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燃燒于激情歲月,消磨于平淡流年。
上高中的時候,都喜歡日系女孩,蘿莉成了香餑餑,下到襁褓中的嬰孩,上到三四十歲中年婦女,都愿意被稱贊卡哇伊,在當時這可以稱之為潮流。
記得隔壁班有個身高155的女孩,每天扎的兩個羊角辮,穿著連衣裙,走路一扭一扭,說話都是林志玲那樣式的娃娃音,我總覺得掐著嗓子,應該很費勁,不過人貌似沒啥不良影響,在當時還頗受歡迎。用現在的話說,還有一批小粉絲。
她有固定男友,我們班的,早餐向來是自習前就放到桌子上的,就這,桌子肚里依然情書不斷。有好事者,問她男友,人很驕傲的回復:“她這么可愛,當然很多人喜歡”。
大學離開家前,我還聽說,為了在一起,他們考了同一個專業的大學,雖然不是同一所學校,但畢竟在一個城市,周末時候約會方便,也能一解相思之苦。沒等這感動勁完全消退呢,說倆人分了。
理由是男方覺得倆人在一塊時間太久,沒激情了。你覺得他渣嗎?也還好,拿了初吻,初擁,畢竟還沒渣透,給留了初夜。
當時還沒到談婚論嫁,沒見過雙方家長,不涉及財產糾紛。感情糾葛僅限于高中兩年,老師們不知,但在同學間是心照不宣的“早戀”。
本來作為旁觀兩年膩歪歪感情的知情者,我還有點替他們惋惜來著,不過倆當事人分的干脆并且移情速度都不慢,比賽似的,一個找了細腰長腿168的藝術系美女,一個搭上了185條順盤亮計算機系宅男。
除了在街上偶然撞見互贈個白眼,也算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可喜可賀。
這年頭女人不帶點漢子屬性,都不好意思出來混了。
上大學的時候在國外,住宿舍是兩人一間的。幸運的是,舍友是同胞,沒語言障礙,哈哈。
那時候韓流盛行,聽的歌都是各種 “I don't need a man”,“給你看”等等。好像一下子女人都柔弱不起來了。書籍也是【女不強大天不容】等類似女強勵志型更為暢銷。(這有點暴露年齡,不過無所謂,哈哈。)
男人開始婉約派,女人就開始豪放派了。記得有一回朋友生日聚會,是在她出租屋的陽臺烤肉,大快朵頤之后,她對象去廚房收拾殘局,她還和我們胡天海地的嘮呢。
“哎呀,媽呀,英子你快來,有小強”她對象在廚房大聲一喝。
“來了”,就見我那朋友拿下腳上的拖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沖進了廚房。
等我們過去的時候,就見她拿著拖鞋對著犄角的蟑螂一陣猛拍,她那180身高的男人,縮在墻角,有點滑稽,鑒于當時在場的人都沒笑,我也憋住了。
后來聊到這事,英子說了她的日常。拍蟑螂不是特殊情況,無獨有偶。在她家:
燈泡壞了,自己爬梯子安。
下水道堵了,自己通。
門鎖壞了,自己換。
就連搬家,都是她自己打包好,叫的搬家公司上來搬。
我很詫異,這種情況不應該是男友力max的時候嗎?她跟我說,哪有那么多男友力,他最近論文都要愁死了,眼見頭發越薅越少,我都怕他未老先衰。。。
省略號是省略她剩下的部分話語,同時表達我無語的心境。
還有一朋友,看大家有對象的結婚生子,沒對象的各種相親流水席。她果斷的給自己買了套房子,并且用每月工資在房貸及日常開銷結余的情況下,拿出一部分理財。
這時候最少不了的就是愛湊熱鬧的七大姑八大姨。
“一女孩子那么要強,將來沒人要的”
“還是找個男人依靠長久”
“女人掙再多錢,沒結婚這一點就輸了”
“有那買房子的錢,不如給弟弟娶媳婦了”
。。。等等,不一而論。
問她想法,“酸,真酸,這是赤裸裸的嫉妒”,“俗不可耐,我弟有他自己努力呢,他們在這咸吃蘿卜淡操心個什么勁兒”。
她最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這年頭女人不帶點漢子屬性,都不好意思出來混了。”
這世道,何必對女人諸多要求,大多女人,不過是隨波逐流,蘿莉,漢子,也是世人給的標簽,左右都不過是生活,還能不能好好的玩耍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