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說,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里非常幸福的感覺。春分時節過后,陽光如雨傾盆地灑在溫暖的土地上,油菜花撒了歡,遍地如黃金;桑葚壓彎了樹枝,汁多且味美;杜鵑花紅遍了山頭,采來一朵別耳間;卷耳蕨菜齊露頭,你追我趕比個高;竹筍調皮探出頭,土地公公也沒轍,揉揉惺忪的睡眼,直喊“慢點跑......”;茶園里真熱鬧,紛紛比賽誰來俏。
圖片發自簡書App
清明前后陽光充足,此時的茶葉叫明前茶,芽尖很嫩很嫩,茶葉少,質量上等,價格也是最貴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往后就是谷雨節氣,也叫雨前茶,價格僅次于明前茶。經過雨水滋潤的茶葉,經加工而成,泡上一杯,唇齒處留著香味。明代學者許次紓就十分推崇谷雨茶,他在《茶疏》中寫道:“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
谷雨茶,老爸每年都是親手摘、親手炒。谷雨茶有個可愛的名字:雀舌。是一芽兩嫩葉的,形如雀之舌。價格略次于明前茶,喜歡的人更多了。
雨止,陽光嘩啦啦來了。春天,在陽光里拔節而長。此時的茶葉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嗖嗖嗖不停往上竄。
立夏也就悄然而至,茶葉拼了命地長。嫩葉慢慢變大,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般的瘋長。家里人手少,大人們都來不及摘,任由茶葉肆意而為。記得小時候,學校會放一周的茶假,以減輕家庭農忙時的負擔,如今村民們大都從鄉下移居到城市或外出打工,已顧不及茶葉的價值所在。此時的茶葉也不再是手炒的了,改由機器加工,成品就是綠茶,葉瓣大了,但仍然帶著清香味,只是價格一落千丈,多了就不值錢了。
每年新茶上市,老爸總會寄些與我品嘗。自己種的茶葉不打農藥,喝了放心。玻璃杯中放入一小撮,水溫剛好,嫩芽就浮上水面,那淡淡的一抹綠,喝到嘴里化成那一抹鄉愁,久久難忘。
茶遇到懂它的人,是茶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