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年紀大了,身上又積累了經年的病,常常看到他,顯得有些沒落。他的耳朵從小就聽不大清楚,老了就更甚從前了,需要借著助聽器才能與別人正常交流。
走路的時候氣喘,這是他年輕時做打鐵匠時留下的后遺癥。倚著帶凳子的拐杖,他才能一邊走一邊休息。他總是這樣,走一路,歇一路。
在得了一次腦溢血之后,爺爺的身體就變得越發地差了。因為腦溢血,又發現了糖尿病和其他的病,一天下來爺爺需要吃好幾種藥。
這樣每天靠著吃藥維生的日子,年輕的我不大能體會。
爺爺因為跟我們住在一起,在城市里面沒有什么熟悉的人,走路又氣喘,因此不大喜歡下樓走動,盡管我們家就住在二樓。
所以他每天面對的就只有我們,一家人聚在一起,不知道能不能撫平他的寂寞。可是他卻總是顯得不大高興,我不大能體會他的心。
就這樣,得了病又不愛出門的爺爺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即便親人們都在身邊。
記得高三那年,家里為了方便我學習,就在學校外面租了套房子,婆婆爺爺就過來給我做飯。有了婆婆爺爺的照顧,我很開心。
那個時候,我怕爺爺人生地不熟,會覺得很孤獨,就拿了好幾本書給他看,他那個時候精力還很好,總是會很認真地看完。看完后,他還會興高采烈地把里面的故事講給我們聽。故事在他的嘴里總是變得生動有趣而又引人入勝。我常常會贊嘆爺爺的口才,又會驚訝只讀了兩年小學的爺爺記憶力怎么會那么好。
那個時候他總是把自己打理得很有精神,因此而在別人眼里,他看起來不像是個打鐵匠,倒像是一個退休老干部。
可是這幾年退休老干部真的老了,不再愛看書了,因為他說他眼睛不好了,看不動了。于是就改看電視,慢慢地電視也不愛看了,就常常坐在客廳里面發呆,一坐就是半天。他變得很愛睡覺,一天當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覺。
再后來,爺爺有一點老年癡呆了。走路比以前更加緩慢,別人走一步,他要走好多步,就算是在家里面也杵著拐杖,因為害怕會突然跌倒。
有一段時間他會常常忘記吃藥,忘記好多好多事情……
有人說,好在變老變衰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這些變化是突然發生的,真的沒有一個人接受得了。
還好,他的子女們對他都很好……爸爸常常會留在家里陪爺爺,不敢出遠門,因為他害怕他會在他不在時突然跌倒;吃飯的時候怕爺爺夠不著,就會不停得給爺爺碗里面夾菜;怕爺爺忘記了吃藥,就天天提醒他記得吃藥……而其他的子女們也都常常會常常過來來家里面,關心爺爺、照顧爺爺……
爺爺彎不下腰來自己洗腳了。爸爸給他洗過一次腳,被幺姑知道了后就再也沒讓他洗了,因為他自己也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癥,彎不了腰。于是,她就每天自己來給他洗腳。
幺姑從她家里走過來差不多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每一天吃完晚飯,七點鐘的樣子,她就會到我們家里來,無論有多忙。因為她知道爺爺睡得早,吃完晚飯后就要準備睡覺了。
每當到了那個畫面我都不敢看太久,也許是因為我自己很難做到。她通常會煮好一大壺水,調好了水溫,再端到爺爺面前。先拿毛巾很仔細的擦拭腳面和腳背,每個腳趾間也認真地來回擦洗,反反復復,直到把爺爺的腳洗干凈、讓他泡熱水泡舒服為止。就這樣,每一天都是如此。
爺爺雖然病重,不能看書,也不看電視了,但他還是會在家里做一些事,盡已所能去洗菜做飯。慢慢地,我覺得爺爺的病似乎沒有之前那么嚴重了,記憶力也不像剛開始那么差了,這也許是子女的孝心所感得的吧。他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讓子女更加放心。
爺爺平時都很嚴肅,很少看到他笑,但是在幺姑面前他會露出難得的笑容。幺姑總有辦法讓他高興,也許是因為她真的愛著他的爸爸。他的其他子女也都是一樣,在努力實踐著孝道,愛著他們的父親。
這就是爺爺的晚年,一個平凡人的苦痛與幸福。祝愿他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