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美術課可以怎么玩?為什么要這么玩?”“玩”的背后應該蘊含怎樣的意圖與設計?
我相信也一直踐行——學畫畫不僅僅是學會畫一個事物,更重要的是學會觀察事物的特征、細節,感受尋常生活中的美,長大后擁有幸福的能力。在各種高大上的言論與主張之下,鋪天蓋地的所謂創意美術,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一張張看起來很具視覺沖擊力,畫面感十足的作品,不止一次的博得家長的贊嘆,孩子們在成人的贊嘆聲中也自信心爆棚,可當我們揭去創意課程華麗外表,突然發現孩子脫離開老師、復雜的材料,什么都不會!可學習繪畫的最直接目標就是能夠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啊!如果美術課只停留在好玩好看,沒有基本技法的學習與教授,最終孩子不能夠自己畫,這樣的美術課還有意義嗎?
千帆過盡,終究還是應該回歸——用最簡單的材料表達無限的可能,一支筆走天下。不追求視覺沖擊力,也不炫技,而是帶著孩子真正的去觀察、感受,并表達,每一次的作品都是不同自我的表現,同樣的主題與內容,而呈現的效果卻永遠不一樣,在這其中不是我在教孩子,而是每次孩子都給到我驚喜,啟發我更多的思考與探索。
暑假將計劃、收藏了很久的“與眾不同”主題課程拿出來嘗試,讓我對美術課堂又有了更多的實踐與思考,這樣的收獲讓我忍不住有些小亢奮,希望能夠記錄并與之分享。
在嘗試中不斷的激發孩子觀察、尋找、思考,讓孩子在不停的追問中,在未知、不知的壓力下,進入的思考模式,生生把美術課變成了思維課。
在以上圖片中去尋找出點元素,并用自己的方式來記錄、表現,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工具和色彩,可以采用自己的表達形式。你會如何表現?你會如何完成這個任務呢?剛開始孩子們不知所措,對點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常態化的點,變化僅僅只有大小和形狀等初淺的區別,帶著孩子一起一幅圖一幅圖的觀察、比較,引導孩子談談畫面給到我們的不同觀感,然后再拋出作業的更多要求:通過點大小、疏密、對比、反差、連接……不同的表現來制作圖卡,比比誰的圖卡最豐富,最好看。孩子們相互討論、交流、學習,一下動起手來就完全停不下來的節奏,看著孩子們鮮活的作品很讓人感動。
感受線——你覺得線有感情,能表達情緒嗎?孩子們有點懵,當我出示圖片讓他們觀察,并講講自己對畫面的觀感。
看著圖片,討論畫面給到我們怎樣的感受,這樣的感受來自于哪里?找到對應的線,比較線方向、形狀的改變產生出的不同動感。再一起討論繪畫作品中常用的線條——直線帶來穩定感,安靜、平和;曲線帶來動感,溫柔、安全而活潑;折現讓人覺得不安全,想要回避;螺旋線動力十足……再比較同樣的線,輕重、粗細不一樣,傳遞的力量感、震撼力也不同。有了這樣的基礎讓孩子聽音樂、聯想一些情緒,進行線條繪制。
請在圖片中找到最少六種線條,你能找到多少種?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從害怕出錯不敢表達,到最后各種細微處發現不一樣的線。然后我們用不同的線進行差異聯想,畫出不一樣的組合與圖案,孩子們突然發現原來想要表現不一樣的質感,達到不同的效果,是可以通過不同的線來表現的,將思維拓寬了,同時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支持。
點線組成面的過程,孩子們簡直玩嗨了!在小卡上隨意的點三個以上六個以內的點,用不一樣的線將點兩兩相連起來,組成一個很隨機的形,將紙片轉動,看看可以創作成什么樣的小怪獸,從不敢下筆到停不下來,孩子們熱烈討論,相互學習,整個課堂歡樂無比。而無意識產生的形狀在有意識的改造添加中,呈現出了各不相同的形象,或可愛,或呆萌,或丑乖……沒有一個重復,孩子們滿滿的成就感。
無意識的創作只是偶得,真正想要創作必須要學會有意識的設計。帶孩子們分析各類動物的特征:腳有什么不一樣,嘴有什么差異,皮膚有哪些差異,會飛的、會游的、會跑的都應該有什么特征啊?然后讓孩子自己選擇功能,對應特征進行組合,開始設計自己的小神獸,孩子們可是各有各的想法,每個神獸各有自己的奇功哦!
設計了平面圖,要將自己的設計轉化成一個可以展示的藝術品,我們進行浮雕作品制作,從無到有的過程,是讓孩子真正體驗并對自我有一個認知的過程,在過程中體驗動腦筋,付出努力,最后完成大作,這樣得到的成就感,幸福感是任何物質不可能替代的。這樣的體驗真正可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內驅力,提高意志力水平。
學習畫畫不僅僅局限于學會畫一幅畫,更不是復制、克隆老師的作品,每個人的思維不一樣怎么可能畫出一樣的作品?怎么可能表達一樣的情感體驗呢?藝術表達就應該是千人千面。
美術課堂應該是多樣的,活潑的,互動的!不是簡單的模仿,應該是思維的激活,腦洞大開!應該是開心的,自主的,是屬于孩子的!
藝術教育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感受美好的心靈,擁有幸福的努力,而不是要將他們的羽翼修剪成一模一樣,變得聽話而缺乏自我。
只因為你就是你,希望你能擁有不一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