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當我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曾經在《讀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學習成績一般的女孩最終通過努力考上北京大學的故事。高中時候,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在一次次的模擬考、周考月考中,竟活成了分數的奴隸。小小的年紀,大大的壓力下,那篇文章就像一陣春風吹進了我的心。
現在想來,當時內心受到觸動必定是因為那篇文章不是虛構,而是一個普通人經歷的真人真事,冥冥之中,帶給我一種希望。她文字之間流露出的輕松口氣,尤其讓我著迷……
她在文章最后寫到:此刻,我就坐在北大的未名湖畔,微風吹拂著臉龐,一切都像我曾夢想的那樣。你看,未名湖畔,我們終于相遇了……
自此,未名湖便成了我魂牽夢縈的一個念想。那陣微風時常出現在我的夢里,情迷于此。
你好,北大
自此之后,我更加用功地學習,然而“到底是報清華呢還是北大”終究是一句笑談。我的600分和北大要求的700分之間,隔了整整100分,隔了一整個未名湖。
大二時候,獨自一人從青島來北京旅游,剛下火車就倒地鐵去了北大。
北大,一個全新的世界。
四月的陽光和風正是最好時候,北大校園里的風景亦是最好時候。花兒開過半,樹已成蔭。站在那里,就想起那句詩:風在搖它的葉子,樹在結它的種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然而,除卻那里傳統風尚與現代設計完美并存的校園建筑,整排整排充滿著青春氣息的自行車和小摩托,在我的眼中,北大的學子最是可愛美好。
去的時候恰逢周末,校園里很是熱鬧。自行車輪悠閑地轉啊轉,書本在陽光下翻了一頁一頁,書包里的鑰匙鏈兒叮當輕響。那樣一種自由平等、文明優雅的環境中,我看到每個北大學子臉上平和的表情,每個人都在不急不躁地做著手頭的事,三五成群間巧笑嫣然,空氣里飄動著一股清流。
目光清澈、言談雅致,就像一個北大學子應該的樣子;光輝燦爛、人物風流、浩然之氣涌動,就像是北大應該的樣子。
未名湖,我來了
耳朵里塞著耳機,傳來的是《十七歲的雨季》,就好像那年17歲的我,真的走在了去未名湖的路上。北大校園果然很大,未名湖坐落在縱深處。尋著水聲,繞過幾個彎,未名湖就呈現在了我的面前。
湖邊的風很大,竟然吹紅了眼睛。它就那樣具體地出現在我的眼前,再不是我臆想中的那陣風。湖很大,水很清,湖畔的旁邊站著好多柳樹,坐著很多椅子。我沿著湖邊一步一步走過去,細細地看著它的樣子,就像是近距離接觸自己一直暗戀的人一樣,那種小心翼翼的情緒,現在想來真是可愛。
風吹拂著柳枝,陽光照耀著湖面,我的心在微微跳躍著。我想,無論再過多少年,無論再走過多少城市的山川河流,再不會有第二個地方像未名湖一樣,讓我惦念這么多年。
在未名湖呆了一整個下午,坐著長椅上,看著湖面波光粼粼,想起當年那個懵懂又天真的自己,想起那篇文章里的那段話:此刻,我就坐在北大的未名湖畔,微風吹拂著臉龐,一切都像我曾夢想的那樣。你看,未名湖畔,我們終于相遇了……
你看,未名湖畔,我們終于相遇了……
人來了又往,風往東走又往西來。我和未名湖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