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文化中,天的觀念及其復雜,最早的文獻記載中,天擬人化而作為膜拜的對象、成為人格神——天帝,殷人之“尊天事鬼”,便是集其大成。到了周代,相對...
“乘道德而浮游”出自《莊子·山木》,莊子針對弟子提出的如何“得其天年”的疑問,給出了兩種選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和“乘道德而浮游”,但是對于...
日常上班的大樓外面有一個小小的人工湖,午間飯后散步路過時,總能看到湖面有魚兒在水中嬉戲,它們在水中游弋的姿態,悠悠從容,讓人不禁短暫逗留,好似魚...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說:“窮追自己的本心,就能...
一直聽聞湘西是個風景秀美,人文薈萃之地,趁著此次五一小長假沒有其他安排,在小周的陪同下用三天的時間稍微領略了一番湘西之美。 湘西之行的第一站是張...
《孟子》中“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義理理念同《大學》、《中庸》等的儒家經典思想一脈相承,表達的是一種家國天下的社會理念,其中人...
“與人為徒”、“與天為徒”、“與古為徒”的概念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篇中顏回出仕衛國前與孔子的對話中。《人間世》討論的中心是莊子的處世之道。全篇...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
“義利之辯”這個倫理學中道德評價標準的問題,最早由孔夫子最先揭舉,他在《論語·里仁》中提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繼承孔子思想,特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