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幾章我們可以知道拖延是由心理根溯、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三者交織在一起形成的,而非從天而將的瘟疫。從某方面講,拖延把我們服侍的很好,它時刻保護著我們,不讓我們意識到自己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一面,在我們不想采取讓我們自己不安的行動的時候,它會給我么一個理由讓我們心安理的。但最終,不管我們拖延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我們都會為此付出代價。我們可能會不敢去冒險,不敢去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削弱自己的自信心。而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下定決心不再拖延,直面恐懼,戰勝恐懼。
一 改變所帶來的威脅
當我們被自己的拖延所困擾時,我們便想要去克服自己的拖延,但僅僅是想要,我們不能給自己很大的動力去拋棄拖延,因為我們害怕在擺脫拖延之后所要面臨的對自己不利的局面。比如:
- 我的自我幻想可能要破滅:害怕自己盡了最大努力擺脫了拖延之后,還是一個平庸的人。
- 事情總是做不完
- 我的人際交往可能會改變(不好的方面):自己的缺點暴露或是怕他人的嫉妒
- 對生活的控制:怕他人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多,自己要學很多新的東西。
- 生活會顯得很無聊:怕早早就把事情做完,沒有“時間緊迫”所帶來的興奮感。
- 我將不再是一個好人了:害怕自己成功了后會自以為是,變成一個無趣的人。
當我們嘗試著改變,擺脫拖延時,我們便可能會遇到上述的問題,我們需要克服很多問題,因為我們的拖延已經很嚴重了,拖延會讓我們付出更多,恰恰在我們嘗試著擺脫拖延時體現了出來。
二 嘗試著改變
當我們的自我系動太過于古板時,我們就會站在一個完美主義的立場,而完美主義又是拖延的溫床,我們所設想的生活不能如愿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便會很容易陷入混亂和騷動之中。而一個協調的自我系統可以給我們帶來活力和自信。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們相信我們可以面臨任何事時,我們都可以去處理好,這會讓我們更有勇氣去試驗和探索。早日轉變自己的拖延者信條:
- 萬事無完美
- 努力嘗試是件好事
- 失敗并不等于危險。失敗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正常的
- 真正的失敗是不敢去經歷
- 每個人都由局限
- 如果那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那么為它犯錯也是值得的
- 挑戰有助于自己成長
- 如果這次沒做好,那么下次我還有機會
- 遵守別人的規矩去做并不意味著自己一點權利也沒有
- 答案很多,但我們需要找到那個最符合自我感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