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看見有消息稱:微信正在內測“不常聯系的朋友”功能。
條件涉及:“半年內無單聊”、“無共同小群”以及“半年內沒有回復過他(她)的朋友圈”。
該功能或許能一次性刪除不常聯系的朋友。
我下意識的點開通訊錄,從頭到尾捋了一遍。
包括家人、朋友、老同學、同事,以及一些早就不記得是什么時候添加的、不知道姓甚名誰,沒有任何備注的“好友”在內,一共有174位聯系人。
我這才猛然發現,這一百多號人之中,有90%的人,何止是半年內無單聊、無共同小群以及半年內沒有回復過他(她)的朋友圈。
加了之后,一兩年沒說過一句話、群發祝福語也沒有、被對方屏蔽了朋友圈或互相屏蔽的,更是大有人在。
那些曾經熟悉的名字,早就變得模糊不清,安靜地躺在通訊錄里。
他們同陌生人其實沒什么區別,無非是多了那么一丁點念想。
原來我們如何如何,現實卻是,我們之間的關系,只差最后一步——刪除。
02
上個月,我做了一件特別讓自己無言以對的事情。
本來是想著清理一下微信緩存,結果一時手滑,點成了刪除所有聊天記錄。
也就是短短兩三分鐘的功夫,原本滿滿當當熱熱鬧鬧的聊天列表,變成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凈。
面對這種始料未及的狀況,我先是呵呵地笑了一會兒,為手機里意外多出好幾個G的內存而竊喜。
然后情緒很快轉為慌張,搞不懂自己為什么會犯這種蠢。
上網查找恢復的方法,翻來翻去,也沒查到什么所以然。
未果,只好作罷,將手機擱置在桌子上,愣在一旁,心里還在想著那些再也找不回來的聊天記錄。
其實,那些被誤刪的你來我往,有一多半是幾個月之前甚至一年前的,聊著聊著,就沒有了下文。
它們沉寂在漫長的聊天記錄底部,可是我舍不得刪。
總是覺得,留著吧,說不定哪天就又能說上幾句話呢?
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依舊是沉默,沉默。
日子一天天過著,空白的列表又逐漸被新增的聊天填滿。
很偶爾的,我還會想起那一天的那一次“錯誤”的點擊,但不再覺得難過,只是還會有一絲絲遺憾。
畢竟被一同抹去的還有和家人、好朋友日積月累的回憶。
而那些隨著聊天記錄消失的人,散了就散了吧。
03
有時候點開QQ郵箱查看郵件,結果郵件還沒開,就收到這樣的消息:
“QQ郵箱管理員:好友生日提醒服務”
打開一看,“哦,她啊”
時間過去太久了,究竟是我想不起她的生日,還是我從來都不記得她的生日呢?
我想,應該是彼此都不記得了。
我們沒有互道過生日祝福,沒有互贈過生日禮物。
可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在各自的生活圈里,一歲又一歲的成長,再沒有交集,也沒有打擾。
還是想祝你生日快樂,永遠快樂。
04
我的微博,除了偶爾的幾條轉發,已經有將近半年沒有更新了。
迫于強迫癥,終究還是沒忍住“好友圈”紅色點點的誘惑,到好友微博里轉了轉。
從一個好友的微博無意間翻看到另外一個朋友的微博,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看了下去,這種體驗還是蠻奇異的。
有的人出國深造多年,說著流利的外語,和不同膚色的人成為了朋友;
有的人縱情山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場接著一場,五光十色的9宮格照片,看得我心生羨慕;
有的人為了生計奔波不停,偶爾喘息一下,一個人喝悶酒,一個人吃晚餐;
還有的人早就結婚生子,過起了相夫教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
原來,在沒有聯絡的這些年,大家的生活都已經變得那么不一樣。
這一段消失的時光,每個人都活得很精彩。
05
我沒有很喜歡粵語歌,因為沒有歌詞,我聽不懂。
可我又很喜歡粵語歌,因為看了歌詞,我聽得慟。
“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薄鲎躁愞妊傅摹蹲罴褤p友》
我們和昔日的朋友,究竟是怎么越來越疏遠,越來越陌生的呢?
我看過一個作者說:
“當我們長大了,社會角色不斷變化,這些朋友都莫名地散了......
第一波散在大學那關......第二波散在工作那關......第三波散在婚姻那關......”
深以為然。
高中畢業,步入大學,高中的死黨可以在回家時重聚。
而大學畢業,卻是真的各奔東西,散落在天涯。
而從前關系不好的,這輩子算是“死生不復相見”、“老死不相往來”了。
進入職場,不同的職業,注定了我們可以聊的話題越來越少。
你說股市行情,她說師生關系,我說文字編輯......
為了避免尬聊,無話可說,最終淪為點贊之交。
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步入了婚姻,組成了小家庭。
他們的朋友圈也從生活照,變成了曬娃照。
想要聊聊,卻又不知從何聊起。
06
很多人,我們與他們因為種種原因而分隔、不再聯絡。
電影《山河故人》中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p>
一些人正在悄悄地退出你的朋友圈,而你也正在一些人的朋友圈里消失。
他們退出就退出了,離開了便離開了。
倘若你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放不下,心事多了,腳步被裹挾,活著就會很累。
那些漸行漸遠的人,望著你們的背影,愿你們一生幸福喜樂。
依然留在身邊的人,看著你們的臉龐,愿我們繼續攜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