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向上的演變,不是某個人的功勞。
接昨天的工作,給TT做基礎的培訓。
可獨立完成自動構建,讓他知道各種工具使用的最簡單理由,講從入門到中級技能的5項要求:
一:入門的30小時視頻(功能、接口、性能基礎)并提供視頻鏈接。
二:軟件開發流程和對應的軟件測試流程,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提前準備,而不是等到了指令才開始。
三:多問為什么,連著問三次,也就是理由的理由的理由。
四:從入門到中級的測試,可以把測試當作驗證,驗證需求上寫明白的每個點,驗證研發說的每一個實現邏輯,驗證自己給出的每一份文檔。
五:給運維應該給什么,因TT之前是運維,這里講訴的簡單,只要想下如果是自己去升級,應該要有什么,就這些應該要有的準備好就OK。
額外就是匯報,在項目中主動和項目經理說自己進展。—這一點很多測試都做不到,有兩個可能:忙了一天都不知道自己了什么,對項目上有什么影響,另外就是不會總結(無法用文字表述清楚)
這五項的做好時間:半年的實踐期。
下午:檢查TT的工作,用例和用例執行。首先是用例,接口用例寫的很好。界面功能用例-寫的粗糙,需要再修改。
再是執行,當前8個接口,主功能都已OK。在測試過程中沒多做干預,研發提交了2次代碼(修BUG),他獨立做了2次自動構建,少不了他自己的努力和研發zbl的指點。
帶他去參加讀代碼,讓他知道,研發可以給測試講什么。并和zbl溝通,這個項目讀哪些代碼最有利,約定下周一讀訂購和鑒權邏輯。
聽研發讀代碼
第一次成員參加時都是反饋聽不懂,完全不知道思路往哪里放。
于是我們私底下一起重讀,讀到不懂,再跑去問研發,如此反復,第二次成員感覺明顯好了點。
讀到第四次,成員們的大腦就開始接受這種模式了,開始有反問。
現在對讀代碼的態度比之前積極多了,懂/會才會有興趣。
講這個是想說:第一次聽不懂是正常現象,多聽幾次,給大腦一些時間,它會自己學習,從不懂到懂的。
合并GYX提交的代碼,寫的很好,基本功能都已實現,在她基礎上修改了表字段類型,增加發布功能,頁面展示上做些細節的調整,就可以發布出去,進入試用階段啦。
很為她感到高興,從不會到會,邁出了第一步,而她這種行為會帶來較大正面的影響力,會突破其他成員自我設限的心理防線,也會加入自研的隊伍,而我只要等待即可,他們會自己成長。
我是生活分割線
今日,大雨如注,玻璃洗刷的干干凈凈,外面的世界更加明亮了。
昨晚和yz聊天,耽擱了媽媽看夏沫(沒給她投屏),今日趕緊給她投,原計劃陪她看會電視,后來再處理XZY的事情(大雨飛機延誤)。
我出門較少,對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該怎么處理沒有經驗。
查天氣到晚上12點都去大雨,飛的可能性較低。
百度一下這種情況也沒有明確的處理方案。
問飛行經驗豐富的YZ,是不是可以退票去住酒店,然后等第二天再飛,YZ說一般機場會有安排住宿的,可以考慮安排退票。
XZY偏向等待,而我可以做的事情幫他請示領導,并告訴他公司同意可以不等機場處理自行退票,讓他多一個選擇。
想象一下如果他半夜還等在機場,不知道會以何種心情在等待。不愿意他去面對這樣的場景。
表姐的女兒今天生二胎,媽媽忍不住感慨一番,她親姐(我姨媽)都當太奶奶了,她的兒女還沒有成家,在鄉下都是要天天被罵的。
想起沈從文以一個鄉下姑娘蕭蕭所看到的世界講的一句話:“她們年紀有老到二十四歲還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居然還好意思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