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想在周末去兼職,一是為了在業余時間可以攢點資金,權當副業來發展;二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橫向拓展自己的興趣領域。
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跆拳道這項運動愛好。
說起跆拳道這項運動,還得從高中那會兒談起。
高中那會兒我就愛健身,那時上完晚自習就去操場跑跑步玩玩單杠練練腹肌,純屬一個熱血的騷年。那會兒又迷上了李小龍(非龍迷勿噴,關于李小龍是不是真的那么溜我才不管,有人即使天下無敵也成不了宗師,但他的精神,信仰和所創的"截拳道"都是讓人值得尊敬的!),迷上了他的獨特吼叫,迷上了他一身的完美肌肉線條。為此,我買了一組杠鈴,沒事就練練。當然沒有正規的健身計劃,練習的效果很一般,純業余性質。
一次和同學去某場館玩,里面有健身房,看見幾個穿著印某某跆拳道館的道服在練習冊踢靶和提沙袋,初中生的樣子,一個男生一個女生,還有一個貌似是教練。這個場館不是道館,應該是臨時過來訓練,或許是應對比賽教練給他們私訓。
我和同學x 在一旁看,盡管他們身材高高瘦瘦的,踢靶動作很連貫,速度也快,響聲清脆,那個教練突然會給個反擊靶,讓他們用步法身法躲閃。一不小心反應慢了,教練的腿靶就打到他們身上了。
我那同學x 也挺感興趣,然后到另一間放置器材的房間拿著幾個腿靶自己體驗了下,我拿著腿靶他來踢,然后互換,結果不管怎么踢都踢不響那個腿靶,比較尷尬地放棄了嘗試。
這件事讓我對這項運動產生了好奇,畢竟論流行程度,道館數量,跆拳道道館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連我敬佩的李小龍在創建截拳道時也借鑒了跆拳道的腿法。而且在這么多跟格斗相關的運動中跆拳道又是奧運會項目。
于是,腦海中產生了諸多疑問:為什么跆拳道相比其他健身或格斗類運動更流行?而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在拳擊,散打,截拳道,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幾項運動中,好幾個朋友都認為跆拳道實戰性差,屬于花拳繡腿類?
在我未正式接觸了解這項運動前這些疑問我沒有答案。
進了大學后,我加入了跆拳道社團,從入門開始,練習基本功,拉韌帶,打品勢,考帶,后來加入校隊,練習競技,體能訓練,打了比賽(大眾型,此處注明為防噴),當了助教。。。
在經歷了更多跟跆拳道有關的東西后,之前的那些問題逐漸有了解答。
?1.跆拳道的流行幾個重要因素。
簡單易學,市場容易接受;
2-15歲及大學生、白領人群居多。
2.規范體系完善,考帶有證,國際化。
每個階段的等級分明,練習的內容及考級考帶的規范都有標準。
3.強身健體防身格斗又不乏觀賞性。
學習的內容中含有品勢,跆舞,擊破,特技 等具有觀賞性的動作。
4.強調精神內涵:禮儀 廉恥 忍耐 克己 百折不屈。
教練在上課和訓練時會強調紀律規范和禮儀規范,下課前會有宣誓環節。
以上幾點是比較突出的特點。當然現在市場上魚龍混雜,并不是每個道館教練及教學水平和素質都會"那么正"。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市場監管和開設道館門檻并不會你想象的"那么嚴那么高"的情況下(難道你非得要求每個教練都能打死一頭牛么),跆拳道或其他健身格斗類運動,它是一項運動。既然是一項體育類運動,自然就分職業型和大眾型。
如果你個人想通過這項運動職業化專業化,以后想"揚名立萬",走競技道路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但這條路會很艱辛,也很容易讓身體受傷(或許你看過很多體育冠軍退役后傷病纏身的報道)。而一項運動的發展方向會有很多分支,畢竟它是一條條產業鏈。所以在這個"尚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并不是對生存和生活"那么重要"的時代,沒必要再抱著"我學了武,可以打死一頭牛,可以打街頭小混混,行俠仗義"的想法,要是在你遇到拿著刀拿著槍的匪徒時,這種想法很可能會讓你丟了自家性命。
選擇了一項跟"武"沾點關系的運動,它只是我們很多人生活方式的選擇,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它的看法,千人千面。你可以把它當成一門課,一門技能課,可以防身健體: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放松自己的活動,下完班周末放松放松,出身汗減減肥,減壓: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門學問,去好好的研究,它的來源,它的發展,它的意義和價值,它的精神內涵,它的正能量給人帶來個人品性的塑造和良性的生活態度(這點也是能夠吸引少兒幼齡群體的優勢之一,它的教育意義能夠說服很多家長選擇這項運動,其次它的藝術性優勢,如高考特長生加分政策等)。
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很多其實是偏大眾化的跆拳道運動,它強調休閑,健體,教育和娛樂性質的。當然你也可以走職業化道路,把自己練成體育冠軍。跆拳道比賽它也是相對安全,相比其它幾類,如MMA,泰拳,散打等,跆拳道以擊打護具下身體部位要點得分,雖然在韓國或朝鮮保留了貼身搏斗式(無護具形式)的比賽或打法,且攻擊主要用腿,且最多只能用直拳,這和拳擊主要用拳的打法有些相反。
個人覺得恰恰是比賽規則和這項運動的訓練方法相互制約才會讓人覺得"練跆拳道的,怎么看上去都是瘦弱無力的樣子",正因為它過于注重腿法,在身體素質如對抗強度,抗擊打,其他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強度上要求并不高,所以在這點上和其他幾項運動相比,在訓練身體素質方面,跆拳道這塊的要求并不會那么高,非要練出個全身肌肉,鐵打不痛。尤其針對大眾型的跆拳道授課內容里,這塊很多其實沒有什么要求。職業型專打比賽的肯定有,但訓練強度可能沒有其它幾類運動的大。不然該怎么"身輕如燕出神腿"。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武練的好,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身體素質,因此一個很好的武術家或格斗家,他必須先是一個運動員。"這點我是很贊同的,為避免你練的某項運動成為"好看的花架子",除了自己不偷懶,在身體素質上下功夫也是很必要的。
總之,你避不開別人對你選擇某項跟"武"沾邊的運動的看法,但你覺得生活為此多了煩惱,要么勤練下去,出點汗出點血,堅持會有讓人敬佩的效果;要么果斷放棄,別費時費力遭罪還讓這項運動因你的懶惰和負情緒多了一項罵名。
但有些表演性的動作比如特技,在空中多少角度翻轉踢,我覺得那并不是傳統認知的
"花架子",那可是要下"工夫"的!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些高難度動作的技巧也是苦練出來的,雖說在真實實戰中用處不大或者說弊端很大而不建議使用,在很多諸如影視特技,動作特效里都會使用到,只是練家和非練家對于這塊看法的區別就是,練家知道這本來就不適用于真實格斗,而是觀賞藝術價值(比如武術中犍子,戲臺上連續轉身,空翻,體操里的空中轉體等),不過是結合了腿法。
非練家往往揪住這點不放,非要認為這是降低"武"的格調,認為非實戰性的動作就是花架子,如果這樣考慮下去的話,那所有練"武"的在真刀真槍真炮面前也是花架子,那刀槍炮在核彈年前更是花架子。。。以此論斷下去,基本都是所認為的花架子,既然都是花架子,又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明白人都看的出來,這樣論斷是沒意義的。你只要從應用層面考慮就不會有這樣的論斷。那些具有觀賞性動作及宗教性儀式的動作就沒有價值和意義了,你從小觀看的武俠,玄幻,那些科幻動作,娛樂表演,大型晚會,你們公司組織晚會,多多少少都有你認為的"花架子"。
所以既然你能接受其他形式的"花架子",為何跟"武"沾點邊的運動中含有類似的內容你就會有排斥呢?我覺得這是你的認知和時代接受度的問題。正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既然現代跟"武"相關的運動發展分支已經很多,尊重選擇每條道路上的人,是一種簡單的尊重和禮貌,不然你只是練得一身好"功法",毫無一點讓人可敬的"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