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為自己設限,就會削減很多潛在的機會。
你將會仔細掂量違背自己的心意,委屈求全將付出什么樣的代。
也許你會發現,你很想徹底改變,你將不再削足適履,
也不再因他人對你的限制而束縛自我的成長了 。
限制
我們總是認定自己成不了大事,這大大的阻礙了我們接受精神慷慨的恩惠。
我們也許能夠收聽到自己內在造物主的聲音,但在聽到一個信息后,我們往往會把它貶斥為瘋狂的妄想。
記住,神是我們的靠山,
站在靈性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銀行賬戶里存有取之不盡的資金。
大多數人從未想過造物主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而我們往往卻只接受其中十分有限的一部分。
神能夠在我們身上施予多大的力量,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且我們還在無意識之中為他設定了上限。
我們總是對自己很吝嗇,如果我們接到了一份超乎自己想象的禮物,往往就會誠惶誠恐地將它歸還 。
大膽的去接受神的恩惠
神會提供無盡的饋贈,我們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去獲取它。
認識到這些,你就不會因為收獲太多而產生負罪感。
每個人可以汲取宇宙的能量,我們的豐收并不是因為剝奪他人而獲得的 。
如果我們能把接受神的恩惠當成是神的行為,這本身就是協助神去實現他的計劃,
以彰顯生命中的真善美,我們就不會再與自己過不去了。
我們對自己吝嗇小氣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總怕供不應求。
我們可不想把好運用光,也不想透支精神財富,
我們又一次把神當成脾脾氣古怪的父母,從而限制了自我的流暢。
記住,神是我們的源泉,這源泉愿意自我延展,能夠讓我們更有效地汲取創造。
如果你把創意生命權都托付給人類之手,那么你將無法突破創意瓶頸。
我們易于變得世故,城府很深,或是很精明,
殊不知這些貌似聰明的做法,常常會阻塞我們的能量流動,我們對于自己能從何處獲益有著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
機會往往來自隔壁鄰居,牙醫的弟弟或是妻子的校友,這些機會恰恰是神的源泉在運作 。
你到底在逃避什么?
創造力是一個關乎心靈的一題,任何或小或大的進步都是由信心的提升而取得的 。
當每個構想冒出來的時候,我們都必須滿懷信念去除我們心中的障礙,以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
如果你覺得這些話聽上去很不切實際,那么請坦白的問問你自己,
你到底在逃避什么?你已經獲得了支援,你還覺得夢想不可能實現嗎?
在你自我拓展的過程中,如果你卡在這兒不動,將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
將神視為我們的源頭,這一生活計劃非常簡單明了,卻效力十足。
堅信神能幫助我們,我們的生活就將不再有負面的事物,而且我們也將不再焦慮,我們要做的是要細心聆聽神的指示 。
聆聽的方式之一就是寫晨間筆記。
在晚上睡覺前列出,我們在哪個領域需要引導,早上也要圍繞這個主題去寫。
我們會發現,先前未見的通往夢想的道路就在自己眼前鋪開來。
按照這兩個步驟來做個實驗吧,晚上祈求答案,早上聆聽答案,
敞開心胸 ,去接受所有的援助吧 。
尋找河流
在之前的4周,我們都在挖掘意識,我們見識到了自己的想法有多么敷衍,多么充滿恐懼。
見識到了我們都不敢相信,只要聆聽我們內心創造力的聲音 并跟隨他的指引,我們就能找到正確的定位。
我們開始懷有希望,但在同時也對希望抱有畏懼感 。
依賴心靈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轉變,這種轉變緩慢而穩健,但一直都在進行 。
日復一日,我們變得更加忠實于那個真正的自己,更愿意去擁抱積極的事情。
我們還會驚奇的發現,就連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因此而有所改善。
我們越來越能表達我們真實的想法了,也越來越包容他人。
對于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意見,我們都能以寬宏的度量與溫和的態度來對待 。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晨間筆記作為意識流的載體,讓我們逐漸釋放成見和短視,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情緒,觀點和洞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感受到了生命變化的流動能量,這股流動的能量就像河流,是一種恩典,
引導我們選擇正確的謀生方式,尋找合適的伴侶找到天賦的大任。
一旦依賴內心的造物主,我們就不會再依賴其它事物,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
看上去很矛盾的是,與他人建立真正親密關系的唯一途徑是毫不依賴。
其實這兩者并不矛盾,只有不害怕被拋棄才能活的越發隨心所欲,
只有不纏著我們的愛人去承諾什么,對方才能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回應我們的愛 。
在我們耐心地聆聽內心的小小藝術家說話時,他會越來越有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它說話才能更大聲,即便是在你覺得最糟糕的時候。
那個細小的聲音也還是會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你:“你還是做得到的,或許你做了就會覺得有意思 ?!?/blockquote>大多數人都會發現在堅持寫晨間筆記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那么刻板了。
創造性自我修復是一個過程,我們尋找河流,并坦然接受水流急湍。
面對機遇,我們從拒絕變為主動迎接,這種態度的轉變可能會讓自己暗自吃驚,
我們將自己從舊有的觀念中解脫出來,剛剛浮出水面的全新自我熱衷于嘗試各種新鮮事物 。我們只有以輕松愉悅的態度去淺嘗新事物,才能拓展創造力。
用“可能”這個詞換掉,“沒門兒”,我們就能打開一扇通往神奇和奇幻的大門 。
一旦信任并愛上內心深處的指引,我們就不再害怕親密關系了。
因為我們都清楚這是宇宙的力量,而不會再把這股力量同親密的人混為一談了。
簡而言之,我們在慢慢學著,不再盲目崇拜,也就是對任何人, 場所以及事物的崇拜性依賴,
現在我們只依賴源泉本身源泉,通過人場所以及事物來滿足我們的需求 。
美德陷阱
藝術家都會經歷一段低谷期,并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我們有捍衛這種低谷期的權力。
我們需要鼓足勇氣,堅定信念,并具有強韌的恢復能力。
在低谷階段,我們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安靜一下,這不免會讓親朋好友以為我們是在退縮或疏遠他們,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對于藝術家來說,這種隱退是必要的階段,如果沒有這種隱退,藝術家就會感到困惑,氣惱,一切都亂了套。
如果我們一直不這么做,內心中的藝術家就會悶悶不樂,情緒低落,滿懷敵意。
最后,我們會變成困獸,沖著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咆哮,讓他們離我們遠點兒,別再對我們提無理要求了 。是誰在提無理要求
其無理要求的人其實是我們,我們既不能滿足內心藝術家的需要,還指望著有良好的表現。
藝術家需要保持創意的孤獨,也需要時間獨自讓傷口愈合。
如果沒有時間補充能量,內心的藝術家就會因此而耗竭,
久而久之,藝術家不僅會心情越來越糟糕,還有可能想輕生 。
我們喜悅和滿足的感覺,會被“這有什么用呢?”的習慣性想法代替。
我們會繼續過日子,甚至還有可能創造出有創意的作品。
但這么做的代價是,我們會慢慢榨干自己的血液,吸干自己的靈魂。
用一句話說,我們因美德而損耗,騎虎難下,我們陷入了美德陷阱之中 。逃脫美德陷阱
許多富有創造力的人都覺得自己必須做個“好人”,
他們擔心,如果放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么他的朋友,親人,伴侶將會怎樣,
這些事正是這些瞻前顧后,使他們碌碌無為 。
修復創造性自我的人往往會為了當“好人”而傷害了自己,這種虛假的美德會讓人付出很高的代價 。
很多人都把對自己的剝削當成一種美德,我們甘于長期佯裝對藝術的厭惡,并把這種洋裝視為殉道者十字架背在身上,
我們用這十字架培養自己虛假的靈性,因為做“好人”就意味著要優于他人。
我把這種具有誘惑力的虛假靈性稱為“美德陷阱”,
靈性總被人們錯誤地當成一條道路,一直延伸到一個與世界隔絕的地方,超越了人性。
這種有優越感的靈性,其實只不過是另一種否認自己的形式而已。對藝術家來說,“美德”會帶來致命的傷,
強求別人尊重自己和自己的作品的成熟,往往是一場徒勞甚至還有致命的殺傷力 。
我們積極地盡量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周到,而且努力變得樂于助人,大公無私。
我們還想待人慷慨做事,干練,多見世面。
然而事實上,我們真正想要的卻是一個人獨自清凈。
如果我們無法逃離人群,獨自清凈,那么最后我們只有不理自己。其他人看到的是我們活生生的就在那兒,其實我們可能往往只是裝作我們就在那兒,而我們真正的自我可能早就已經躲到別處 。
在社交場合中,我們只剩下了完整自我的空殼,他留在這兒是因為他不得解脫。
就好像馬戲團里無精打采的動物,要被鞭打才會表演一樣。
它們的確按規矩表演了把戲,也贏得了掌聲,但完全聽不到喝彩。
我們也聽不到喝彩,因為我們內在的藝術家不但心情很糟糕,而且已經打包走人了。
對于現在的生活我們能體驗到的也只是一種靈魂出竅的貌合神離 。
我們的自我走了,不見蹤影,臨床醫生可能會稱它為“分離障礙”,我則稱之為“逃離犯罪現場” 。
正因為我們怕被視為自私,我們才丟失了自我,變得越來越有自毀傾向。
這種自毀并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消極尋求的目的,因此我們往往對這種自毀的殺傷力渾然不知 。你有自毀傾向嗎
它真正的意思是“你會摧殘你的自我嗎?”
再準確些的表述是:“你摧殘了你真正的本性嗎 ?”
有許多人雖然深陷“美德陷阱”,可表面看上去,卻一點兒都瞧不出有任何自毀的跡象。
他們一心要成為好老公,好爸爸,好媽媽,好妻子,好老師,
還為此搭建了一個虛假的自我,用來迎合外部世界的口味,以此換取來世俗的認可。
這個虛假的自我在任何時候都表現的那么有耐心,總會把對自己的需要滿足排在別人需求或命令的后面 。
錯誤的美德,讓困在陷阱中的創意人,一次一次親手毀了真正的自我。而這個自我從小很少獲得稱贊,他聽到的只是嚴厲的責備:“別那么自私。”
真正的是我應該很容易產生情緒波動,他通常都很正常, 但偶爾也會肆無忌憚。
他知道什么時候該去玩耍,也知道什么時候要向別人說“不”,向自己說“好” 。陷入美德陷阱的那些人,即使富有創意,也無法讓自己贊同真正的自我,唯恐一旦這么做,就會惹得非議不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