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我老大請假,我想了一下今天的工作下午就可以輕松地完成,上午就來偷點懶來搞點自己的事情
今天呢,給大家安利一個電臺直播,叫“而我想成為一個有趣的妞”,這是高中同學推薦給我的,她知道我是學新聞的,當時給我推薦了F小姐的一期節目“新聞業會讓這個世界更好嗎?談談聚焦”。
我其實不算地道的學新聞的,真正的專業叫做“網絡傳播學”,屬于新聞學院,鑒于跟很多人解釋來解釋去都解釋不清楚這個專業,后來我就放棄了解釋直接宣稱自己是學新聞的,反正我們這個不成熟的專業在新聞學院里學的也是大雜燴,各式各樣都得學一點,新聞策劃之類的課我也是上過的!
但是,我從沒對新聞行業感到過什么興趣,也不會寫稿,也沒看過這個大概是講新聞行業的電影《聚焦》,所以當時我對這期節目沒什么太大興趣,但卻喜歡上了這個聲音聽起來清爽干練的F小姐和她那種條理清晰而又不失趣味的說話方式。
后來也繼而關注了F小姐的微信公眾號,得知她曾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她也在許多文章和播客節目里說起過她在哥大上新聞課時的場景,奇怪的是,我這個在新聞學院浸淫了快三年而對新聞行業從沒產生過任何興趣的人聽著F小姐津津有味地說起那些上課的情景,說起她的思考與收獲,竟然還頗感興趣。想起我在大二下出來實習前上的一門課“新聞報道策劃”,我那個時候蠻抗拒這門課,心想:都大二下了,還要上新聞專業的課,滿心都在抱怨,所以也沒有以一個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門課,結課作業上交的新聞組圖,現在想想都覺得丟臉,太敷衍!
剛進公司那會兒,像許多實習生一樣,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感覺得不到什么成長,我實習公司離租的房子不遠,所以每天上下班的我一個人走回去的時候就聽F小姐的電臺。F小姐畢業后沒有去做一個新聞從業者,但是我每天聽她的節目的時候能感覺到她把做新聞需要的清晰的邏輯、獨特的視角、恰當的發問,和不斷往下的探尋延續到了她的文字和她的生活里,而這些正是她最吸引我的地方。
她的電臺節目下有人留言:"假文藝情懷嘛,沒經歷過底層的生活就想站在金字塔頂端,思想是有,說的盡是些不痛不癢的東西。”看到這個評論的時候我在想,放到社會這個大格局里看,某一個對自己、對這個社會某些現象的一些思考確實是不痛不癢的事情,那究竟什么是“有關痛癢”的東西呢?報道一個大新聞?解救貧苦大眾于水深火熱之中?可是如果連自己都沒先關照好,又怎能去關照整個社會呢?
前兩天我在公眾號發我看到過的一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么時候出國讀書、什么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么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云千檣,你做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陶杰《殺鵪鶉的少女》
在沉悶的實習生活已經快過去一半的某一天突然看到這句話,印象深刻。同樣是沉悶和平凡的每一天,若干年后,有人獲得的是充實而豐盈的人生,而有人回望前塵,一無所獲。所以我越來越認可那些能在每天瑣碎的生活中暫時把自己抽離開來,去思考、去探尋的人。
最后還有個有趣的事
很久之前(至少是去年),我在One上看到過推薦的一篇短小說,很喜歡那個作者的敘事方式,當時只記得作者是個哥大新聞系的學生,并沒記住名字。后來過了一段時間,我去翻那篇文章怎么都找不到了。前幾天看F小姐的公眾號發起一個話題,文章中給出了一個鏈接是她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我就點進去看了,越看越覺得這篇文章我看過,突然靈光乍現:這就是當初One上的那篇文章啊!原來那個哥大新聞系的作者就是F小姐。
文章鏈接:不只是分手故事而已
有些事情就是這么奇妙,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