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玩「在行」玩得比較歡,一個月見了十幾位大大小小企業的創始人,不論是小到一個個體戶,還是B輪C輪規模的公司了,都在頭疼困擾于一個問題,“我們想嘗試一些新媒體的玩法,可是沒有基本的積累用戶和觀眾,我們做的東西能給誰看以及如何獲得傳播呢?”他們都恨不得五分鐘內就聽到什么靈丹妙藥的答案,而我都要花十分鐘去查戶口一樣挖掘他們的現有資本,人脈資源,預算和評估他們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要想零啟動,即不花錢,那么“要么刷臉,要么刷技能點。”而刷臉,前提必然是有臉可刷。像「在行」最近突然暴起傷人的分答,很多人一夜間就突然被刷屏了,有幸在「在行」的行家群里目睹了運轉這一切的軌跡,談談我的個人揣測。沒去找「在行」的運營證實,如有偏頗還請賜教。
「在行」最早期的種子用戶,也是老板姬十三親自挑選周圍靠譜的專業人士去站臺,保證到提供課程的一定質量,后期再經過嚴格的審查,一批批放行家進來。我周圍不乏申請被拒絕的大牛,幫著去找運營詢問,都很無奈的說沒有寫清楚詳細的項目經驗的話都無法過關;積累到一定時間階段之后,分答也在內測期,由運營組織一批知根知底的活躍行家做了早期的分答案例供后來者跟風模仿,甚至一夜間就把奇葩說的選手都召集來了大半;更牛逼的地方在于在行新的idea在于問答雙方都有盈利的可能,就從根源上解決了二次傳播動機,給與大部分KOL一個絕佳輕松又前衛的變現方式,雙贏效果我給滿分。
據我所知,這一波應該是一分錢推廣沒花,一夜帶來十萬個付費注冊用戶的零啟動種子用戶的標桿案例,它是憑空出場的嗎?脫離不了從果殼時期就鋪墊的市場資源,品牌背書,KOL關系鏈以及爆發的導火索,而這一切,背后的代價并不比金錢便宜,能用錢買來的,都是最便宜的,做市場的尤其要記住這一點。
刷臉不行,那咱刷“技能點”吧
Papi醬和咪蒙都靠著拔群的內容在微信公眾號紅利期已經關閉的時期,創造的一次又一次數據神話就不多說了,技術驅動型的APP諸如阿里的釘釘,tower,石墨,都憑借著強大的功能和友好的交互得到了爆發式的傳播和增長;(至少我個人用得非常爽),當然企業級應用早期有B端的公司資源賞臉接入多半是老板和BD的功勞,1月7日的微博之夜釘釘拿了個最佳創新獎回去,據說今年的年終獎是阿里集團里最高的,(待求證),真要是說是團隊或者補貼砸出來的,來往也沒給做起來啊不是?
總的來講還是釘釘好用,除了個別入口和微信差別較大要找半天,例如查群組好友聯系方式這種還有自帶表情丑的喪心病狂以外,其他的技術層面都真的是很偉大的創新,解決了大部分企業溝通的痛點,整個團隊也很拼,過年前馬云親自跑去晃蕩了兩圈鼓舞士氣,估計數據十分喜人。啊扯遠了,繞回來。
作為一個剛創業的小團隊,不能刷臉,技術也沒那么牛逼,那咋辦,砸人(和或一點點錢)唄。有時候土辦法真的管用的,地推是看起來low low的,但是是著實有效的零啟動推廣方式;當然普通初創企業都沒辦法像借貸寶那么瘋狂的燒錢地推,(這個東西我至今看不懂,不評價),那自己出人力,親朋好友齊上陣,去精準用戶聚集地發傳單手把手教人下載使用或者關注微信號總可以了吧?印一張傳單才多少錢,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計了,兼職一天七八十一般也可以承受,文案用點心,產品直擊用戶需求,找出最合適的時間段派發傳單積累種子用戶絕對是行之有效的。滴滴打車當初手把手教司機安裝費了多大勁?能拿出1/10我看也不容易了,這都還不樂意,天下真沒餡餅可掉。
最后一種是最無法復制和模仿的富二代創業產品。兩層意思,一個是創業者真的是富二代,人資源錢全都有;一個是有實體或者高緯度資源降維攻擊的產品,換了個場景直接導用戶的。比如哎呀呀這樣的風靡一時的線下連鎖店,用電子支付的時候自動關注微信公眾號,百萬甚至千萬的種子用戶水到渠成。
還有一種是類似Flitto翻易通這樣的從外圍進入國內市場的產品。從 @Kiwi 的朋友圈被安利刷屏許久之后,終于看明白了這種降維攻擊的玩法。他們在韓國起家,借著崔始源啊都敏俊這樣的韓國藝人資源在和各國粉絲后援會交流的時候借用這種解決剛需的翻譯產品,以借勢積累大批明星粉絲種子用戶入手,三年時間鋪墊好國外170個國家500萬用戶(對比國內動輒千萬量級的APP看起來并無優勢,但實際上高留存的海外用戶同時也成為了打入國內市場無可復制的行業壁壘)。
作為一款利用共享經濟理念分享語言知識的付費產品,Flitto的海外用戶成為進軍國內最大的資源:無論什么時候需要語言翻譯服務,都能在產品里找到對應語言的翻譯家,而國內的同類翻譯產品,都是以“服務本土用戶”為核心,反而沒有那么好的適應性。進入國內一年來,并沒有花大力氣燒錢或地推,而是給用戶提供出國旅游、海淘或者簡歷、文書等翻譯場景去吸引普通用戶體驗并付費,我看著有點慢,按我說,直接在各大高校的外國語學院的各年級學生中,以邊學習邊賺錢的宣傳出發點積累多語言用戶。英專的學生對于這種有真實場景的素材都如饑似渴,更別說能力強的還能賺點零花錢,絕對一推即火,到時候請 @Kiwi 把年終獎分我一點,不過唯一的弊端就是后期對運營剔除劣質水貨翻譯的力度要求會比較高,做好心理準備,先推出,再優化,是最穩妥的打法。
說一千道一萬,執行力是最后落地的關鍵,很多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邊嘗試一邊復盤,反正是零啟動,就當做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下水試試再說,如果再遇到了實際的困難,歡迎各位大大找我聊聊,大家教學相長,我喜歡接觸各種新鮮的產品和創業理念,緣分到了的時候,能有不少意外的合作機會。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