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信任你么?

1

前段時間,mom關注過英國的一起校園霸凌事件,那個受害男孩在自殺之前,從來沒有跟爸媽尋求過任何幫助。

我和爸媽討論這起悲劇的時候,他們很納悶,為什么那個男孩沒有向父母尋求保護。我悠悠地冒出來一句:“我以前從農村轉學到城里的時候,也被新學校的老師、同學欺負,我也沒告訴你們啊。”爸媽很震驚,“你之前被老師、同學欺負過嗎?為什么,為什么不告訴我們?”

“唉……”我很無奈,“我不告訴你們,是因為從小,你們一直跟學校老師說,‘老師,孩子就交給您,不聽話的話,您就狠狠批評,實在不行打一頓。’”“后來,有幾次我和你們提過對老師的意見,你們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說是我的問題。我還怎么說啊?”

爸媽沉默了。我趕緊安慰他們:“都已經過去了,我不也健康長大了。沒事沒事。”

實際上只有自己知道,并不是一點事都沒有,心里的那道痕永遠在那里。那個時候的我,真的以為,爸媽第一考慮的不是我,而是別的什么。

2

而孩子對我們的不信任,往往都是經由小事情一點點累積的。

一個月前,我帶兒子去北京古生物博物館玩。三層有個考古模擬游戲機,很受小朋友的歡迎。幾個大孩子正玩的起勁,我陪著兒子在后面排隊。兒子有些著急,我耐心地跟他解釋:“哥哥他們先來的,我們要耐心排隊,等哥哥玩完。”

旁邊有一個女孩,等的不耐煩了,跟其中一個男孩撒嬌:“哥哥,先讓我玩、先讓我玩。”男孩玩的正高興呢,再說是和其它男孩一起玩的,就沒有答應。那個女孩扭頭就走了,找到那個男孩的媽媽哭訴起來(估計是朋友一起過來的)。

那個男孩的媽媽二話不說,一把把小男孩拉過來,劈頭蓋臉就罵了起來:“你怎么回事!怎么不知道讓著妹妹,跟誰關系近、跟誰關系遠不知道嗎!……”持續罵了很長時間,沒給男孩一個解釋的機會。最后沖著男孩喊了一句:“一邊呆著,不懂事的孩子!”然后就忙著安慰那個女孩了。

那個男孩,默默地走到一邊坐下來,一臉的不解和委屈,偷偷地抹著眼淚。

我不明白,那個媽媽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不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劈頭蓋臉地就批評他。是礙著朋友間的顏面嗎?她應該沒有看到,他兒子眼中的委屈和懷疑,也沒看到他們母子之間可能已經出現的信任裂縫。

3

雖然,我知道,孩子的世界應該他自己去體驗,某些傷害無法避免。但是我想讓他知道,我是他最堅強的后盾,無論何時何地都會保護他、無論何時何地他都可以信任我,我和他之間的關系堅不可摧。為了這份基本信任,我不再是以前的老好人,對誰都“好好好”、禮讓三分,終于露出了狐貍尾巴。

上個星期天下午,我和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在游樂場玩耍。他們在里面瘋跑、瘋玩,我們在一旁看著。后來,兒子跑到積木區,一個人開心地搭建城堡。正當他一個個費力地收集圓柱形的積木不亦樂乎時,他的小伙伴Martin走過來,上手就搶他手里的積木。

我沒有第一時間干涉他們,讓他們自己學著去溝通。我看著兒子把手里的幾根積木讓給Martin,頓時覺得很欣慰。但是Martin不滿足,要拿走他手里所有的積木。兒子就開始跟她講道理:“我已經給你幾個了,你不能這樣,不能拿走所有的,這是大家一起玩的。”Martin不聽、不依不饒的,硬到他懷里搶,搶不到,就哇哇大哭起來。

朋友看到了(之前一直在看手機),一邊安慰自家孩子,一邊對我兒子說:“寶,你是哥哥,Martin比你小,你應該讓著點弟弟。”看著兒子馬上露出委屈的表情,我對他們倆說:“寶貝,如果你愿意的話,可以再給弟弟幾個積木。”“Martin,哥哥已經給你幾個積木,你倆現在一樣多,一起玩可以嗎?”

兒子回答:“我已經給他一些了,我也想玩。”Martin也不接受,哭的更厲害了。我沒有勉強兒子把手里的積木讓出來。朋友看看我們,搖著頭,領著孩子到旁邊玩了。估計她認為我不通情理,溺愛自家孩子吧。

為什么我沒有要求兒子說:“寶貝,你是哥哥,你應該讓著弟弟,把手里的積木給他”。并不是偏袒自家孩子,只是在幫助他“維持正義”。我想讓他知道,當他和別人發生沖突、遇到困難時,只要他做的對,媽媽一定會支持他、保護他。無論沖突和問題的對方是誰,哪怕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這是我和他之前最基本的信任。我不想在他的眼中看到委屈和懷疑。

因為我希望以后,當他離開我的視線,某一天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會第一時間想到我,轉身尋求我的幫助和保護,不會一個人承受傷心和痛苦。

這篇文章是在網絡上面看到的。我自己也深有同感,信任,正是被一點點一點點消磨掉了,從此變得不再相信,哪怕偶爾會再次嘗試選擇相信,可是還是會失望,幾次過后,還有嘗試的必要么?沒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唯一的依靠。生活,不該是這樣!

謹以此文反思自己,警戒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