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因為一個人開始喜歡《大話西游》,喜歡《蘆葦蕩》這個曲子。但,我想要告訴你的,并不是愛情故事,是生我養我的那個小村里的逸聞軼事。
? ? ? 我對于童年最多的印象,不止是家門前那條小河,還有河邊的蘆葦蕩。春天里,“蔞蒿滿地蘆芽短”,夏季里“聽取蛙聲一片”,秋季里“暮云收盡溢清寒”,冬季里“凍雷驚筍欲抽芽”。一年四季,那個承載了我許多美好回憶的門前流水,也載著我最溫柔的舊夢流淌在家鄉的小村里。
? ? ? 其實故事不應該這么平淡無奇地講,那就先來聳人聽聞一下吧。
? ? ? 在老家,有兩塊靠近村外的地,每次經過那漫長的田間小路,總會路過一叢蘆葦蕩。雜亂,橫斜,在印象中總是有著傍晚天黑的背景夾雜著奇怪的風聲。
? ? ? 村里人都說,那里是“浪(亂)死崗”,就是很久以前,在我們記憶里那個饑荒災禍的一九五九年,扔滿餓死的小孩兒的地方。所以無論何時我從旁經過,都害怕我走路的風太大,帶走了某些不屈的冤魂。
? ? 村里有個人,叫王繼清,是我爸在村里最佩服的兩個人之一。爸爸親眼見證了他從最開始的一個小簸箕里面擺著煙酒小東西開始,一步步做大做強變成了超市。直到現在,三層的樓房,在村里那個十字路口矗立著。那時候他還年輕,晨跑,拼命干活,種地,經商,養家糊口。如今,他已過半百,滿目愁容。不只是因為后代不如他的無奈。
? ? ? 聽爸爸說,每逢上墳的時候,某天天正昏黑,他就在那個蘆葦蕩旁邊,不知道從哪找個地方,點上火紙,放上鞭炮,哭上一陣。興許是他的某個孩子多年以前死在了那里。
? ? ? 而家門口的那叢蘆葦則在記憶里肆無忌憚地瘋長,就好像現在我一回家,離開就能看到蘆花舉著高高的穗子。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蘆葦就長出了嫩芽,齊刷刷冒出地面,和后園里那些不知疲倦一年年瘋長的竹子一樣,朝氣蓬勃。
? ? ? 忽而想起上古時期的閔子騫,冬天里他繼母給他縫的蘆花絮的衣服,卻給自己的兒子縫棉絮的衣服,他凍得哆嗦,父親以為他干活偷懶,用鞭子抽他,衣服抽破了露出了蘆花。父親這才知道,要休了繼母。他卻說,如果父親把母親休了,那他的弟弟們也要挨餓受凍了……有子其人如此,為人母應覺羞慚。
? ? ? 如今,在皖北蕭縣就有了一個叫“孝哉閔子騫鞭打蘆花車牛返村”的村子。
? ? ? ? 記得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叫戎成葦,佛家說,一葦可航,渡盡劫波。她就是那樣一個溫和與嚴厲并存的人,以此影響了我后來關于語文的一切。她給我的印象,永遠都是那個年輕,朝氣蓬勃,笑容溫婉的感覺。她的曹集老家,總是帶著荷花滿河的清香,以至于我多想去看看。后來再見到她,是2014年元旦,青春不在,風韻猶存。
? ? ? ? 教我高中歷史老師的李陽老師說,為女子當“遇雪尤清,經霜更艷”。我一直都記得這句話,它帶著我走過一程又一程。
? ? ? ? 其實所謂成長,不過就是你越來越明白這世界上,終究要一個人面對所有的逆境與不堪,你是獨立的個體,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與個性。隨著時光流逝,活得越來越自我也越來越從心所欲,卻不逾矩。
? ? ? 左宗棠那句話我特別喜歡——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 ? ? 生當如蘆葦。春季里抽芽,渺小但卻有破石而出的力量;夏季里,長大開花,擎著高傲的穗子,在暴風雨中屹立不倒;秋季里,抽穗后飛起蘆花,再鼓起勇氣面對秋季的肅殺;冬季里,天空正飄著雪花,發黃枯萎后,被農人砍去做籬笆,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