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2013年下半年開始跑步,到現在也大概有5年了,雖然這其中有些起起伏伏,但是總得來看,堅持的還不錯。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為了減肥,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的我從中悟出了不少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談談,我這幾年跑步都跑了些什么。
首先學會的是享受孤獨,跑步的時候我基本上是一個人,主要是因為我周圍的跑步的人太少,開始的時候雖然有點不適應,還好我堅持了下來,學會孤獨就是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和自己相處就是學會成熟的第一步,你要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不完美,我第一次在跑步中感受到孤獨給我帶來的快樂。我的快樂再也不來源于別人的快樂之上,也就是說我開始接受自己的一切。再說的簡單點就是認清了現實。
第二生活變得非常規律,因為我都是早上起床跑步,又起的比較早,所以我晚上必須早睡,沒跑步之前我晚上睡得非常晚,消磨晚時間的辦法就是各種群里邊吹水,吹水的時候感覺好爽,臨睡覺之前就有一種挫敗感,是一種無盡的空虛,有一種幻滅的感覺,好自責,每次都和自己說以后再也不這樣了,但是下次還犯,通過我要早上起來跑步這個清晰的目標,我不再晚睡,不在自責,反而是準點睡覺,之前那些自責感完全沒有了,感覺整個人都是積極向上的。
第三延遲享樂,管理快樂,跑步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延遲快樂的過程,你跑步的時候會感到非常不適,心跳加速,感覺要到嗓子眼,邁不動腿,感覺腿灌了鉛,雖然過程很不舒服,但是跑完之后就會感覺非常爽,你會感覺之前的付出十分值得,這也有科學依據,當人運動完之后,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就是使人快樂的一種化學物質,管理快樂是在延遲快樂之后,讓你快樂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不能總是得到快樂,不然快樂來的太廉價,對應的就是不自律的快樂。對于成年人來說快樂應該是一種奢侈品,一種像愛馬仕LV一樣的存在,如果全世界都是這些,那他就是奢侈品了,是大眾商品。他也就不值錢了。
第四學習力提升,學習就是最好的學習力訓練。因為跑步的初衷是減肥,所以我必須去找各種資料,科學減肥,上篇文章已經提到關于減肥的辦法,這里不在贅述,學習能力包括方方面面,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指定計劃,實施計劃,事后復盤總結,找到問題,修正問題,不斷迭代等等吧,學習力是一種能力,可以說是一種底層能力,這種能力可以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簡直就是一種萬金油般的存在,你想想沒有學習力,你在大城市都不會打車。知識這東西像鑰匙,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迅速到達終點。因為知識是前人總結的經驗,一定是前人不但試錯之后的結果。這里多說一句,現在很多人再說其實上學時候學的那些東西根本就沒用,那只是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實質,實質是通過學習語數外,物理化學這些科目來訓練自己的學習能力,任務分解能力,意志力等等品質,可以去看看那些社會精英們,基本都有上述品質。
第五學會系統思維解決問題,跑步并不是單單兩條腿跑起來這么簡單,它是一種全身運動,會調用身體很多大肌群,例如,擺臂的時候要用到手臂肌群,背部肌群,為了提升穩定性需要提升腹肌力量,腿部力量,那就不是單單跑步這么簡單了,要全身性的訓練,有氧和無氧要穿插訓練,有氧就是心肺能力,無氧就是肌耐力類訓練,如果把跑步比作一部汽車的話,心肺能力就是發動機,肌耐力就是地盤,這兩樣東西完備的話,汽車才能跑起來,才能跑的更快。這也是底層邏輯的一種,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系統化思維,芒格的投資理論,達里奧的投資理論。都是再說系統化思維的重要性,這個世界上任何牛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思維,就像芒格說的那句話,做事簡單不是原因而是結果。你可以想想系統化思維是多么的重要。
第六學會和自己和解,不走極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事,我剛開始跑步的時候是為了跑步而跑步,一周7天,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7k,晚上10k,每天17k。每天雷打不動,周日休息。每次跑步對我來說都是對自己意志力的一次考試,每次我都和自己說堅持下。對我來說跑步就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一個數字,這就導致我為了目標而目標,大概堅持了2年。線兒繃得太緊。之后突然有一天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每天這么累是為了什么,然后立馬崩潰,前功盡棄。而且我都有點懷疑自己了,我意志力真的有這么堅強么?大概過了半年,我照照鏡子我發現我該減肥了,減肥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跑步,然后我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跑步,為了減肥,還有呢?樂趣,這一剎那我突然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在完成目標的同時要學會享受其中的樂趣,這樣才能長久,人不是機器,人有主觀能動性,能夠給自己講故事。能夠找到事情的樂趣所在。任何事情不要總是在兩個極端游走,一邊天使一邊惡魔,做事要學會取中,學會和自己和解。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更有樂趣的人。再來說說能力范圍內做事,之前為什么這么堅持,其實心底里總在跟自己說,別人行我為什么不行,別人10k能跑40分鐘,我也行,這種觀念當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不能過于執著,過于執著就會和自己較勁,同時會對自己自責,一旦這個口子打開,自己就會變得很焦慮,在能力范圍內做事就是你的快樂不是與別人比較得來的是與自己比較得來的,別人比你跑的快,可能是因為有天賦,有專業教練帶,最重要的是有那么多的時間,不要忘記什么對自己最重要。跑步對我來說第一是業余愛好,第二是還是業余愛好,你會靠這個吃飯么?你吃飯的能力是你主職工作,不是跑步。所以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事,享受快樂就行。
第七學會擁抱不確定性,開始對外界好奇,以至于快30了還是像個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這一點是在我一次改變跑步路線的過程中發現的,以前跑步基本都是固定路線,但是突然有一天不知道為啥,我覺得不能總是這樣,要嘗試不一樣。所就決定,隨意跑,跑到哪里算哪里,之前沒去過的小路,一些熟悉的地方再進去發現一些不一樣的風景,反正基本每天都有各種不確定性,每天都有驚喜。之前的固定路線就是自己的舒適區,永遠也不想突破,因為一旦突破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安全感,自己完全無法接受這種不安全感,有個詞最能形容這種現象,小鎮青年(這里完全沒有貶低之意)。之后的隨意路線就像非舒適區,這些路線可能不安全,但是有各種未知等著我們探索,有各種驚喜在等著我,這有點像去大城市打拼。其實人的成長也是這樣,舒適區之內永遠都是自己一畝三地,他封閉,不求進取,舒適區之外有各種所謂的不安全因素,但是世界更大,你看到的東西更多,見識更廣。一個人的見識直接決定了這個人最后能走多遠,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句話可不是雞湯這么簡單。
第八把確定性永遠放在自己的成長上,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可控變量就是自己,不要管別人說過什么,不要管別人做過什么,只要是有利于成長的事情,就要堅定不移的做下去,并且不斷輸出,知行合一。例如,如果你今天不想跑步,你會找出N多理由,今天天氣不好,明天再跑吧,上班太累了等等可以無限多,還有種人是用腦子跑步的人,就是基本在思維層面跑步,這些人對跑步裝備,跑步知識可以如數家珍,但是就是不付出,你們去看看跑步群里邊那些吹水的人就知道了。與其像上邊那兩樣,不如自己老老實實的出來跑步,跑步就是要不斷踐行。不光要有輸入還要有及時輸出,跑了才是自己的。很多人再說懂了那么多道理但是還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其實說白了就是沒有及時輸出,輸出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我們不應該固態的硬搬硬套各種道理,而是要動態的去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的對道理進行修改,這樣所謂的道理才是自己的,要勇于對道理保持懷疑態度,保持懷疑態度就是保持大腦的開放,這也是給自己的思維留缺口的一種方法。否則這跟傳銷組織里邊的洗腦有什么區別呢?就像查理芒格說的手中拿著錘子,看誰都是釘子,不就是這個道理么?
跑步5年一路走來,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一個堅毅的自己,一個可以自我成長自我蛻變的自己,一個永不放棄的自己。我要感謝當時胖胖的我,就是因為自己胖,所以我才開始跑步,感謝自己一路的思考,讓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感謝遇到的各種挫折,正是這些挫折,讓我學會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