)合綜效的方式。
@陽光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o論在工作同事相處中還是接觸新環(huán)境新合作伙伴,持有這種心態(tài)是非常有益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優(yōu)秀品質,嘗試用欣賞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對自身可以起到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個人成長,也非常有利于團隊之間融洽合作。有了這種良好的心態(tài),再多些謙遜、合作的態(tài)度和行動,在團隊合作中收獲一個共贏的結果也就不是難事了。
如果你也想?yún)⒓舆@么好玩又有干貨的活動,請聯(lián)系微信51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