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有統計人口的行為,并且正史對當時的人口數也都有記載。比如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全國共9619254戶,差不多5300萬人,后來的安史之亂以及五代十國的連年戰爭導致了人口銳減。而到了北宋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全國戶數則達到了20882258戶,估計總人口約1.2億。那么,在封建社會中,宋朝的地盤算是比較小的了,為什么人口卻首先突破一億呢?
天下太平
宋朝之前是長達百年的大分裂時期,從唐朝末年的割據勢力混戰到五代十國的兵革不息,平常百姓幾乎沒有過上安定的日子。在冷兵器時代,打仗基本上拼的就是人口,這個時期尤以青壯年的損失居多。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宋朝在太祖、太宗兩位皇帝的接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對中原地區的統一。并且這兩位皇帝相對來說也都有比較強的治理能力,宋朝很快就恢復了生產。后來遼、金、西夏、蒙古等政權雖然長期與宋朝軍事對立,但總體來說和平與發展還是兩宋時期的主旋律。
國富民強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多次介紹過宋朝的富庶程度,雖然“宋朝GDP占全世界的80%”這一說法并不準確,但兩宋的經濟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宋朝取消了里坊、宵禁制度,并且已經產生了雇傭關系、開始使用紙幣,經濟上發展迅速。同時,宋朝在土木工程、航海技術、冶金技術等科技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相比于中世紀的歐洲,宋朝人簡直就是生活在天堂。宋朝人生活安定而愜意,且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人口自然增長迅速。
綠色革命
宋朝在北方與遼、金、西夏等開放商榷,進行互利共贏的經濟往來,在南方也與東南亞很多地區進行海上貿易。正是在這個時候,宋朝商人開始大規模從占城(在今越南南部)引入水稻,這種改良后的水稻就被稱為“占城稻”,它比中國傳統的水稻有很多優勢——耐寒,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在宋朝初年,南方水稻能夠一年兩熟尚被視為“祥瑞”,但是占城稻引入之后,江浙地區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都成了“新常態”。
但并不是宋朝之后每個朝代的人口都超過了一億,宋亡之后的元由于曾經進行大規模的殺戮,人口驟減,元朝開國十七年后,中國人口只有6800萬左右,要知道元的版圖可比宋大得多得多。
但是在相對穩定的明清兩朝,中國人口則再次爆炸式增長。主要原因一個是有了宋朝的人口基數,另一個原因就是“第二次綠色革命”,明朝開始大規模引入玉米、土豆、花生等高產量作物,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
另外,國史君(國史通論)想提出一點疑惑:周宣王(周幽王的父親)曾經被姜戎所敗,丟失了江淮一帶的軍隊,于是他準備統計全國人口,好再次出征,但是大臣竭力反對,說天下人口是不能清點的,也沒說出是什么理由,不知諸君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