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兒時讀過一些譯本小說,由于總是記不清楚里面人物的名字,看起來尤為費勁兒,且倍感枯燥無味,在那個年代中,那些外國人的生活,離我太遙遠了,一本書看下來,懂得并不多,現在能記起來的更是微薄。
? ? ? 苔絲的悲情故事能記得寥寥,一個歐版的門不當戶不對,始亂終棄的愛情故事,隱約記得拍成電影海報時是女主角身上纏繞一條蛇,極具誘惑野性的宣傳畫,希望沒有張冠李戴地記錯。為何我記得這樣一部當時那么晦澀難懂的劇情?可能那時候的我還沒有明確地懂得悲傷的時候,這樣的劇情讓我記憶深刻,刻存于心的無非是女主角的凄慘結局,男主角的薄情寡義,懵懂之外,不是完美落幕的結尾更讓我不能忘記,痛才是不會讓人遺忘的頑癥,內心深處希翼的圓有缺口時,心心念念不忘的永是那個缺,而不是那大半的圓,悲劇才以這樣殘缺美的方式流傳至今,不被輕易遺忘。
? ? ? 圓滿本是心之向往,可往往是悲傷缺憾成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原來悲傷的故事更易觸動脆弱的心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