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實際上我覺得這個題目取得有點大。
大家都知道,要讓一個鳳凰涅槃,短短30分鐘、甚至一個下午,或者是一整天、一個月、一年其實都是不夠的。可是現在規定的時間就只有30分鐘,我們能怎么辦呢?我們可以通過調整自己來適應這個環境,因為調整自己要比改變別人要簡單得多,各位覺得呢?
今天我分享的題目叫《DISC讓我鳳凰涅槃》,所以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接觸了DISC之后,在我的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改變?而各位小伙伴更為感興趣的,我覺得可能是這些改變分享出來之后會帶給你哪些啟發? ?
我的分享分為三部分:結緣DISC、DISC到底是什么鬼、DISC帶給我怎樣的成長和變化
結緣DISC
2015年2月份,在上海的眾籌咖啡館邁舍,海峰老師做了一次關于DISC的分享,那天來參加活動的有70多人。當時我并不知道DISC是什么,只是詫異這位老師怎么有這么大的魅力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直到第二天——當然我現在知道,第二天就是DISC雙證班第二期開班的日子,我的朋友圈里出現了一些關于DISC和思維導圖的圖片。
我一直是一個容易被新事物吸引的人,那么有意思的思維導圖一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哦,DISC!哦,李海峰!不就是昨天來咖啡館的李海峰么?
帶著好奇,我直接加了海峰老師的微信,非常直接了當地問了兩個問題:DISC是什么?這個雙證班是多少錢?海峰老師也很簡單的回答說:DISC是提高對人敏感度的工具,正常繳費是4500年前繳費4000。(備注:后來雙證班漲了三次價格,5800有F碼5000、6800有F碼5800、6800無F碼優惠)
說到“提高對人敏感度”,我突然就想到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種,總是有意無意地在得罪人,或者說讓別人不開心……難道我是對人的敏感度不夠么?大概是的。我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對話之后,就直接把錢給交了——天吶,那是我離開學校之后的第一筆對自己在學習上的投資呢……
DISC到底是個什么鬼?
1928年,美國威廉莫頓馬斯頓博士,寫了一本書《正常人的情緒》。在這本書里,他把人的行為風格分成了四種——DOMINANCE、INFLUENCE、STEADINESS、COMPLIANCE。威廉莫頓馬斯頓博士又是干什么的呢?他是美國白宮測謊儀的發明者。
DISC是按兩個維度、四個象限來分的。
第一個維度:看到一個場景,你是先關注到這個場景里的人,還是先關注到場景里的事情?如果你是先關注到人的,你就是I或者S;如果你是先關注到事情的,你就是C或者D
第二個維度:你喜歡單刀直入,還是喜歡委婉過度?如果你是喜歡單刀直入的,你就是D或者I;如果你是喜歡委婉過度的,你就是C或者S
D是什么意思呢? 支配型/老板型,指揮者,目標明確,反應迅速。直接、控制、獨斷
I是什么意思呢? 影響型/互動型,社交者,熱愛交際,幽默風趣。爽朗、友善、外向
S是什么意思呢? 穩健型/支持型,支持者,喜好和平,遷就他人。穩定、耐心、忠誠
C是什么意思呢? 謹慎型/修正型,思考者,講究條理,追求卓越。組織、細節、事實
對應兩個維度四個象限,里面還有兩個處事原則: 針對維度一:關注人還是關注事的,我們用“打組合做配合” 針對維度二:動作快還是動作慢的,我們用“從他人角度出發”
在學習DISC理論的時候一定是有3個前提假設的: 1)人人身上都有DISC四種特質,只是在不同場景下,四種特質表現得高低不同而已
2)DISC四種特質,不是優缺點,都只是特點。發揮正常成為優點、發揮超常就會變成缺點
3)DISC四種特質,是可以被識別和調整的。有了清晰的坐標,調整變得簡單而且可執行
當然,其實DISC的學習不只是理論上面的學習,還有軟件上面的學習——我們可以通過做一份測評報告,從不同維度更客觀的了解這個人(沒有壓力情況下的樣子、期待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別人眼中的樣子,還有現在呈現的狀態等等);還可以通過軟件把一個團隊所有成員的報告放在一起,看出這個團隊目前存在的問題或者是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這方面,我們可以另外私下做討論。PS:關于報告:請照顧好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DISC帶給我怎樣的成長和變化
情緒和行為是不可分的關系,行為會影響情緒,情緒又會驅動行為。所以實際上,學一些行為風格理論,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
每個人的行為背后都有自己的正向動機的,你在識別出對方行為風格之后,你知道自己用什么樣的模式來回應他,當你那么做的時候,對方一句“哇,你懂我”會讓你們互相之間的關系變得比以前更親近,因為這世界真的“懂比愛更重要”,你懂他代表你理解他,你理解他了,你能夠給對方他想要的東西,事情可能辦不好么?我覺得辦不好的可能性比較低。是的,我們不但要把事情辦好,更要把關系變得更深更好。而這一切,都需要你對對方是了解的、理解的。
我覺得DISC帶給我的成長和變化,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DISC理論本身在生活、工作場景里的應用;另外一個方面是DSIC雙證班社群運營管理。
生活里的應用
夫妻關系
每次說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就特別想說我們家“那把木梳的故事”。我老公有一把特別好用的木梳,每次用完他都固定放在一個地方。我和我女兒也很喜歡用他的梳子,所以有時候也會拿來用。通常用完之后,就隨手一放——一般也不會放在找不到的地方,只是不在原來的地方而已。然后,我老公要用的時候,一看不在原來的地方了,接下來肯定就是一頓“吧啦吧啦”。
這其實真的是生活當中特別小的一個事情,可是學習DISC之前和學習DISC之后,我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學習之前,我就跟他理論一下(我的C值也不低啊),不就是個木梳么,至于么?然后會扯出一段事情來——各位,請你們記著千萬不要得罪一個C,要不然就是新賬老賬一起算。我真的曾經因為這樣的小事情,12月份那么冷的天,光著腳丫從6樓跑到1樓去……學習完DISC之后,我知道他是一個C值高的人,他覺得東西應該要放回原來的地方——這是他的價值觀使然,放回去反正就對了,并不是打算要跟你鬧離婚之類。所以,從2015年2月份學習之后,我就再也沒有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親子關系
我女兒,是個IS特質比較高的人,我在學習DISC之前,對她用C和D比較多——你為什么沒有做作業啊?做完了就好了么,不能再做一點啊?吧啦吧啦……弄的女兒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學完之后,我收斂了自己的行為,從另外的角度激發她影響她。我女兒也參加了好幾次DISC的學習,也耳濡目染了一些。所以,在我們家,現在DISC是共同語言。有時候,我問她,最近你覺得媽媽對你怎樣啊?她會跟我說,恩,比以前I了、比以前S了——我知道她想要表達是,她感受到了我對她的陪伴。
工作場景的應用
處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接到客人投訴。我的客人羅列了5條對二日游的不滿。我認真回憶了一下他的行為模式,基本就是一個C型的人,所以我就回答了一句話:我對我這次處理事情不那么完美向你表示道歉。對方回復:那你下次注意就好了。然后這個事情就解決了。一個C給你羅列了5條,實際上情況已經非常不妙了,你去跟他解釋500條,他都不會認可你,或許還會讓事情越高越大……面對一個C,你只能從他的角度出發——先認錯,緩和對方的情緒,然后慢慢看情況調整。
DISC雙證班社群運營管理
DISC雙證班社群是松散型運營管理,沒有全職運營人員。作為館長的我來說,是沒有任何工資收入的。在沒有金錢的情況下,去激發影響小伙伴一起來做事情,其實真的有些難。
可是,DISC雙證班,還是從第一季的F1期熱火朝天地做到了第二季的F45期,學員達到了近2000人,神奇之處竟在哪里呢?有很多人看不懂。
DISC雙證班社群,核心的部分是DISC雙證班和來參加各期雙證班學習的小伙伴。既然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對人敏感度的工具,我們肯定就是會把這個工具也應用到社群管理中去了。
1)堅持初心、以身作則
2)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相處、激發和影響
在做普通學員的時候,我只看到雙證班的翻轉課堂熱鬧的分享,有活動我就參加參加,沒有也無所謂。同時我也只關注自己學到哪些理論,哪些學員有的福利我還沒拿到。
而做館長之后,對我來說,給我提供了多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整個DISC雙證班社群。社群由內而外,每一次分享的幕后、每一期雙證班的幕后都有好多好多故事,而這些如果你不參與是沒有辦法了解到的。
我想把自己從2015年2月份到現在,在DISC雙證班社群的總結出來的三句話送給大家:
1.每件事,都不會白做。
每件事情,只要真心去做了,一定會有收獲和成長,有的時候這種收獲可能真的微小到幾乎看不到,同時也感受不到,可是日積月累呢?效果就會很不一樣。
2.越融入,越收獲,越成長
當你融入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社群就是你的家,這些小伙伴就是你的家人。你在幫助別人成長和收獲的時候,你就是在倒逼自己去仔細學習和研究一下,無數次這樣的往復之后,你很難沒有成長和收獲。
3.遇見了,就好好一起走一段
人生路漫漫,而且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只有我們相遇相識、在一個群里聽微課、在一個教室參加面授……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緣分。即使遇見了,可能也不可能一直走在一起,因為每個人在另外一個人的生命里只能陪伴一小段,所以我們要格外懂得去珍惜那些我們在一起的日子,要記得去善待當下遇到的人每個人和每件事,因為你真的不知道這些人這些事,在未來會不會給你帶來或者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影響。
以上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DISC讓我鳳凰涅槃》的內容
最后,我想要說明的是,在聽到或者學習任何的理論之后,接下來你自己及時應用才是更重要的——別人講的都只是別人講的,跟你沒有什么關系,只有切實應用了、梳理了,然后留在你腦子里的、內化在你行動上的,才是你的。
再次感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