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兩日有一檔綜藝節目突然熱搜不斷,叫《演員的誕生》,讓節目走紅的是一段看著像不愉快的花絮,但節目組并未全部剪掉的視頻片段,視頻里章子怡和劉燁爭的面紅耳赤,劉燁甚至當眾拍桌拍鞋,而章子怡則氣憤的將劉燁的鞋扔了出去……觀者直呼尷尬。
? ? ? ? 熟悉綜藝節目氛圍的人都會覺得這又是一次濫用的營銷式炒作,然而視頻主角超越“表演”的真實感又讓大家捉摸不透,似乎不像是演戲。
? ? ? ? 視頻的大致內容是鄭爽和任嘉倫做一個即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鄭爽多次笑場,表演結束后,主持人問身為評委的劉燁是否滿意,劉燁大呼滿意,引起同是評委的章子怡的強烈不滿,于是兩人上演了一出真假難辨的好戲。
? ? ? ? 我們先拋開節目組臺本式的安排這種假設,因為這樣沒什么好分析的,我們假設所有的一切都是現場事故,來“分析”一下這段即興點評里章子怡、劉燁、宋丹丹三位導師各自的行為。
?
? ? ? ? 章子怡一開始是真的在生氣,尤其鄭爽兩次笑場,子怡的臉色秒變,可以說就是黑臉了,也許覺得笑場是對演員這個職業的不尊重,態度就有問題,也就是她后面說的“一點信念感都沒有”。
? ? ? ? 表演結束后,輪到評委點評,主持人問劉燁滿意不滿意,劉燁大呼滿意(日常式一片贊美之聲),這個時候本來就十分不滿意的章子怡小爆發了一下,因為章劉是同學,私下關系都很好,突然發現自己的好友在“睜著眼睛說瞎話”,所以直接質問“你滿意什么?”這里注意宋丹丹張國立都懵了一下,而且表情開始尷尬。
? ? ? ? 劉燁可能沒感覺到子怡是在真的生氣,所以他還是在用一種略帶玩笑的方式跟子怡爭論(請注意,劉燁已經進入演戲狀態,因為他可能以為子怡在演戲),但其實他有點露怯,因為章不滿意的理由充分證據確鑿,可是話已出口,駟馬難追,怎么也不能自打臉,所以有些強辯,拍桌子一舉也稍顯底氣不足。
? ? ? ? 在劉燁無力的狡辯之后,章繼續質問“你懂不懂演戲”,這句話有點扎心,“老戲骨”了又是演技導師,你說我不懂演戲?緊接著章又說“咱們在學校的時候不是沒有做過(意指即興小品)”,后半句章沒說,細想便知道她會說“咱們做的時候也是這樣笑場?老師也都滿意?”這個時候劉燁依然需要站自己這邊,這就好比一個并不優秀的辯論主題,正方觀點明顯更能站住腳的時候,反方好像隨時有倒戈傾向,但出于職守,還得繼續掙扎。然而,打鐵自身不硬,因為子怡說的沒錯,所以劉燁開始嚴重露怯,這種露怯已經外化到表演上,他說話開始有點支吾,尤其拍手機的時候,都結巴了。
? ? ? ? 劉燁拍(摔)手機的時候,章子怡忽然意識到,我是氣臺上的表演,怎么把氣撒到他這了,他既然拍了手機,那我就陪他演個戲,所以劉燁脫鞋擺在她面前,她就順手扔了出去,順帶做了那個霸氣的表情。
? ? ? ? 現在就是說從劉燁拍(摔)手機開始轉折,子怡才進入表演狀態,包括說那句“你有什么資格坐在這里”“你先脫鞋的”,這里已經能從她的表情上看出來,但在此之前,她都是真的在生氣,只不過借著跟劉燁抬杠宣泄情緒而已。劉燁則是全程在底氣不足的演戲(這個底氣不足是人設底氣不足,人設就是要夸鄭爽)
? ? ? ? 劉燁無意識嘴瓢說的那句話倒是他內心真實的感受——嘉倫演的好,鏡頭切到鄭爽,她似乎也聽懂了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 ? ? ? 在這樣一個無法收場的情況下,情商頗高的評委宋丹丹一句話化干戈為玉帛,她應該已經看出來子怡和劉燁,一個在真發火,一個在演戲,但為了節目繼續錄下去,她趕緊給兩人人都鋪了臺階,另外她還考慮到臺上鄭爽一定特別尷尬,說了那句完美的臺階詞“鄭爽,你看,她就敢生氣”
? ? ? ? 直到這個時候,章子怡其實還沒有完全從氣憤中緩過來,隨后,劉燁主動承認在演戲,而且用的是“我倆(他和子怡)”,子怡猶豫了幾秒,想想,算了,丹丹姐和劉燁都在鋪臺階,那我也就順勢下了這個臺階,要不然節目做不下去了,于是也承認自己在演戲……與劉燁擁抱化解。從這個臺階上走下來后,章子怡也就沒有再繼續做任何評價,因為一旦又回到開始那個真實生氣的狀態,就傷了宋丹丹的一片好心。
? ? ? 然而,? 張國立才是最后的真相帝,他總結這一段的時候說“這個節目有一個最好的收場,真生氣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怎么樣?我們剛才的表演”
? ? ? ? 從這一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么幾個問題,首先在對待演員(尤其是流量型年輕演員)演技的問題上,很多人礙于人際關系不敢直面批評他人的不足,往往以溢美之詞博得“友誼”,章子怡表現出來的專業素養和直白性格實屬難得。不好就是不好,都寫在臉上。
? ? ? ? 其次我們能看到好的演員的臨場表演能力,能在虛實真假之間自由切換,而且幾乎不著痕跡,真真假假讓人難以看透,這里面劉燁雖顯得露怯(因為人設因素),但一直在跟子怡對“戲”,而章子怡則把這種分不清是真實還是演繹的狀態發揮到了極致,不愧是教科書級別的演技擔當。
? ? ? ? 再者,我們看到宋丹丹作為稍年長一點的前輩,她的情商之高,考慮問題之全面,也足以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