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有感,若有侵權,深感抱歉,請告知
你月薪三千是在混吃等死
你年薪百萬更得戰戰兢兢
你月薪三萬不夠孩子的一個暑假
你無才無貌好像根本配不上那個合適她
同齡人正在不斷的努力把你超越
時代好像也不愿意等一等你
還有一直往前移動的起跑線
飄來飄去的北上廣
買不起的學區房
禿發涼涼的“老人黨”
我們每天都被按在地上摩擦
就問問你自己,臉疼不疼,心慌不慌
其實我們可以不焦慮!
? 這是一個活著的人都知道焦慮的時代,如果你告訴別人你不焦慮,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他們對你的看法,或者是他們對你的新想法,且不說是好還是壞。
? 以前的人們是焦慮自己的不足之處,想到自己沒有完善的地方而感到愧疚或者難以原諒自己的錯誤,從而努力的完善自己,為自己查漏補缺。
? 而現在卻被各大社交網絡查漏補刀,他們讓你目光要看向前方,又讓你注意身旁。前方有能甩自己好幾條街的小鮮肉,各種高科技的新產品,還有自己馬上要走的下坡路,前方也有要買的房子和嗷嗷待哺的娃和沒了理想的半生掙扎。
? 再看看身邊,坐在CBD和自己一樣的同齡人卻在創造奇跡,都說好了都是垮掉的一代,好像只有自己在拖后腿,社交媒體在自己捏出的生活場景里,對成功下了“正確的定義”,隨之而來的便是把個別成功的經驗升級為普遍真理,讓所有人都向先進代表看齊,或者是在你周圍不斷的嘮叨著衰老和責任這個永恒的話題,讓你的焦慮情緒深入骨髓,讓你認識到,哦,我就應該是一個焦慮的人。
? 無數人向著社交媒體指揮棒指著的方向努力奔跑,這是因為他們利用了人們的本能――對未來的無知和恐懼
? 我們雖然有著自己的一套生活經驗,但他的正確性還沒有經過歷史的檢驗,在這個時候,社交媒體以一副閱盡千帆的姿態,警告你已經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偏離了航線,如果不快點回來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 人們很容易就會大亂方寸,而且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我們也能很輕易的圍觀一下別人的生活狀態,雖然可能是加了美顏和濾鏡的樣子,但是,這種“我不如人”的危機感,一樣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這時候社交媒體順勢夸大差距,加重后果,像這樣猛戳痛點的文章就應運而生,而且生下來便是一副網紅爆款的模樣。
? 于是,靠流量變現的人不斷的渲染焦慮,制造焦慮的氣氛,而商人們便挖掘盈利點,然后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出售“解決之道”比如五周讀懂、二十五天速成、一個月告別……
? 至于成效,出于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人們的焦慮感總是日日新,又日新,再日新,畢竟所有的標志答案和及格線優秀線都是他們定的。
? 更重要的是,當你跟風似的陷入焦慮之中,你也同時完全迷失了真正的自己,很多社交媒體把單一的成功觀錯誤的價值觀強加給所有人,比如:
? 你不愛錢就等于你不努力
你想平定安逸就說明你碌碌無為
? 在這種觀念的綁架下,小確幸的感覺被沖淡,階段性的成果不值一提,成功的方向由別人指定,而你,只需要一鼓作氣馬不停蹄的趕路。?
? 其實,我們活著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你 可以是長江黃河 , 也可以是林間小溪、山間細水,你可以選擇奔流到海不復回,也可以選擇水滴蒸發化作白云,因為,人生重要的不只是終點,還有送運的落花,沿途的風景。
《說來慚愧我的助理月薪才五萬》、《在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真正愛你的人 都會為你花錢》、《中年男子的保溫杯》、《對不起,爸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月薪3萬也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
? 我們確實要努力,但不要蒙著眼睛努力,不要被假象焦慮而困擾,不用整天抱怨
其實
生活明朗,萬物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