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太極與學習

晚冬的一個寒冷下午,一個6歲小男孩和媽媽一起路過華盛頓廣場公園,看見公園里有人在下國際象棋,好奇心驅使前往觀戰(zhàn),棋盤上各種棋子既陌生又令人著迷,從此他的人生和國際象棋結緣……之后數年奪得多項美國青少年及成人象棋大賽冠軍,13歲即獲得“象棋大師”頭銜,成為傲視天下的棋王。影片《王者之旅》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傳奇故事。片中主角喬希·維茨金確有其人。在縱橫西方棋壇數十年后,他厭倦了長年累月高強度思考和棋盤廝殺的國際象棋,22歲時從零基礎開始研習太極拳,沒想到短短數年功夫又20余次奪得美國及中國臺灣地區(qū)太極拳冠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太極拳王”。在國際象棋和太極拳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都取得如此驚人成就,只源于他異于常人的“學習之道”。

《學習之道》這本書,正是喬希·維茨金在而立之年對自身20余年個人成就的總結回顧。他說,“我意識到自己最擅長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而是學習之道。”

不怕失敗、心態(tài)開放,保持對學習的持續(xù)熱愛

美國管理學家及組織顧問彼得·圣吉指出,“從內心來說,我們大家都是學習者。這不僅因為學習是我們的天性,而且我們大家都非常熱愛學習。”而喬希·維茨金卻說,“絕大多數有追求的人,不管是年長還是年幼,在學習方法上都犯下了很可怕的錯誤。他們沮喪地偏離了主道,而那些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卻始終沿著正確的軌跡穩(wěn)步行進。”成功的人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堅持“漸進”學習理念,而那些最終失敗卻裹足不前的人們,往往符合“整體”學習理論的特征。

如果你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每次考試都是滿分,偶然一次不及格,你為了維護脆弱自尊竟然聲稱你其實對數學不感興趣,放棄了吸取可貴的經驗教訓,從此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努力學習數學,你這種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就是整體學習論。而那些不管是面對成功還是失敗,都在自身領域默默耕耘、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知識智慧的人,則是漸進式學習理論實踐者。整體式學習理論強調天生我才,對能力抱有“整體觀”而忽視后天努力,不敢面對現實變化和失敗打擊;而漸進式學習觀則既重視天賦,更不忽視后天錘煉,懂得適應變化、接受失敗和經驗教訓,從而能夠持續(xù)改進、漸進前行。正如喬希·維茨金所言,“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能夠從每次經歷(不論好與壞)中有所心得,這樣的人才能一路走下去,并且一路都能走得很開心……這一點,恰恰就是學習藝術的核心所在。”

喬希少年時在國際象棋方面天賦過人、同時又極擅學習。他在與街頭象棋愛好者、老師、同齡人甚至成人的棋盤對抗歷練中持續(xù)吸收、學習有關象棋的一切知識和經驗教訓。他在比賽中不斷取勝,當遭遇巨大失敗時,他也能保持對象棋的熱愛與開放心態(tài),從而能有效吸收失敗的經驗教訓,繼續(xù)前行。

當你面對工作、生活等領域的諸多困難、失敗及挑戰(zhàn)時,是否能永遠保持開放學習心態(tài),持續(xù)探索優(yōu)化干好工作的方式方法,吸取一切經驗教訓為我用,不斷嘗試擴大自我能力的邊界,銳意精進、不斷前行呢?

接受變化、保持彈性,建立自己的“軟區(qū)域”

古印度有一則寓言,有個人想步行穿越大陸,但當時陸地上布滿了荊棘。他有兩個選擇,要么鋪一條路征服大自然,要么做一雙草鞋。正如喬希所言,“做草鞋就是他內心的解決方案。像‘軟區(qū)域’一樣,它不是將成功建立在一個‘服從于他’的世界或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之上,而是建立于才智的準備與堅韌的意志力之上。”

喬希在他的少年象棋職業(yè)生涯中,靠著“初生牛犢”的猛勁經歷短暫輝煌后,卻發(fā)現越往前進阻力越大。比賽現場的噪音、對手有意無意的干擾、惡意犯規(guī),他成名后媒體的采訪、粉絲的瘋狂追逐,甚至他腦海中偶然浮現的音樂片段都讓他在賽場上無法冷靜思考,一旦他無法聚精會神于棋盤,等待他的只能是慘敗。直到有一天他腦海中又浮現出惱人的音樂片段,彼時他決定順其自然,就隨著腦中音樂節(jié)奏來下棋,沒想到出奇地順利,他輕松拿下了那一盤。由此他逐漸探索并建立起自己的“軟區(qū)域”,不管外在環(huán)境及自我內在心境如何,不再一味試圖對抗環(huán)境及自我,坦然接受這一切并學著將這些事情為我所用,如此你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軟區(qū)域。

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然會遇到諸多不如意的外在環(huán)境限制、各種預期及未預期的動態(tài)變化等,甚至內在的自我懷疑、自我責備等內部噪音可能對我們的干擾更大。沒有十全十美的環(huán)境和自我,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人與事,接受當下自我的本真狀態(tài),將生命中的每一圈漣漪都融入自己創(chuàng)新思維過程中,融入自身工作學習、思考探索、成長成熟的每時每刻。如此你的“軟區(qū)域”才會彈性十足,就像柔韌的草葉,在勁風中左右搖擺,以頑強的生命力幸存下來,而非像干樹枝一樣在與勁風對抗中折斷。正如喬希所言,“在現實生活中我一直致力于去接受變化,而不是與之抗衡。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加上相應的行動,不論是我在象棋生涯里的弱點,還是我的個人生活中的缺點,都統(tǒng)統(tǒng)轉變成了一種能力。”

放下自尊,以退為進;精深練習、銳意進取

喬希在22歲秋天的一個晚上,開始在太極拳館學習太極,師從太極名家陳威廉。由于他出眾的悟性和學習能力(悟性的本質也許就是高效學習能力吧)——漸進式地高效學習領悟一切與太極有關的知識、經驗和技巧等,喬希成長得很快。幾個月后他就能跟太極拳館的高級學徒進行切磋了;練習太極短短數年間,他就在美國及中國臺灣地區(qū)太極拳比賽中數次奪冠。

喬希之所以能如此進步神速,最大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敢于放下自尊、以退為進。剛開始他與拳館的高級學徒切磋時,常常被摔得七葷八素,每天渾身傷痛地回家;第二天他依舊能放下面子,堅持與比他強大的對手開練。漸漸的,他不再害怕那些手下不留情的師兄們,他把日夜練習琢磨的技巧充分施展出來,竟然奇跡般贏得勝利。

根據“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不管是任何人,只要在自身專業(yè)領域付出一萬小時(大概十年左右)的歷練,就有望成長為世界級人才,當然這一萬小時指的是針對自身專業(yè)技能展開的分秒必爭的精深練習,而非混日子、磨洋工。喬希不管是在年少時從事國際象棋還是成年后太極拳學習過程中,都付出全部心力針對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完善和彌補短板而展開各種形式的精深練習,以求不斷提高專業(yè)水準。他漸漸總結出“劃小圈”和讓時間放慢的技巧。

用喬希的話說,所謂“劃小圈”就是有效地壓縮技能的外在表現同時又緊緊圍繞技能的內在實質。一段時間之后,廣度就會慢慢縮小而力量則會逐漸增加。換句話說,就是在掌握基礎專業(yè)技能等各項要素后,要集中精力進行深度挖掘,而非把主要精力耗在浮泛潦草地拓展專業(yè)廣度上。在當今專業(yè)主義的時代背景下,能生存發(fā)展乃至取得巨大成功的無疑是各專業(yè)領域的極致專才,而非淺嘗輒止的“知道分子”等通才甚至雜家。正如喬希所言,“每天都要學得更深一點而不是更廣一點,因為學得更深可以把我們潛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部分挖掘出來。”當然專業(yè)領域的深度與廣度是個相對概念,要成為專才必須在專業(yè)領域既廣且深,廣是基礎、深是手段。

而讓時間放慢的技巧其實也源于精深練習。當你掌握某項專業(yè)技能、經過實踐中成千上萬次運用,這項技能就會逐漸融入你的血肉及思想,成為你的下意識行為,不再需要意識主動關照。而對于某專業(yè)領域的新手來說,相當多的知識要素和操作要點難免讓人手忙腳亂,需要他們投注比專業(yè)熟手更多的主動意識來進行關照。而幾乎每個人的“意識帶寬”都是一樣的,當你的專業(yè)技能嫻熟到只要下意識反應就行時(即依靠現實和直覺來處理時間的技術構成),你就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意識,你實際意識中關照的信息就會少而集中,你的意識就能夠將足夠細小的數據、信息等進行放大,你就能比對手看到和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細節(jié)和獲勝先機。當你經歷這種狀態(tài)時,你就會感覺“時間變慢了”;換句話說,你感覺有了充裕時間來讓意識做出最佳反應。而這種反應的基礎則是,經過精深練習后你大腦后臺的“處理器”已經能夠自動幫助你處理海量模塊化、精熟化數據,而不用麻煩意識。

釋放壓力、激發(fā)狀態(tài)

不管是在青少年時期考驗腦力的象棋比賽還是成年后各項對武術技巧有極高要求的太極拳比賽中,喬希無疑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心理學家指出,事件本身并不構成壓力,壓力主要取決于人的想法和心態(tài)。不管是專業(yè)競技選手還是普通人,沒有壓力的生活幾乎是不存在的。我們要學會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通過情緒心態(tài)調節(jié)等來更好地承受壓力(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艾爾·賽伯特在《韌性》一書中指出,“當你明白,你對工作和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受困經歷的承受能力,完全取決于你個人的、主觀的反應時,你抵抗壓力的能力就會變強。”);通過適度、間歇性的放松小憩和休息娛樂來及時釋放壓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喬希在其國際象棋職業(yè)生涯初期,初生牛犢不怕虎,精力充沛得嚇人;比賽時他目光炯炯盯著棋盤,感覺就要把棋盤烤化一樣;可是過于集中精力、不會間歇性放松休息的壓力聚集模式往往讓他在漫長的比賽后期筋疲力盡,只能早早放棄比賽了事。直到他學會在比賽間歇、在對手思考間隙隨時適度休息、小憩,從而有效釋放壓力、放松緊張身心,重新頭腦清醒、精力充沛地投入戰(zhàn)斗……

而要隨時激發(fā)專業(yè)技能發(fā)揮或工作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除了學會自我主動休息調整、釋放壓力之外,還要學會建立最佳狀態(tài)激發(fā)的固定模式,它的原理是在固定修煉與在它之后發(fā)生的活動之間建立一種心理聯系。比如你每天工作前習慣聽一首老歌、吃幾粒葡萄干、或與同事閑聊幾句等,只要有利于激發(fā)你的最佳工作狀態(tài)就行;長期實踐優(yōu)化,你就會擁有隨時能夠激發(fā)自我最佳工作狀態(tài)的實用技巧,從而助力工作更加順利、事業(yè)更加興旺。

化解情緒,自在從容

在成年后的各項太極拳比賽中,喬希遇到了眾多風格迥異的對手,有些對手甚至毫無底線地用違反比賽規(guī)則及體育道德的卑鄙手段向喬希進攻,企圖不惜一切贏得比賽。剛開始喬希非常憤怒,正如他年少時在象棋賽中目睹對手公然作弊、耍詐一樣憤怒。失控的情緒讓他的大腦不再理性思考、讓他的招數凌亂不堪、攻擊性過強而忽視攻守平衡,而這正是對手所希望的。幸虧喬希及時進行了自我調整,快速穩(wěn)定好情緒,最終他用正當手段戰(zhàn)勝了卑鄙的對手。在與惡劣對手的較量中,他學會了洞察情緒并引導情緒的力量為我所用,而非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正如喬希所言,“沒有體育道德的選手是我最好的老師。”

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會因為外在環(huán)境及與他人互動等引發(fā)各種情緒及身心狀態(tài)。而要干好工作、快樂生活首先要培養(yǎng)我們自己的“軟區(qū)域”,不要與外在環(huán)境及他人硬碰硬,那樣反而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受到更大傷害。我們要學會以柔軟開放心態(tài)接受一切客觀發(fā)生的人與事,包括接受我們自己的情緒、身心狀態(tài),覺察、適應我們當下的情緒狀態(tài),學習如何讓情緒自然地宣泄,學習如何利用情緒來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我們建設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我們才是自身情緒的主人,才能自在從容應付內外在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像呼吸一樣自如,成為生活、工作的強者。

萬物合一、活出本真

我們每個人在這世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自身擁有獨一無二的天賦;而我們的活著的目的和意義,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把自身才能和天賦充分運用到所做的每件事情上,從而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存在意義最大化。人本主義心理學及存在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則認為,人活著的根本目的,就是成為自己。那么怎樣成為自己呢?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一書中指出,“無知的人并不是沒有學問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認識而來,而自我認識,乃是一個人明白他自己的整個心理過程。因此,教育(學習)的真正意義是自我了解。”要了解自己、成為自己,只有靠不斷地學習、實踐,在與他人、組織及社會等互動中作出獨特的價值貢獻;在長期學習實踐、價值貢獻過程中,我們才能深刻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并成長為心目中的自己。而喬希·維茨金正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而我們大部分人,雖然擁有各種各樣的天賦和才能,但囿于環(huán)境限制、自我內在限制等,卻不能做到充分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成長為夢想中的自己。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忽視了學習之道、忽視了對自我本真的探索、挖掘、接納和表達。正如喬希所言,“只有當我們的工作超越熟練階段而成為自身的一種表達時,學習才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說過,“要接受你自己,鼓起勇氣面對自己……”這個世界我們最熟悉而又陌生的人是自己,自我是我們生存于世的軸心和基點。隨時接納真實自我、接納外在環(huán)境和他人;持續(xù)改善自我,使我們生存的每分每秒,使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成為本真自我的一種善意表達,善待生命中經歷的一切人與事,不斷學習成長、發(fā)展進步、融入環(huán)境、做出貢獻。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當我們在實際工作生活中通過學習成長、價值貢獻真正做到“了解自己、成為自己、實現自我、追求無我”時,我們就會無限接近萬物合一、活出本真境界,這也就是學習之道的本質吧。

?I???8?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傳統(tǒng)太極拳推手的現狀 太極拳是中華瑰寶,在形式上它包含了太極拳架(套路)與太極拳推手兩大部分內容。傳承與弘揚太...
    武當功夫傳人鄭師和閱讀 1,842評論 0 0
  • 吃得飽飽的一天 女生節(jié)快樂啊各位 之前和朋友玩了狼人殺,雖然我很喜歡玩,但每一次玩我都會陷入對自己智商的無限沮喪和...
    披著馬甲寫日記閱讀 340評論 0 0
  • 說起潛意識,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但是不大理解。那我們就先說說顯意識。顯意識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顯意識指的是我們能...
    落梅白閱讀 876評論 0 3
  • 前面我們學習了三大財務報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今天在此基礎上,我們來講一個財報中隱藏著的小秘密,手把...
    莉娜_lena閱讀 1,977評論 6 9
  • 我想去流浪 我可以跋山涉水,到荒蕪的黃土高原或撒哈拉沙漠去 我可以一路向南,到人間煙火的村落小鎮(zhèn)江南水鄉(xiāng)去 我可以...
    故生閱讀 149評論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