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想不明白。
為什么我高中三年,明明已經很努力復習了,成績卻一直上不去?為什么我大學四年,明明已經很努力學習英語了,六級卻過不了?
然后,為了安慰自己,我跟自己說:也許我不適合考試,也許英語不適合我。
《學會學習》這本書卻告訴我另一個答案:,
能夠主動學習,固然可喜可賀,但如果方法不對,一半以上的努力可能會成為無用功。
所以,在學習一樣東西之前,不妨先找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而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成為我們的制勝武器,用在學習任何事物上都妥妥的。
那么,怎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呢?
1,通過回顧過去的學習經歷,了解自己的傾向。
你用什么方法記東西最快?你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你在什么時候最有干勁?
把這些答案寫在紙上,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就藏在里面。
如果你實在想不起過去的學習經歷,或者不能從過去的經歷中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也不必太擔心。這里提供了第二個方案。
2,模仿名人的學習方法,在重復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堅持下去。
《學會學習》這本書里,作者提供了十幾個名人的學習方法供參考。其中有10個名人的方法我覺得很值得借鑒,你可以單獨參考,也可以綜合參考。
1)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法”。
德魯克在工作之余,會給自己出一個題目,然后花三個月的時間集中對其學習。他嚴格遵守自己定下的“行動計劃”,不斷充實自己。
你可以像德魯克一樣,也給自己定一個具體的“行動計劃”:制定目標,決定期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明確目標后,一定要拆分目標,具體到每一周甚至每一天要完成到什么程度都要確定下來。并且要把這些目標寫在看得見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
2)本田宗一郎的“不恥下問學習法”。
本田宗一郎覺得看書很浪費時間,有時候費勁讀了500頁,卻只有1頁是真正需要的。所以他不喜歡看書。他喜歡遇到問題,直接詢問有相關經驗的人或機構。
他的目的性很強,通常不是為了掌握新知識而學習,而是決定好要學什么再開始行動。
如果你也是不喜歡通過看書來學習的人,可以參考這個方法。遇到問題時,你可以付出一些代價,咨詢身邊的人,或者通過知乎、分答等免費付費平臺咨詢相關專家。
3)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
斯蒂芬給自己定的寫作目標是每天寫10頁,即每天寫2000字。他把寫作時間安排在上午這個時間段,每天一到規定時間,他就把自己關在書房里,與外界隔絕,奮筆疾書。而且他要求自己不寫完規定字數,絕不踏出書房半步。
這個方法很適合容易分心的人參考。選一個時間段,創造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環境,然后沉浸其中。
4)歌德的“限定法”。
歌德精通拉丁語、意大利語、希臘語、英語、德語等,但他終生只用德語寫作,被稱為近代德語之父。
說起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一生的時間只專注于一件事情,直到把這件事情做到出神入化,也是能夠做到與眾不同的。
5)吉田松陰的“相互學習法”。
松陰喜歡跟別人分享自己看到的世界和懂得的知識。同時,他也喜歡從別人身上學習對方擅長的東西。即他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與身邊的人相互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今天你教我你所擅長的,明天我教你我所擅長的。我覺得情侶之間或者夫妻之間很適合這種學習方法,一段時間后,雙方的知識結構都會豐富很多。而且,男女搭配,學習不累啊。
6)澀澤榮一的“古典學習法”。
澀澤榮一把《論語》作為內心的支柱,遇到什么問題都喜歡從論語中尋找答案。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卑賤的,所以他棄官從商時,親朋好友都嘲諷他。他卻堅信,金錢本身沒問題,經濟活動本身不卑賤,只要堅持《論語》的教誨,不僅可以搞好實業,還可以不違背人倫道德。
不一定是《論語》。如果你能找到三、五本喜歡的,符合價值觀和信仰的書,時常翻看閱讀,遇到問題時就想想這幾本書是怎么解答的,那么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7)木田元的“外語背誦學習法”。
木田老師在大學第一年學習了德語,第二年學習了希臘語,第三年學習了拉丁語,考上研究生后又學習了法語,他迅速掌握這么多語言的訣竅就是背誦,而背誦的訣竅是不斷重復。
比如,每天背四頁單詞,看中文翻譯寫出英語單詞,錯了就標上記號,之后再寫一次,直到記住為止。第二天,復習前一天背誦的單詞,再背誦四頁新的單詞;第三天,復習前兩天背誦的單詞,再背誦四頁新的單詞,如此類推。同一個單詞,基本上背三天就不會忘了。
這個方法雖然又笨又累,但我相信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而且尤其適合用來學習新的語言。
8)愛因斯坦的“張弛有度學習法”。
“如果沒成為物理學家,我現在應該是音樂家吧。”愛因斯坦在研究物理實驗時,他還很喜歡彈鋼琴、拉小提琴,還經常在宴會上表演。
在自己喜歡的專業(工作)之外,還有一個感興趣的玩意兒,是很好的放松方法和制衡方法。
那些覺得下班后時間不知道怎么打發的朋友,可以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來平衡和豐富生活。
9)南方熊楠的“圖書館抄閱法”。
南方熊楠的學習方法是,通過抄寫感興趣的知識,增強理解和記憶來輸入知識;然后,通過寫論文或與有知遇之恩的學者交流來輸出內容,達到良好的循環。
抄寫法很適合用來閱讀,這個方法也是我現在在用并且覺得很好用的一個。
如果你經常覺得看過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經常記不住重要的內容,不妨嘗試一下這個方法。
10)村上春樹的“體能強化法”。
長時間寫小說其實是體力活,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為了維持寫作所需的精力和體力,村上春樹每天堅持跑步10公里。
其實早九晚五的生活也需要良好的體力支撐,通過喜歡的運動強化身體素質,從而更精力充沛地學習或工作也是不錯的方法。
花點時間研究一下自己,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堅持這個方法,你就可以突破一道又一道壁壘了。
慕宇軒(微信訂閱號:muyuxuanxuan)
做一個有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