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剛入五月,東北大地還未春意盎然的時候,心想著回到濟南老家準能趕上讓我魂牽夢繞的美味。七號回到家,問老媽樹上還有槐花嗎?答案卻讓人失望的很:早就沒了。媽媽神神秘秘的說今年雖然槐花沒留下,可是我在冰箱里藏著榆錢呢。我一聽,眼睛頓時放光。真的?待她小心翼翼拿出那包裹了里三層外三層的方便袋,心里不禁又是一陣失望。榆錢確實是榆錢,可是已經腐爛。本來我還想挑挑沒爛掉的,誰知實在是挑揀不出來了。存了許久的榆錢就這樣扔掉了,我心疼了好一會。
現在家里也有了冰箱了,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愛吃的東西一樣存不住。不過我這也是苛求罷了,記憶中的春天的美食本身就有相當強的時令性。槐花和榆錢均需剛剛盛開一周內采才最新鮮美味。在老家,槐樹已經不常見了,榆樹相對多些,可是也已經不像兒時那樣遍地都是。
? ? 小時候院子里有一顆大榆樹,一到春天,我就天天在樹下轉悠,等著開花,吃一頓盼了一年的美食——榆錢糠糠。院子外的槐樹,那自然也是經常巡邏,觀察情況,準備隨時下手,采下來制作另一種美食——槐花餅子。
? ? 這次回老家,我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回,味蕾未滿足的遺憾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坑,怎么都填不滿。回到單位,日子回歸從前,工作如往常一樣,漸漸的我就忘記了那種遺憾。昨天晚上,我從操場跑步回來,走到宿舍樓下,一種熟悉的香味突然鉆進我的鼻子——槐花!我貪婪的吸吮著這甜甜的花香,記憶也飄回遙遠的故鄉。采槐花是在仲春時節,天氣轉暖,春意盎然。仿佛一夜之間,胡同里,田野里,到處都彌漫著槐花的香氣。正像一首詩里寫的:槐林五月漾瓊花,郁郁芬芳醉萬家,春水碧波飄落處,浮香一路到天涯。這醉人的香氣是采摘的信號。
放了學,我們是一路小跑回家,趁著天氣尚明朗,我們出發去摘槐花。槐樹比較高大,成年槐樹又多生尖刺,爬樹采摘是下下策。所以我們想出主意,一根竹竿,五六米長,在一頭用繩子結結實實綁上鐮刀,別看古怪,這工具可趁手得很。
? ? 挑著槐花盛開的嫩枝,用鐮頭用力一鉤,一大枝鮮嫩嫩的槐花就這樣被“抓獲”。槐花一串串的,像編織在一起似的,整齊又對稱。小花有指甲蓋大小,白白的花瓣包裹著嫩黃的花心,形似蝴蝶一般。槐樹枝鉤下來后,要將掰下這串串花束,收集起來差不多滿滿一書包,夠晚上大吃一頓,才會罷休。
? ? 槐花采回來,還需要去掉花梗。方法也是簡單,一手拿著花梗,另一只手只需拇指和食指捏住花梗,順勢抽動,一朵朵小花就被剝離下來了。
? ? 槐花剝離下來后,用清水淘洗幾遍,晾干。鍋中添水,燒開,將洗凈的槐花放入鍋中焯水,再用笊籬把槐花撈進墊子里瀝水。接下來,制作面糊,根據槐花的量,取適量面粉加水和開,和面過程加入食鹽和五香粉,加入槐花攪拌均勻,和成何種程度,一切都憑經驗。老媽的經驗是幾十年的修為,自然每次這項工作都由她來完成。
? ? 和好的面團用手捏成大小均勻,厚薄一致的餅狀,放在盆里待用。架鍋熱油,餅子下鍋,不斷翻動,待兩面煎至金黃,出鍋。熱乎乎還燙嘴呢,我就急不可耐,一大口下肚。那滋味,挑逗著整個味蕾,唇齒間夾帶著槐花的清香,讓我相信那就是春天的味道。這樣的美味,可以讓人忘記一切不美好,貧窮的滋味也一掃而光。
榆錢的采摘與槐花并無二樣,那金燦燦的小圓花,密密麻麻的堆在花梗上,熱熱鬧鬧的,甚是喜人。只不過榆錢糠糠的做法更為簡單。榆錢淘洗干凈,不瀝水,放進盆子里,撒少許面粉,均勻攪拌,盡量讓每片榆錢都沾上面粉,均勻撒入適量鹽,用手稍作擠壓,備用。架鍋燒水,上蒸屜,水燒開后,將攪拌好的榆錢放在蒸屜上。開鍋后七八分鐘,香噴噴的榆錢糠糠就做好了。榆錢特有的清香滲透在面香里,我通常自己能吃半籠屜。這,也是春天的味道。
寫著寫著,突然發現,更像是寫菜譜呢。寫著寫著,肚子餓了,響起陣陣雷鳴。
多想再吃一次,可惜要等明年了,明年我要趁花開的時節回家。
歡迎關注煙村拾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