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有時候,生處天堂,卻感覺在地獄;

有時候,身處地獄,卻感知在天堂。

前不久,剛剛囫圇看了《給未出生孩子的一封信》,作者法拉奇。這是個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的女人。整本書寫的都是她寫給未出生孩子的信,寫到她在妊娠期的彷徨、糾結、痛苦和矛盾。在整本書中你會感覺到她是脆弱的,或者至少是柔弱讓人心疼的。

所以當帶著這樣的印象去度娘這個人物時。你看到她的形象:強勢、犀利,毫不退讓;你看到她的標簽:8年戰地記者生涯、采訪過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南非動亂等等。兩個印象、鮮明的對比。是脆弱,也是頑強;是糾結也是果敢;是逃避也是直面。突然地,想到了一首歌。張杰的 《我們都一樣》:你知道我的夢//你知道我的痛//你知道我們感受都相同。那些厲害的、堅定的、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也有軟弱、也會在一些關口、一些低谷斟酌、思慮,也會有心灰意冷到想死或者逃跑的時候。所以,天堂和地獄,我們都有經歷。

有時候,常常覺得自己度日如年,像一顆陀螺,只知道早9晚5:30。每一天的盡頭就是辦公室的那一堆工作。想要細細去思考現有工作的意義,想要去建立長短期目標,可是最后又會繞到現在這一潭死水;

有時候,又覺得一切都正好,工作也是從畢業就開始積累的專業,做得也還算順手,早9晚5:30,慢慢積累下去,自然就會增值。也有一些自己的空間,恰好可以照顧家庭。

有時候,想要放棄一切去拼一把、去賭一把;有時候又覺得現世安穩比什么都重要。

有時候覺得親情應該舍棄一些盲從,父母也需要一些斷奶;有時候又覺得他們的愿望不過是一些陪伴。

......

很多很多,我們就這樣常常被腦海中的兩個小人逼瘋,雖不至于在天堂和地獄兩端,可是卻深深地感受到一半陷在海水、一半陷在火焰。

所以想要在2016年還剩下兩個月的時間里,寫下一個系列主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寫的是我賴以生存的精進。之所以用海水,因為它是平穩的、波瀾不驚的,就跟我現在的職業狀態一樣。可也希望自己的經驗不只是歲月的累加,更不希望日久的磨練只是一條小溪,希望水平面下力量集聚。

一半是火焰將要寫的是自我去探索、尋找的人生(暫時用這個詞),雖然很希望用一個別的詞去囊括,可好像積累的太過于匱乏,只能找到人生這個詞最為貼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