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思維之墻,每個人平時里是根本意識不到的,我們習慣于生活在自己的思維之墻中,在這片有限的自我區域里,我們不斷自證這片區域就是整個世界,我們在周圍建起了強大的圍墻,越是年歲大的人,圍墻的厚度和高度就越大,想要穿透的難度就越大,當有人試圖來打破圍墻的時候,圍墻內的人便會奮力反擊,就像是戰爭時期的炮樓一樣,面對四周想要攻破的人瘋狂反擊。
我們的思維之墻在日常是根本無法意識到的,我們天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你也許會反駁自己不是這樣的人,但是這種思想或多或少的會影響你,要不傲慢這種本性也不會列為人類的七宗罪之一,對于我們的思維之墻,我們不但無法意識到,而且堅固無比,要想打破,必然要從內部開始,外部的力量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俗話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就是你無法讓一個認為自己對的人改正錯誤,舉個例子:小明就是認為讀書學習無用,你要讓小明開始讀書學習是非常困難的,除非你可以從根本上讓小明意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和作用,只要他自己不這么認為,你永遠只是在隔靴搔癢。無法改變別人,我們可以消除自己的思維之墻,讓自己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遨游!
就像楊絳先生說過的:你只是書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思維之墻之所以可以形成是因為我們知道的太少。
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就是這樣的道理,你都不知道的事情如何相信,不知道便認為是不存在,這種想法根深蒂固,都沒有見過冬季的蚱蜢如何給它解釋什么是冬季,顯然在它的認知范圍里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三季人”就是形容如蚱蜢般的人,這種人的認知隱含了一個前提:沒見過=不存在。下面有幾個方法幫你破除思維之墻。
① ? ? ?
要破除這種思維之墻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開放,對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保持好奇,如果你是那只蚱蜢你會如何思考?
你需要先把完整的情況了解清楚,然后再思考你的局限性,生命的長度決定了蚱蜢不可能見到冬天,因此蚱蜢需要證明冬季的存在即可,他可以咨詢其他見過冬季的生物,一種、兩種、三種……,就像我們對于未知領域一樣,要保持開放和敬畏,也許在另一個恢弘的維度上面,我們人類也如這蚱蜢一般,人類的存在也許就是在經歷宇宙的一小段時間。
② ? ? ?
對于與自己的不同意見要勇于接受,并深入討論。如果對方的觀點是正確得,最終通過論證讓自己信服,那我們就應該立即改變想法,拆掉思維之墻,重鑄自己的概念體系,這是保持更新的必要方式。
③ ? ? ?
只幫助那些想改變的人,如果一個人想要改變必然是由內而發,這時候需要你幫助他加快破除掉思維之墻,只有這個時候的幫助才會達到效果,就像是姜太公釣魚一樣,愿者上鉤。想要改變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需要的只是方法和信心,在幫助別人梳理的過程,又可以幫助自己重新經歷過一遍所謂的破墻之旅,在新的思想下,可以有更多的認知和理解,看似在幫助別人,實則是在幫助自己再次升級。
思維之墻是我們每個人認知這個完整世界的障礙,要想認知到更加完整和全面的世界就需要我們不斷破除掉自己的思維之墻,在墻外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讓自己對這個世界理解的越來越清晰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