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拍攝《極盜車神》前,導演埃德加·賴特是先選定了歌單,再添加角色和故事。
有了這句話,基本就能勾勒出這部電影的面貌了:
電影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音樂結合飆車這個點子,把畫面的每一個動作與音樂的節奏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類似歌舞片的效果,又像是聽著歌在玩GTA或者極品飛車。這和以往你看到過的所有飆車動作電影都不一樣。這一點來說,這顯然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看的影片,畢竟有個性的電影在這個時代太難得了。
然而,先定歌單再配劇情,顯然導演對于故事并非很看重,整部電影的故事層面主線略顯老套,角色的情感變化又不自然,劇情的平庸使得《極盜車神》算不上優異,也令人遺憾。畢竟這個題材如果能打磨好劇情節奏,很可能成為一部更為獨一無二的電影。
埃德加·賴特是出了名的「反類型片」導演。
《僵尸肖恩》、《熱血警探》、《世界盡頭》,此前的三部重要電影都在導演獨特的幽默和諷刺下達成了一種特殊的效果,甚至漫威宇宙的《蟻人》,在賴特導演下也明顯有了不一樣的逗比氣質。
拿我最喜歡的《僵尸肖恩》來說吧,里面有這么個劇情:
喪尸出現在了自家后院,步步接近,主角兩個逗比沒有武器又不敢接近,就用CD扔喪尸的頭,主角還不停BB,只愿意篩選出自己不喜歡的CD用來丟……
英式幽默。在看《僵尸肖恩》時,整部電影的幽默特點和看《銀河系漫游指南》很相似,那是另一個英國導演加斯·詹寧斯執導的。
這兩部電影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但,很多人卻看不出《僵尸肖恩》和《銀河系漫游指南》的笑點和「反類型」電影好看在哪兒。
有一句話,忘記誰說的了:「反類型」片有多好看,取決于你對「類型片」的熟悉程度。你看過越多的類型片,越能發現「反類型」片的精彩之處。
說白了就是,沒看那么多類型片,玩的梗再有趣你也只是不明覺厲,當然不會有意思了。
埃德加·賴特之前的《僵尸肖恩》之類的電影,就是做得很出色的反類型片,不僅僅是對既有的通俗劇情發展的顛覆,也用諷刺和惡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其實從這樣的角度去理解,《極盜車神》里讓下木總統以及杜蘭特隨意領便當也顯得不那么突兀,甚至有點喜劇效果了。
但比較可惜的,與《僵尸肖恩》最后「和喪尸一起打游戲」那種跌破觀眾眼鏡的荒誕不同,《極盜車神》劇情的最終走向卻與電影個性十足的主題相反,幾乎是一個標準的大團圓結局。
說實話,這樣的結局很小氣,也讓觀眾沒有爽到最后。
感覺就像是“抽煙喝酒紋身但我是個好女孩”一樣,不講道理得擰著脖子往回掰。沒有在劇情上延續電影的特有氣質,這一點實在可惜。
但話說回來,敢「先選定了歌單,再添加角色和故事」的導演,如今又有幾個呢?
把人物的腳步、動作、甚至是飆車的速度,精心結合到音樂的每一個鼓點和韻律上,此前可曾出現過這樣的電影?
就看在這一點的份上,這個總是戴著耳機、口袋里掏出各種墨鏡的BABY車神也值得我們去電影院一觀。其他流水線打造的東西固然面面俱到,但少了個性,總歸趣味有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