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國慶長假安徽回來后趁著記憶的余溫還在,曾在微信上編輯記錄這次行程的感受,中途被雜事耽擱竟未保留存檔,然后就不了了之。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當時的熱乎勁兒一過就沒下文了,今天微信朋友圈看到風行師弟用簡書寫的“臭鱖魚”,安徽的經典菜肴,又勾起了我的安徽情緒,立馬下載試著用它來重溫這次南陵之行,希望能把這碗回鍋飯做熟。
? ? ? 應南陵籍兄弟朱先生的邀請,10月2號我們驅車從寧波前往南寧,途經安吉,重宣城進入安徽。一路順暢,可以用惠風和暢,天朗氣清來形容一路的感覺。原來擔心路上堵車準備的茶點,在后座慢慢品來也自有另一番風味。
第一站:宣城,簡稱宣,古稱宛陵、宣州。提到宣城就不能不提那個繡口一開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公元747年夏,郁郁不得志的李白來到了宣城。“‘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李白追尋著謝朓的腳步第一次踏上了宣城的土地,從此結下不解之緣。”“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鐿,雙橋落彩虹。……”從第一次來宣城到終老,李白一共來宣城七次,寫下了42首詩,其中不乏千古絕唱。“全唐詩共4萬多首,其中,光李白寫給汪倫和桃花潭的就12首,由此可見李白與汪倫之情,和對宣城的眷戀。如果沒有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謝眺樓可能根本無人知曉。而敬亭山也是因為有了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才能得以號稱江南詩山。我無法想象宣城如果沒有李白那得多沒文化。
? ? ? 從敬亭山下來我們趁著夕陽的余暉趕往南陵去吃晚飯。朱兄弟是個對自己家鄉充滿自豪感的人,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才子。南陵在他的描述中閃爍著文化的光芒,這也是我們此次行程的魅力所在,有這么一位有人文素養的當地主人的陪伴和講解,那么明天的黃蓋墓地、周瑜的水兵操練地……這一切都那么值得期待。
? ? ? 我們的車按導航的指示開始進入鄉間小道,兩旁都是金色的稻田,典型的徽派民居,偶爾還能看到受驚飛起的白鷺鳥。趕在天黑之前我們來到朱兄所在村的村委會所在地。今天晚上他要請我們吃當地人結婚時吃的全套“水席”,為此特意請了村里最能干的阿姨來做這頓飯。所有的食材都是當天準備,阿姨從下午就開始忙碌做了滿滿的一桌。吃飯的樂趣除了菜肴好吃,更主要的是吃飯的人有趣。這些年大的賓館酒席沒少參與,但像這樣的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淳樸的飯局我還是很稀罕。酒喝的是當地的土燒,第一杯下肚,朱兄開始給我們一一介紹陪同的人,南陵還真是藏龍臥虎,都是有趣的妙人兒。必須說安徽菜還是很好吃哦,南陵菜的代表南陵四寶:羊肉,老鴨湯,奎湖飄魚,嫩菱角(其實真實的是狗肉,我忌諱吃這個,自己把它改了)。我自己吃著是老鴨湯最好吃。用一年以上的麻鴨加上新鮮制作的豆腐衣,鴨湯清、純,無任何膻味,老鴨的油脂被豆衣完美吸收,豆衣晶亮透明,入口油香,鴨湯鮮美,是我喝過最好喝的老鴨湯,沒有之一。這頓飯酒喝的很嗨,菜吃的很美,朋友聊的很開心。
? ? 第二天清早八點半,朱兄弟就來接我們去吃早飯,開了二十多公里鄉村小路,我們去吃最地道的南陵羊肉,安徽人叫這樣的正式的菜叫硬菜,大清早的我們就硬上了。
? ? ? 早飯后我們驅車前往黃蓋的墓地,實地看到的也只是荒野草地上一簡單的墓碑。但這個地方因他的存在叫做黃墓渡,原來水路交通盛行時是個熱鬧的渡口。后來建了橋,公路交通發達后渡口就慢慢冷落了。在渡口還有人家居住,在路邊編著竹籃子,我看著喜歡,25元買了兩個帶回去。這里民風淳樸,籃子好便宜。
在古渡口發了會呆,我們前往奎湖,那里曾經是三國名將周瑜訓練水兵的場所。說起周瑜他還是南陵縣首任縣令(南陵縣原來叫春谷縣)。中午吃奎湖飄魚,還不錯,但不如老鴨湯。
午休后傍晚時分,我們驅車前往春秋戰國時期吳國遺址。開過一大片稻田來到一片大水塘邊,看到下面這個碑
腦補著電視上看到的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范蠡呀,西施呀一時之間都跑了出來。黃昏時分周邊稻田的景色很美,我站在那一陣陣發呆,恍惚之間不知身在何處。
大凡世間萬物都有生命的長度和寬度,自古以來,有無數生命在完成它的長度和寬度后消失,有多少村莊,大山,河流因外部環境和內在因素的變化而消失于無形。唯有文化兩千多年來 一直保留下來,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