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生活,多么棒的生活!
看著這本書的第一眼,便被這本書吸引了,因為成人的天真,太過難能可貴。再看是季羨林先生的書,便更是忍不住讀起來。
成熟不是為了走向復雜,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天真的人不代表他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因為見過,才知道天真的好。
開頭這段文字甚為喜歡,天真不是傻白甜,而是見過更大的世界之后,選擇天真的生活方式。這本書是季羨林先生的一些思考和生活的隨筆,有他對成功、包容、謙虛等人生成長路上性格的思考,有他對讀書、朋友、發展、歷史等多種看世界角度的看法,更是有他在德國生活十年發生的一些故事以及老年之后一些友人離去的惋惜。
文字都很質樸,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卻自己行間體現著先生的學識淵博與氣度。人生并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每一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需要與自己和解,與自己和諧相處。
先生說他很怕天才,說天才即偏才,在某一方面大有成就的人,而很多被認為天才的人也以天才自居,頗有些看不起人的意思。如果自命不凡,引向傲慢,則會損人不利己,他很怕這樣的天才。
最有趣的是先生談到消費和時尚的時候,甚為可愛。他說,商店越是高級,他越敬而遠之,并且腹誹:在這些無限華麗的包裝內包的究竟是什么貨色,只有天曉得。
我覺得人們似乎越來越蠢,我們所能享受的東西,不過只占廣告費和包裝費的一丁點兒,我們是讓廣告和包裝牽著鼻子走的,愧為“萬物之靈”。
這段話說的頗為贊同,一方面可以看出先生是質樸的人,二是先生直接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看的清楚明白。老一輩的人生活的都比較質樸,注重實用而并不需要過于華麗的包裝,而現代的人確實很多事被華麗的包裝吸引了。但也不得不說,這也帶動的包裝設計產業的發展,也是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
吃飯穿衣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穿衣吃飯。
先生為了求學輾轉到了德國,親身經歷過第二是世界大戰,看過飛機轟炸德國,也曾忍饑挨餓,且就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但仍然能以客觀的態度看待德國,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這些國家,好的部分仍然贊揚并汲取。真真是大智慧。
歲月綿長,時光難在。書中有一些篇幅是先生為悼念老友而寫的文字,字里行間流露的都是欽佩、懷念和惋惜。時間是這世間唯一只會向前走,不根據任何規則改變的事物,走過了便是走過了,回不來。每一個當下都應該好好珍惜,認真的生活,好好的和家人、朋友相處。
生活是由瑣事組成的,在每一個瑣事中看到有趣和幸福的地方,是生活的快樂的源泉,也是走向天真的必經之路。我們都要保留一份天真,才能抵御世間蒼涼,獲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