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先,介紹下觀看背景。手中有三部影片,《幽冥》、《薩利機長》和《驢得水》,糾結了許久,最終還是在支持國貨的前提下,選擇了《驢得水》。
? ? ? 其次,我是看到張一曼剪下頭發給銅匠的時候,先快進到后面掃了掃,才翻回來,再看完的。
? ? ? 最后,其實我長期沉迷于《我愿意》等這種伴有溫馨和幸福的片子。對于《驢得水》,我是有震感的,但并沒有支持我連貫的看下去。
? ? ? 基于以上,結合影片。我便想到一個問題問自己,看看自己的選擇。現在,我覺得我初步有了些答案,下面便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寫給自己,寫給各位看官。
? ? ? ?我的問題是:“假如你要奪舍,在《驢得水》中,你會選擇繼承誰的人生呢?”
? ? ? ?1,鑒于身心原因,張一曼和孫佳,果斷放棄。2,腹瀉男,估計沒誰會喜歡這樣的人物吧?基于對他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像某人),我也放棄了。3,周鐵男,有些氣概,也有些窩囊,特別是在槍下,也無感了。4,校長,這家伙的情商和智商絕對一流,能伸能屈,但年紀有些大。5,銅匠,這家伙也是個人物,在平衡利益的方面,簡直是無師自通。通過平衡,來達到自己想要的,厲害,厲害。但這家伙就如同特派員一樣,嘗到好處,就可以無原則的進行下去,同棄。6,。。。
選擇了一圈,發現木有合適的。他們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缺點,都有小人物的特征,而我又是最不想成為小人物的小人物。所以都放棄了,有困苦于沒有答案。
直到現在,我依然沒有答案。但,在選擇人物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一個點。“越是危急時,越要冷靜”。就比如說周鐵男,我覺得他至少有兩次挽救局面的時刻。
(1)周鐵男被槍嚇破膽的時刻。其實,如果稍微能看清形式,就會發現,特派員不敢殺人。有兩個佐證,1)有了呂得水這個教育家,在那個學校里,特派員不敢出人命,特別是老師屈指可數。2)校長看見了,卻不管。我想判斷一個人的死活,對于校長來說不是難事。但校長在槍聲響后,最終還是拉著孫佳走了。當然有一部分,因為孫佳,但我覺得肯定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他也不相信會殺了周鐵男。我之所以證明周鐵男不會被輕殺,不是鼓勵他那樣傻氣,而是說利用這點,完全能特派員講條件。
(2)與銅匠的糾紛,如果冷靜下來,還是能夠看出,銅匠的最大弱點還是他的妻子,他不想回到以前的生活。如果周鐵男用好這點,也許張一曼就不會被剪頭發了。
當然以上都是理想情況,特別是忽略了周鐵男的性格。但這不妨礙我們吸取教訓,真正的智者,要學會跳出來,看事情,拋開感性,多用理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