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天使,沒有錯;后來有些變成了惡魔,這也沒有錯,錯的是,把他們變成惡魔的人。
不要力壓孩子完成你殘缺的夢想。
假期本來應該是孩子輕松自由的時光,可是看看那些無窮無盡的補課班,真是恐怖!本來我是不主張補課的,可是孩子非要去學鋼琴,估計她也就是“三分鐘熱度”,既然孩子喜歡去就去吧。剛到培訓班門口,就看見一位優雅的女士拽著一個大概六七歲的小女孩過來,孩子一副不情愿的樣子。到門口,女士蹲下來一本正經地看著孩子,說:“見了老師一定要好好學,不許偷懶,等將來完成媽媽沒有完成的夢想。”我聽完后差點笑出來,你的夢想怎么不自己去實現,干嘛要孩子去完成?孩子也獨立的個人,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就算現在他們還沒有明確的目標,但也不能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理由竟然是為了彌補家長人生中的遺憾。
不要讓孩子夾在家庭矛盾中模棱兩可。
結婚十多年,一直跟婆婆生活在一起,雖然難免有些小矛盾,但是總的來說還算和諧,一大家人在一起過日子不容易,要想守住這份平和,秘訣只有一個:大人的事情不要摻合孩子。比如:你和婆婆有什么矛盾,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耍嘴皮、發脾氣,還有最重要的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說婆婆的不是,婆婆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數落孩子媽,當然,也適用于任何長輩之間。媽媽是孩子的親人,奶奶也是孩子的親人,大人之間的矛盾大人們自己解決,孩子判斷不出誰對誰錯,清官還難斷家務事,何況是孩子。這是婆媳關系,夫妻關系也是這樣。如果這些復雜難辨的家務事不讓孩子知曉,那么孩子將會成為調解家庭內部矛盾和維護家庭“和平”的使者。
不要讓孩子承擔無辜的罪責。
周末下午帶孩子去廣場看噴泉,在那遇到上學時一個學姐。過年聚會的時候聽說她老公出軌了,對此事大家議論紛紛,好幾屆同學都知道了,她作為敏感的女人應該更早就知道了。不曉得這段日子她是怎樣熬過來的,但是現在的她,妝依然那樣淑靜,衣著還是那樣得體,語氣還是那樣柔和。我們打過招呼以后,她女兒哭鬧著要回家,她耐心地哄著孩子:“爸爸一會就來接我們,還會帶很多好吃和好玩的禮物給妮妮,爸爸最愛我們了,他就像超級飛俠一樣,一會兒就會飛過來!”孩子高興地直拍手。不知道大家聽了這些話會不會渾身起雞皮疙瘩,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其實我們都不知道她心里終究是怎樣想的,但在孩子面前,無論什么時候都一定要扮好父母的角色,不要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大人犯下的罪責卻讓孩子去承擔。
不要自私地渴望你的孩子成為神童而殘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要把你對現實的不滿和生活中的痛楚揉進孩子的思想。孩子能健康、快樂地生活著,對父母來說就是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