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于吹落山頭月。漫漫江上沙如雪。
誰唱縷金衣,水寒船舫稀。
蘆花楓葉浦。憶抱琵琶語。
身未發長沙,夢魂先到家。
今天是年前倒數第二個工作日了。許多要回家過年的小伙伴,都陸續踏上了歸途。我雖然從小沒離開過父母的掌心,未親身經歷過跨越千山萬水回家探親的辛苦,但對于那些周折以及相伴而生的情緒,也終究隨著閱歷和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能夠體會一二。所以今天,讀到“身未發長沙,夢魂先到家”的時候,有一點被打動。
想起身邊就有好幾個朋友,沒買到火車票,只好一路倒三四輛大巴回去。大清早出發,到家可能都要下午甚至晚上了。此間心情呢,真可說是“身未發長沙,夢魂先到家”了吧。
除此之外,整首詞雖然沒什么特別驚艷之處,但營造出的寂寞氣氛,卻得以將“歸思”之情抒發得很透徹。
第一句“單于吹落山頭月”中,“吹落”用得很有意思,好似旅途中的人和周遭的景融在了一起,都活了起來。“單于”和后面的“縷金衣”應該都指的是唱曲吧。可能是坐船回家,一路上唱著曲子。“水寒船舫稀”,天寒、人少,更顯寂寞。
一行水路,滿目幾近開敗的蘆葦花和正紅的楓葉,都意味著秋天。蕭條之下,可能又想起和親人彈奏琵琶唱和的溫馨場面,思歸之心愈切。人還沒出發,魂已經回家了。
對我來說王觀是個陌生的名字,查了一下,應該也不是個很出名的文人。其他作品中除了有一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因新穎形象而很受褒揚之外,其余的詞句真從來也沒聽過。平心而論,以文采、意境、格調等等而言,就我目前所讀,他確實和大文豪、大才子們有很大差距。
而這首詞,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在說著歸思。稍有才情者如他,尚能作幾句情境之語。才智平平、或者干脆不識字的,也無非叨念兩聲,好想回家。
然而其中所蘊含的情感,難道不是一樣的?千年文壇,巨星畢竟寥寥,更多的是普通人。雖天賦有分,才能有異,思鄉情卻不曾有差別。都說好的文章須要動人。字字珠璣者固然令人贊嘆,但只要發乎真情,幾句簡短、樸實無奇的句子也能動人心魄,激起感懷。也許在某個時間,可能是當時,也可能是幾千年后,給同在異鄉為異客的陌生人幾分感同身受,幾分安慰,幾分支持。我想,這應該就是文學于人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