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總有些東西能觸動我們,我們卻稱呼其為毒雞湯。不知道這是不是有人云亦云的嫌疑。后來才慢慢發(fā)現(xiàn),有用才是真理。
不知以下的18個心理學效應(yīng),在你讀完以后是否能起到醍醐灌頂?shù)淖饔?,警醒你的庸庸碌碌?/p>
1.毛毛蟲效應(yīng)
將毛毛蟲首尾相接圍一圈放在花盆邊緣,花盆不遠的地方撒些松葉。毛毛蟲夜以繼日的繞著花盆轉(zhuǎn)圈,最終因饑餓和筋疲力盡死去。
當我們的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頓時,應(yīng)努力尋求突破。不能只關(guān)注做了多少工作,還要關(guān)注做出多少成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效益問題“”。
2.野馬結(jié)局
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遠不至于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明白到底為了什么而生氣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3.蘑菇定律
剛踏入社會的人常感到不受重視,需要打雜跑腿,或者面對批評指責。有人將之與蘑菇的生長相比擬,認為大多數(shù)人都有一段“蘑菇”的經(jīng)歷,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
當幾天蘑菇,能消除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xiàn)實。
4.飛輪效應(yīng)
為使靜止的飛輪轉(zhuǎn)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是很大的力氣,飛輪轉(zhuǎn)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后,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zhuǎn)動,而且不停的轉(zhuǎn)動。
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做一件事很困難,但再堅持一下,過了臨界點,就會變得輕松。
5.曝光效應(yīng)
對人際交往吸引力的研究表明,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見到某個人的次數(shù)越多,就越覺得,此人招人喜愛、令人愉快。
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度,在某人面前混個臉熟會贏得好感。
6.首因效應(yīng)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的效應(yīng)。
無論面試、見客戶,都要想要自己需要呈現(xiàn)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這可能會給你接下來的工作帶來很大收益。
7.登門檻效應(yīng)
要讓他能接受很難的要求時,最好先讓他們接受一個小一點的要求,這樣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這種心理現(xiàn)象叫做登門檻效應(yīng)。
跟別人提要求時,不要開始就提過高的要求,你先提小要求,再通過鼓勵,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不過,還要注意看住自己的門檻,該拒絕的時候一定要拒絕。
8.鳥籠效應(yīng)
如果在一個人的客廳有了一個空鳥籠,過了一段時間,他很可能會買只鳥回來養(yǎng)。人們會在偶爾,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chǔ)上,自覺不自覺地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職場上,巧妙利用慣性思維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重視,可是要享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還需要跳出慣性思維的限制。
9.酸葡萄效應(yīng)
寓言中狐貍,得不到葡萄就貶損它酸,以平衡自己的心理。人們拿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來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心理防衛(wèi)功能的確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yīng)生活、適應(yīng)社會,然而沉溺其間對心理對生活確有明顯的副作用。
10.凡勃倫效應(yīng)
美國經(jīng)濟學家凡勃倫注意到,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防御,反而越愿意購買的消費傾向。
人也是一種商品,要想得到好價錢,就要把自己琢磨成器,成為必需品,放在對的地方,待價而沽,職場和人生都是如此。
11.南風效應(yīng)
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可以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刮的寒冷刺骨,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徐徐吹動,行人越來越熱,繼而脫掉大衣。
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時,溫暖勝于嚴寒。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平心靜氣的好好談?wù)?,往往能化干戈為玉帛?/p>
12.三明治效應(yīng)
批評心理學中,把批評的內(nèi)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會使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
在建議和批評的同時,不忘認同、賞識、肯定、關(guān)愛對方,可以使受批評者積極的接受批評,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13.酒與污水定律
把一勺酒倒進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你把一勺水倒進一桶酒中,你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一個正直能干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年輕人要爭取更多接觸一些美好事物,熏陶自己,注意防微杜漸,堅決摒棄丑惡的東西。
14.馬太效應(yīng)
指的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xiàn)象,《新約馬太福音》中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要保持在某個領(lǐng)域,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就能夠?qū)⒋蟛糠智蜿牭馁Y源聚攏在你的身邊。
15.糖果效應(yīng)
心理學家測試一群四歲的孩子能否堅持20分鐘,然后吃糖,經(jīng)過12年的追蹤,不同表現(xiàn)的孩子長大后個性表現(xiàn)不同。該實驗從小時候表現(xiàn)出來的自控、判斷、自信,預測出其長大后的個性。
要善于抑制誘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做誘惑的俘虜,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
16.聚光燈效應(yīng)。
有時候我們總不經(jīng)意間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讓我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其實人家或許當時會注意到,事后馬上就忘了。
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guān)注自己,聚光燈效應(yīng)只存在于你的頭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映。試一試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
17.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都是依靠各種各樣的技能,而這些技能就是人生的目標,我們的發(fā)展恰恰取決于那塊短木板。應(yīng)該時時注意取長補短,把劣勢變?yōu)閮?yōu)勢。
18.破窗效應(yīng)
一個窗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可能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環(huán)境可以對一個人的,產(chǎn)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在工作中,謹防破窗效應(yīng)帶來的負面影響。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警惕,別讓自己成為職場上那扇任人踐踏的破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