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有一本專門為桃花吟唱的書:《世有桃花》。春去也,共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尊前。唯待見青天。每次說起桃花,眼前總會是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紛繁艷麗,古往今來,無數的騷人墨客賦予了它們獨特的性靈,它們簡靜、輕靈、溫婉、明媚、貞烈。
桃花的每一次盛開都為愛而來。自《詩經》出嫁,桃花便在每個朝代,某某愛情的背后無情或曖昧的綻放著?;蛟S是帝都的春意還不夠濃烈,它們羞澀的半開,在無人問津的角落,靜靜地,或濃或淡,在將晚的天色下如此迷人。此刻的桃花溫婉,只有她和迎春花在料峭春寒中風語著。
舊人面,新桃花。旅行的意義在于發現每一個偶然的未知在下一個剎那間明悟,或許很疲憊,當停下來時便深深感激這行走,帶來的更是心靈的一個轉換,如花承雨露,春風化雨。
詩經中的先民們單純而美好,或許他們的生活真如史書上說的那般不美好,但在風雅頌里陳排的那些動人的故事令人怦然心動,情愿相信他們,忽視那些史實。
秦漢的桃花飄搖,金戈鐵馬,劍出不入,殘落的桃花喋血一份亂世的肅殺。
魏晉的桃花風骨奪人,和這一幫風流名士在一起久了,聽多了他們訪道尋仙的故事也沾染上了幾分仙氣。
唐之桃花明艷,大唐盛世,桃花放開了遠古的那份矜持,肆意,奔放,在胡女旋舞的酒肆,巷盡無人的深深庭院,苔痕新綠的渡頭......
唐也是在一個人的桃花誓言里慢慢凋零的。落第舉子不勝數,只有黃巢一人喊出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花開千萬,長安月冷,一生愛菊的他決意推翻世愛牡丹的的唐王朝去締造一個只有菊的國度,雖然最后還是淹沒在那片爛漫菊花中。
宋之清麗,收斂了霸氣,只想尋一處容身的僻靜,愿一切靜好。孤獨一生。桃花影落,碧海潮生。一襲青衫,一簫曲,黃藥師吹奏著孤獨的心事。他住的地方叫桃花島,他的劍法名落英,他行事縱狂不羈,他滿腹經綸卻又不睬世俗。這個男人太過完美,他有個神秘的妻子,讀者只知道他們很恩愛,生下了冰雪聰明、古靈精怪的女兒黃蓉,還有那艘與病妻共赴黃泉的大船。這片桃林或許是他們的定情之地亦或是為了紀念黃蓉的出世。最后變成了他獨自懷念,月白風清,看自己的影子在花林間綿延那不斷的悲傷......
明之濃艷流俗,一出桃花扇唱斷后明的凄風苦雨。身在花柳繁煙地,心存紅塵心念,最后傷到的還是自己——李香君。
看桃花如錦,一夜風雨摧,滿地相思勝怨念。不知道她在看著侯方域離去的背影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是怨,是恨,還是念。掩在桃花扇后的美人如玉,卻要面對所謂的國家大義,躲在背后的竟是那些平時讀遍圣賢書立志修齊平天下的士子們。她沒有陳圓圓那般好運,有一個為自己沖冠一怒的男人,在世道凋零的年代帶自己逃離。當家國大義落到一個風塵女子身上時這個時代注定悲哀。
世有桃花,美到極致,變成蒼涼。那些埋在桃花下的故事或遠或近,紅顏,桃花潭,老陶的桃花源——人們寧愿相信它真的存在;桃花有時會是風流薄幸的旁觀者,劍氣橫空的俠客,依舊笑春風的暗戀,躲不開驚鴻一瞥;血濺桃花扇的貞烈。
人間三月,北大燕園忽遇桃花幾枝,亦有人面,春風不勝,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