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心理效應你知道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何謂心理效應?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

下面的一些心理效益可能對我們生活與工作有所幫助,值得我們學習與研究:

1、曝光效益

對于各種事物,我們都偏好我們熟悉的。一些經常見到的東西,在腦海里的印象就越深刻。而對于陌生的東西,開始我們是比較抵觸的,要接納它則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就接觸一次或者極少接觸,可能就會忘記。這就告訴我們,要想別人認可你,你就需要大量的“曝光自己”,提高你的“知名度”,切無“默默無聞”的埋沒了你的一生喲!

2、首應效應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后面的各種趨勢與變化。對某一個人好感,往往在第一次見面就已經形成。但這里除了個別的因素。有的人可能偽裝的很好,表現的很出色,獲得了很多的印象分。然而,過了一些時日就會“原形畢露”。但是這并不影響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找工作面試、結婚相親,都要經過第一輪的“形象篩選”。就如比賽一樣,初賽很重要,首戰告捷,士氣就會大增,對成功與否都是至關重要的。

3、門檻效應

要想讓一個人接受一個很難的要求,別人也許不會答應。那該怎么辦?怎樣讓其答應這個難的要求呢?其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朝目標前進。就如登門檻一樣,你開始得從門檻下面往上邁,才能過去。要讓一個人答應一個很難的請求,不如先讓他答應一個他可以接受的小要求。再等機會向他提更高的要求。

4、鳥籠效應

如果你有一只鳥籠,你可能不會讓這只鳥籠空著。你一定會買一只鳥關在籠子里。又比如你有一套西裝,而西裝是要與皮鞋搭配的。所以你還得置辦一雙皮鞋。這說明人們在得到一件東西的基礎上,會為自己增添更多的其他東西。

5、聚光燈效應

有時候,我們會把一些事無限的擴大,以吸引別人的注意。當我們出了錯誤或則出了丑,以為別人注意到了,從而耿耿于懷。其實是自己想多了。一些事情,可能當時別人注意到了。但事后會馬上的忘記。你不以為別人總把你問題牢記著的。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不會很上心的關注與自己不相干的人。

6、蘑菇定律

當我們到一個生活環境或則工作單位,因為是新人。一般都不會得到重視。干些無關緊要的雜事或者給別人跑跑腿,沒干好還得挨各種各樣的批評。就像山中的蘑菇,任其自生自滅。當然,開始做些時日的“蘑菇”,會讓大家打破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更能腳踏實地的做事。只有孤獨、不被重視以后,才會讓一個更明白存在的重要性。

7、飛輪效應

當要一個輪子轉動起來,你首先得讓它受力。開始你施加的力氣越大,它轉動的就越快。待過了一個臨介點,你就不要用力了,它會自己轉動。這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你不要想馬上成功。你得在這件事上“施力”。等到一定時間后,一切都成熟了,你就輕松了。

8、凡勃倫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發現把商品的價格定的越高,越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反而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一個人就好像是一件商品,只要你有足夠的才華與能力,你就可以“待價而沽”,把自己放到合適的地方買一個“好價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