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知乎上有一句名言: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而我不想成為這個郵差。
我從15年初開始一腳踏入旅行陣營,后續“一發不可收拾”。兩年的時間走過了國內外幾十個城市。看到這里的朋友不要誤會我家庭多么富裕,我來自很貧窮的一個小山村,我所有的旅行花費全是自己兼職實習所得,以及今年嘗試了新玩法—眾籌旅行。
對于這樣的一個質疑“父母尚在茍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
我的回答就是:我依靠自己能力去遠方,豐富歷練自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誠然,旅行改變了我。以前臉大且寬,膚黃痘多,從來不敢把自己暴露在鎂光燈之下,連與人對話都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這兩年的時間里,把我從一個害羞自卑的小姑娘,變得像如今一樣有勇氣的可以自信面對鏡頭。
但旅行也讓我更多的審視自身,因為遇到了太多優秀又有趣的人,而2016年是改變自己最大的一年。
實現了第一次一個人去國外的小愿望,開始拾起閱讀這一良好習慣,開始自律的管理時間,管理自己。
對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先讓我對自己道聲賀吧。再總結展望一番我的2016年,有些碎碎念,但勝在真實。
講述之前,放一張照片作為封面照。(每次看到封面照很丑,強迫癥就會犯……)
一年前的此時,我還在華山上看日出云海,喘著粗氣,驚嘆世事不可料。不過短短365天,的確又是一番我沒有想過的景象。
我的2016——改變伊始
?一月初,三亞環島行,歷時20天(重慶—廣州—徐聞—海口—三亞—長沙—重慶)
環島起點是徐聞,看圖可知我是“無車一族”,本意沒打算騎行環島,但和他們在廣州“一見如故”,頂著哪怕是他們的“拖累”的包袱也同行上了路。
最大的感受是,騎車很辛苦,被載也很辛苦的,這文章要是被載我的小伙伴看到了會不會打我哈哈。
我們基本采取露營兩三天,到青旅或者酒店住一天,作為休整。
出門在外真是不能拘小節,有好幾天都沒有洗臉就繼續趕路了。中途狼狽事件層出不窮,比如我衣服沒有帶夠,大衣被車勾破了。蹲在帳篷里補我的衣服……如今都是值得回憶的點呀。
還有我們誤把一個水庫當做晚上露營的點,到達時卻發現這里什么也沒有,中途還下起了小雨。于是我們就借宿在這家農舍里,"與豬同睡".
但即使在農舍,我們也是有大廚做海鮮的。(傲嬌臉.jpg)
比起那些好看的照片,如今更喜歡一遍遍翻這些不經意亂拍下來的照片。
看到這些照片,總在想那個時候他們在干什么,我在干什么。
路上我們總是互相提醒,這是窮游,這是窮游,但每到一個地方,又會用一頓好吃好喝來犒勞自己。
我們的農舍海鮮大餐,住得差點,吃還是可以補回來的。
最驚奇的就是,他們竟然把燒烤架子背了一路,海邊露營燒烤,簡直不要太爽。
最后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一起去了天涯海角。可我一個單身狗,完全就是去找虐的。
1月底—4月初? 可口可樂實習? (開始閱讀的轉折點)
也是在這段實習期間,開始思考讀書這件事情。因為關注了蕭秋水教主,看到她推薦了剽悍一只貓,于是一路尋味而來,發現了簡書這塊寶地。但近三四年沒有拿筆,即使平時經常喜歡在空間分享些片段,也不足以成篇成章,所以退而求其“次”,先從閱讀開始。
這大概是我16年轉折的開始。
如果20歲時能給自己一個忠告 - 簡書?之前寫過大學一篇文章,大學沒有好好學習和閱讀。
重新捧起書本的那一刻,覺得熟悉又陌生。小時的愛好,卻因種種原因丟棄。所幸是拾起來了。
于是學著定下年度目標,“一年閱讀100本書籍”。后來又定下“一年看電影100部”。
至今電影100部已經超額完成,讀書這件事還在繼續努力,并且也在這過程中,輸出了不少讀書筆記,及至如今的日更寫作。
從余華的多篇小說,到王小波的多部雜文,后來聽從李笑來老師建議,又精選非虛構作品閱讀。
關注了很多讀書類的博主,還有知乎大v,深知這是一條“不歸路””。
6月初—九月初? 100天閱讀進化時代 (系統學習閱讀)
經常上簡書的人,應該都知道“彭小六”的大名。我也一樣,仰慕已久,所以在得知六哥要開訓練營教授閱讀方法時,果斷報了名。
但哪怕是前期已經堅持了兩個多月的閱讀,進入訓練營后,依然沒能很快的進入閱讀的狀態。
閱讀訓練營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每日打卡閱讀,意圖培養我們大家的閱讀習慣。但或許是我不適應這樣的集體打卡學習,總覺得帶有比拼的意味,乃至后期甚至帶有反感的情緒。
第二階段是每周輸出一篇文章,閱讀打卡依舊繼續。對于絕大多數選擇進群的人來說,這是重頭戲,因為六哥就是靠寫作坐上頭牌的寶座,每周接客絡繹不絕。
第三階段是快速閱讀……
第四階段是主題閱讀……
……
在訓練營里的學習,我完成度非常差,經常敷衍了事,沒有進行深度思考,連基本的任務都很少按時完成。
而后來的八月眾籌之旅更是讓我無暇顧及每日閱讀。
這算是我在閱讀路上的一個反復焦慮期。
不過雖然我沒有很好的在這次訓練營中畢業,但對于快速閱讀,主題閱讀,心中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對于我后期閱讀計劃的制定非常有用。
八月初—八月底??? 眾籌遇到的那些人(重慶—成都—西寧—青海—拉薩—加德滿都—博卡拉—泰國—香港)
眾籌初期本是打算走南寧下越南,過老撾,進柬埔寨的路線,卻在要出發前遇上南海事件,不能辦理越南簽證了,于是臨時緊急更換路線。
成都行是和弟弟和侄兒一起出發的,因為剛好送侄兒去上學。中間去了一個古鎮,同其他古鎮大同小異,只是這個土樓很有趣。和《大魚海棠》里面的樣子很像。
去西寧前,定了一個便宜的大通鋪,下面兩位是我的舍友,于是就和他們逛吃逛吃了半天。后來一起相約去青海湖,卻因為他們的種種擔心沒有成行,于是我又一個人上路了。
我不太喜歡途搭這樣的方式,但一個人到了青海湖,沒有更好的交通工具,機緣巧合搭了一個車。本以為自己幸運到了極點,誰知卻遇上兩個意圖不軌的男生,不過還好遇上下面這兩位姐姐,看著柔弱,實則強悍得很。
我們一起看黑馬河的日出,一起去茶卡鹽湖。我很喜歡的照片也是他們幫忙拍攝的。
在拉薩街頭閑逛的時候,遇上一位趙大哥,人很nice,也很聊得來,后來還請我去老魚飯局吃飯,就是那家能看到布達拉宮的餐廳。只是合照被我弄沒了。
去瘋人院辦理入住的時候,認識了兩位姐姐,哈哈又是兩個女生,我這一路標配就是三個女生啊。
和他們一起到了羊湖,其中一位姐姐這次旅行回去后就結婚了。這次是她最后一次單身旅行。
三人合照也被我弄丟了。
拉薩到尼泊爾是八人拼車,山路崎嶇蜿蜒,還遇上了難得的大雨飄雪,可見度非常低,我們害怕司機中途睡覺,全程興奮的聊天。坐在前排的小澤說,我們這是生死之交嗎?我笑答,絕對算。
一行八人,歷時近二十四小時,途遇大雪冰雹,經過八個關卡,一路顛簸,終于到達尼泊爾邊境。
發財哥夫妻倆是在瘋人院入住時認識的,這是他們的五周年紀念旅行。童童姐和露露姐是在辦尼泊爾簽證時認識的,沒有約一起拼車,上車時才發現居然是一個車。最佩服的是邊上的老大哥,六十二歲的年齡,獨自一人出國。還有后來和我關系特別好的北京姑娘小澤,做外貿工作的fancy姐。
中途經過喜馬拉雅山脈。
我穿著一身長裙,他們多是羽絨服加身,七七八八,奇奇怪怪。
到達加德滿都后,一起逛游逛游杜巴廣場。
一起入住博卡拉的城堡。
一路遇到太多善良又可愛的人,在泰國時找不到路,一位姐姐帶我買票,送我進站,還留下電話,讓我回到青旅一定要給她回消息。互相加了facebook,可惜回國后用不了,也就斷了聯系。
還有在星巴克聊天的泰國小哥,在博卡拉餐廳的收銀帥哥……
旅行最大的感悟就是兩個詞吧,感恩和包容。
感恩一切的相遇,用更大的包容心接納更多不一樣的人。
九月初——至今??? 改變自己的一大節點
六月份還處于焦慮中,對于閱讀,對于學習,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排斥。
而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旅行路,回來后整個人反而安靜了下來,不像以前那樣,一顆心游蕩在外,始終回不來。
回來后,我就為自己制定了讀書計劃,每周一本管理類書籍,一本攝影書籍,一本雜文集。
但第一個月完成度并不高,其中的原因有一下幾個:
1,注意力不夠集中,經常被瑣事干擾
2,書中內容總是遺忘,不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3,讀書太雜,沒有章法
在讀書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要學著去解決。于是我接下來做出了適當的調整,每次閱讀定下番茄鐘,并做如下步驟:
1,閱讀時勾畫重點語句(主題句,啟發句,名句)
2,閱讀后畫一張思維導圖
3,輸出書評
4,向別人口述推薦這本書(有時省略)
兩個月前的書桌。
十月份又機緣巧合加入認識了重慶拆書幫、知識狂歡節的小伙伴,給我注入了很多不一樣的能量。
我開始每天做日計劃,學習時間管理,以前“愛旅行,愛自由”是自己的title,如今體會到了另外一種自由——自律即自由。
不規律的生活開始平淡如水,不像旅行中那樣處處是驚喜,但我體會到了另一種美妙,那種能把時間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覺,真是太特么的爽了。
當整個人狀態變了,想要讀書的那種感覺也慢慢跟著回來了。于是開始精讀一些書籍,并付諸實踐。
這便是我那句簽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努力成為一個踐行者。”
現在的書桌。
最近常買書,書桌都快裝不下了。不過書買再多,沒有裝進腦子也都不算,所以還得繼續修煉。
如今,每天讀書寫作,學習英語,學習攝影,偶爾和拖延癥斗爭斗爭,和強迫癥打打架,也會偶爾焦慮愁思,但已經開始學著自己排解這一切。
可能我上路晚了,但等待下去,會更晚。
希望在下一年歲,繼續敢想敢做吧,成為那個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