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區塊鏈項目怎么玩?一文教你玩轉幣圈。
國內區塊鏈項目怎么玩?
國內一個區塊鏈項目從0到1,需要經歷團隊、基金會、公司、社區四個階段。
首先得有核心團隊,包括CEO、CTO、COO等核心成員;然后團隊要在海外注冊一個基金會,同時在國內注冊一個公司;再以基金會的名義進行募資;募資成功后以公司實體開始干事兒。
開源社區是區塊鏈項目終極共識,可“畢其功于一役”難以實現,開源社區的建立需要長時間的運營,積累一批有識之士方可志在天下。
比特幣是開源社區的鼻祖,可能也是當下唯一一個純正的開源社區項目,比特幣眾多得分叉驗證了這一點。
眾多新興的區塊鏈項目方成立之初,中心化的研發是唯一選擇。沒有開源基因,貿然做開源社區顯然不現實。
Bitcoin Cash是比特幣眾多硬分叉中最貴的那個
在海外注冊基金會是為了規避政策風險。新加披、澳大利亞、開曼群島、馬耳他是熱門之選,廣闊的太平洋才是區塊鏈這艘小船溫暖的避風港;項目顧問和投資人是基金會的主要構成成員,顧問最好找些外籍的,這樣看起來才像是一個國際項目;
若在國內大規模合法開展商業活動,又必須以實體公司為載體。公司是殼,基金會才是魂,披著“合法納稅”的外衣,做著區塊鏈的事就順理成章,確保萬無一失;
團隊與基金會不同,一個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點在于團隊。區塊鏈當前仍處于技術研發早期,技術研發部門是團隊中最核心的部分,在公司體制中,一般會包括財務、人事、行政、市場、運營、設計等輔助部門,形成一臺龐大的機器。當然機器越是龐大,需要消耗的錢就越多,項目方的負擔越重。
ICO能夠為許多優質的項目提供早期快速、便捷、低成本的啟動資金,從這一點上看ICO無疑是一項偉大的創造,可以理解為一種有償眾籌。然而陽光下總是容易滋生腐爛,空氣幣、傳銷幣借機橫行,收割大批幻想一夜暴富的投資者。
由于發行主體在國外和區塊鏈的匿名特性,難以監管、難以控制。ICO在國內被嚴厲打擊,政策上明確禁止ICO。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國內頂風作案的項目數不勝數,以國外基金會的名義進行。募資方式為國內私募,國外ICO。
如果沒有ICO,大多項目方很難融到資,畢竟優秀的區塊鏈創業團隊屈指可數,真正有實力的靠傳統融資方式也能輕松融到資,不必鋌而走險。
ICO:首次幣發行。
發幣還是不發幣,這是一個問題
以太坊ERC20的誕生宣告ICO時代的全面到來
以太坊ERC20標準的誕生讓任何人都能通過以太坊智能合約發幣,花點手續費,5分鐘即可創造出一個新幣種。由此培養出一眾門徒,他們動作上整齊劃一,大規模使用以太坊發行代幣。
金色財經數據顯示,目前市面上2424個幣種,其中90%以上都是基于以太坊發行的。
發幣只是開始,私募和ICO才是最終目的。以太坊內生貨幣ETH和幣王BTC成為募資通證,ETH因此變得炙手可熱,發幣者約定一定的比例以代幣換取ETH,從而完成募資。
市面上流通的ETH越來越少,必然會導致暴漲,ETH曾經一度成為穩定幣。曾在熊市其他幣種大瀑布的時候,瘋狂逆勢上揚。所謂“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
門徒們堅定的信仰以太坊和V神。認為幣對于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發幣就不是真正的區塊鏈,他們高呼“無幣區塊鏈跟太監有什么區別!”
為了不當太監,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走上了發幣之路。由此埋下隱患。
典型案例
國內某區塊鏈公司,技術實力在眾多區塊鏈項目中算是不錯的。在早期技術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決定發幣融資。
融資過程可以用極度順利,甚至火爆來形容
2018年初的一周時間內,通過私募融到2萬個ETH、100個BTC,按照當時市價計算近2億元人民幣,有錢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獎勵早期研發,然后秣兵歷馬,擴充團隊。人事、行政、財務、設計等部門先后成立,公司變得規范化。
團隊極速擴張,從早期10個人至鼎盛期70余人。區塊鏈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是很高的,尤其是技術人員。團隊囤了大量ETH,工資卻以全部法幣結算,人員+其他辦公開銷加在一塊超過200萬RMB/月。
在ETH開始下跌的時候,為了保險起見,項目方也曾想過把更多的ETH換成法幣,可銀行監管是個大麻煩,大批來路不明的資金勢必會引起銀行高度警惕,無奈只能一點一點換。
持有ETH也不一定是壞事,原因在于ETH是整個區塊鏈產業鏈中的通用支付貨幣,參加會議活動、打點媒體、公關、上所費都可以使用ETH支付,業務往來很方便,又可以規避監管。
如果說BTC是區塊鏈的終極信仰,ETH可以稱為區塊鏈第二信仰。即便6個月后,ETH已跌落神壇,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相信只要區塊鏈不死,ETH就會漲回去。
江湖上沒有永遠的王者,對于區塊鏈這個如此早期的行業更是如此
隨著數字貨幣進入熊市,整體市值縮水80%,以太坊沒能挺住,從高點近9000元RMB跌倒1500元RMB,縮水幅度80%以上。
2個億變成3000萬,3000萬已花掉2000萬,項目方和韭菜們一樣被套牢。韭菜可以一動不動,等待市場回暖;而項目方還要養活一干人等,用的是法幣,滿打滿算,剩下的1000萬最多能維持5個月。
在可預見的范圍內,5個月的時間不足夠在技術上產生多大的進展,當前區塊鏈有沒有盈利模式,只能靠燒錢。如果在這期間不能融到新的資金,那么可以直接宣布解散了。
資金被稀釋還不算,內憂外患才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項目方在早期私募的時候,為了快速完成融資破了例。團隊氛圍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寄希望于項目代幣成為下一個百倍幣。團隊內部成員花真金白銀到市場上收購ETH,大量認購本幣。少則幾萬元,多則數百萬元。
沒有成為百倍幣,反而從上線1元一路下跌至6分。幣價大瀑布,團隊持幣成員根本無心工作,項目舉步維艱,人心渙散。
好員工不一定是好的投資人,團隊人員參加私募應被嚴格限制。廣泛推行的應該是:為所有成員分配一定比例的項目代幣,鎖定并根據績效逐步釋放。放在長期收益里作為激勵金,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同時,使得員工與項目深度綁定,
現實情況是大多項目方對于缺乏治理經驗。在外部投資不足的情況下,放寬了內部認購。未將眼光放長遠,考慮到未來的諸多隱患,短視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將導致多數區塊鏈項目方難以挺過寒冬。
內憂還不夠,外部投資人出了大問題。紛紛找上門去要求原價退幣,報警、聚眾維權,原來官方群也變成了熱鬧的維權群。項目創始人被各種手段威脅,一旦開了先例,后續便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團隊內部成員也紛紛要求退幣。
同時謠傳項目方跑路、漫罵,一時間種種負面聲音甚囂塵上,公司無法繼續正常運營。
CEO召開全員大會,眼含熱淚三鞠躬
“對不起,我一系列的決策錯誤導致今天這樣的結果。我們不能再繼續一起走下去了,公司已經養不起這么多人了,這個月的薪水可以截到月底,大家可以出去找工作了。希望日后在區塊鏈這個行業可以江湖再見”
寒冬之下,生存下來成為重要議題,開源節流成為必然選擇。裁員、關掉非核心部門、換用租金更低的辦公場地以節省開支,最終只留下核心技術和運維團隊。
如夢似幻,一切又回到創業的起點,能活多久仍是未知數。
以太坊的跌落神壇將引發行業地震
以太坊牽連到太多的區塊鏈項目方,市場上90%的代幣都隨著以太坊的暴跌而跌落谷底,陷入僵局。隨著以太坊的跌落神壇,一場行業地震一觸即發。
以太坊跌落神壇成因。
外部大環境:
隨著監管對于虛擬幣的政策趨嚴、熊市的持續蔓延、大批韭菜的黯然離場,鋌而走險的發幣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收益卻越來越低,新幣產生的速度自然下降。
新幣產生速度的下降意味著ETH的需求下滑,從經濟學供需關系的角度,價格下跌是正?,F象。
內部原因:采用PoW共識算法的以太坊產生與比特幣同樣的弊端。
并行處理能力差,無法承載大規模交易,當交易量過大時,產生擁堵問題;
礦工確認機制導致在交易量大增時,交易手續費水漲船高,大量交易被滯留,使用以太坊成本高;
一款火爆的養貓游戲足以摧毀以太坊網絡,使得在以太坊上的應用失去了太多想象空間;
博彩類游戲壟斷以太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對以太坊產生質疑、失望;
雖然優化計劃一直在進行中,但始終沒有出現突破性進展。
挑戰者的虎視眈眈:
EOS曾一度自稱以太坊2.0將取代以太坊,不論最終在技術上如何上不了臺面,光靠口口相傳和強勁營銷,EOS已經積累起大批信仰者。
區塊鏈世界信心是根本,EOS搶走部分以太坊的信仰者和資金池,EOS之外,尚有大批公鏈項目對以太坊虎視眈眈。
大戶的拋售:
ICO和私募使得以太坊的籌碼變得集中,當有某些大戶對以太坊失去信心或想變現套利時,大規模砸盤將引發地震。
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以太坊跌落神壇也就不足為奇了。大多數項目方都存在案例中項目方問題中的一種或幾種。
以太坊暴跌最關鍵的影響就是持有以太坊的項目方手中資金嚴重縮水和二級市場地震,維護不好,可能就會讓自己走向死路。
所謂,發幣一時爽,最后火葬場。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全產業鏈都接受以太坊支付,上游礦機廠商、中游交易所、下游媒體全部接受ETH支付。
不僅項目方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區塊鏈產業鏈中的任何一方都在經歷寒冬。如果ETH持續萎靡0.5-1年時間,可以預見,這個冬天,一大批媒體、交易所、礦機廠商將會死掉!
ETH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摧毀以ETH和BTC為核心的有幣區塊鏈產業!這場災難不遠了!
后傳
時間總是會默默地給出答案。時過境遷,當初甘愿做“太監”的區塊鏈項目今日有望登基,雖然這樣的項目方不多,“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無幣區塊鏈將成為未來區塊鏈的主流。
采用股權融資而不是發幣融資的區塊鏈公司現在大多活得很好。相比發幣區塊鏈有以下優勢。
可以集中全部精力做技術研發,不必浪費精力維護資本市場的情況,數字貨幣的跌宕起伏至少是股市的幾倍,對于初創企業這簡直是個天大的難題;
無幣區塊鏈完全符合國家政策對于區塊鏈的態度,不論現在還是未來都是完全安全的,并且有機會從政策方面獲得諸多支持;
只要技術實力足夠優秀,未來將持續源源不斷地從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彈藥補給。已經有部分公司獲得新的股權融資。
區塊鏈是一場持久的戰役,需要源源不斷地資金與資源投入?;趪鴥三嫶蟮娜丝诨鶖?,一條性能足夠優越、支持海量交易的公有鏈是剛需,這是需要全世界區塊鏈項目方共同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行業洗牌是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
地震之后,才會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