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考試好好努力,其他的都是扯淡
? ? ? 英語口試,費勁千辛萬苦,但是最后得到A?的感覺真心特別的好。什么不要努力,考前放松都是扯淡,真正的好成績都是要一步步努力來的,沒有毫不費力地成績。
? ? ? 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可是自己卻什么都沒有做的感覺真的太不好了,你總是想著怎么樣對自己更好什么的,你怎么什么都想得那么美。生命中總有一些時刻是要一個人走過的呀,這很正常呀,你怎么就想不開呢?
?
去吃夜宵好還是早點睡覺好?
首先,你得有判斷什么是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的能力。
好想去吃夜宵,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啊!
其次,你就得有管理自己情緒和欲望的能力。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
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
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羨慕她一直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并為之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而我一直晃晃蕩蕩,對什么都有點興趣,卻只是淺嘗輒止,隔段時間再換一個目標;自己真正喜歡的領域卻是一直找各種借口不敢真正觸碰。
像她這樣努力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既對自己有清晰認知,也不懼怕可能到來的失敗。這樣的人生也許不夠耀眼,但對于自己卻足夠酣暢淋漓。
有時候也說不清,隨著時間推移,人與人之間差距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
理解力上的差別似乎在縮小;
但個人謀生能力和所過的生活,甚至所持觀念上的差距卻越來越大。
如果硬要總結一下,大概可以說是勤奮與不勤奮的人生差距在慢慢變大。就像有個讀者跟我講過的,最重要的是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勇猛精進之心。
有些道理很簡單,我們從小就一直聽,但是體會和認可卻要花費很多年的時間。
小時候的愛迪生名言「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長大后知道了后半句:「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這前后的對比簡直成了反雞湯的教材。但其實仔細想想靈感也是可以從經驗的積累中得到的。
現在也有類似的觀點來對比這兩者。
有人說,「天賦決定上限,努力程度決定下限」。
也有人認為恰好相反,是「天賦決定下限,努力程度決定上限」。
爭論孰輕孰重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我覺得勤奮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天賦,有這項天賦才能讓自己的才華不至于荒廢,讓自己的夢想不只是夢想,有實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