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人,明明想要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又很擔心自己做不好,過多在意別人的看法,生出各種焦慮情緒。
家人不同意怎么辦?我這樣做能不能做好啊?萬一做不好怎么辦?別人會不會嘲笑我???做不好多丟人啊,有時候干脆就不去做了。
很多人之所以不去嘗試新事物,也許并不是他們缺乏好奇心,而是顧慮太多。也就是他們被自己的思維所束縛,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每個人所渴望的,人人都想要安全感,但是過多的安全感只會限制個人的發展,影響自己潛力的發揮。
在《拆掉思維里的墻》這本書里,古典介紹了安全感的幾種類型,以及提升安全感的幾種方式。
熱衷于還房貸而不是投資自己
1952年,蟻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姑娘蘇珊 。據說老巴在結婚的時候跟他老婆說 : “親愛的 ,我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我工作一年攢下來了一萬多美金 ?,F在一是可以花 1萬美金買套小房子 ,二是讓我拿這 1萬美金去投資 ,過幾年買套大的 。 ”蘇珊說 : “好 ,我相信你 。 ”
巴菲特沒有買房而選擇了投資自己。
正是因為巴菲特在年輕的時候,沒有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買房之中,才有了后來的股神巴菲特,設想一下假如他年輕的時候買了一套房子,他的工資就會用來還房貸,就沒有更多的錢用來投資自己,以獲得成長,那股神巴菲特可能就會因為一套房子,而被消滅。
大多數人買房也是迫不得已,有房有車是生活的保障,這樣在城市生活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家的感覺。但是人們同樣需要為自己的安全感,付出代價,也就是在自己年富力強的時候,選擇做一個房奴,與其說是房奴,不如說是安全感的奴隸。
這是一個選擇。
職業安全感的奴隸
我是一個小城市的老師 ,大家都有工資不高但穩定的工作 ,結婚 、生子 ,然后守著工資直到退休 。我害怕會和他們一樣 ,我想去大城市 ,但又怕大城市里找不到好工作 。我曾想考研來擺脫現狀,但又擔心考不上 。我想要不談一段戀愛結婚算了 ,但是我又害怕他成為我未來的阻礙 ,我該怎么辦 ?
這種不斷自說自話,想要做一件事又擔心后果的人,就屬于缺乏安全感的一類,若是一直這樣思考下去就只能困守在原地,再也沒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做一個安全感的奴隸。
沒有人愿意當奴隸,起來吧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破除這種缺乏安全感的思維模式,重建新的安全感。
作者提供了幾條方法,來打破這種安全感的束縛。
一 、小范圍地冒一冒險
在自己的安全感區域內,做一些小范圍的冒險,去感受一下缺乏安全感的感覺,去嘗試一下,就像蕩秋千,高度一點點的增加,來慢慢習慣這種缺少安全感的感覺。
二 、遠離那些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
這里包括過于關心你的父母 、可以任意刷的卡 、不會犯錯的任務和一個養老般的工作 。那會馴化你成為安全感的奴隸 !當自己習慣這樣的生活的時候,也就是自己被安全感綁架的時候。
三 、珍愛生命 ,遠離恐懼。
少看一些凄慘的電影 、惡俗的電視劇和慘淡的雜志吧 ,也少和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待在一起 。他們就好像垃圾車 ,里面裝滿恐懼的信念 。接近那些簡單快樂的人 ,看看那些干凈明亮的電影和書籍 ,做一些無緣無故的快樂事情 。
恐懼只會讓自己去尋找安全感。
四 、做一個恐懼保險箱
把自己最恐懼的事情記下來,放在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告訴自己 ,我擔心的事情有可能發生 ,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 ,所以我要先把我的恐懼安全地存在這里 ,等做完之后再回來拿回自己的恐懼保險箱。這時候你會覺得心里舒服很多,然后大膽的去做吧。
五、面對恐懼 ,觸底反彈
按照 《面對恐懼 ,從容面對 》 ( F e e l t h e F e a r A n d D o I t A n y w a y )的說法 ,
恐懼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 。第二個層次是害怕失去背后的價值 。第三個層次 ,也就是真正的恐懼 ,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這個失去 。
比如說很多人害怕公眾演講 ,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是你發現 ,自己真正害怕的不是公眾演講 ,而是怕講砸 。但是在最深的底處 ,你真正恐懼的不是講砸 ,而是自己沒有能力面對講砸的狀況 。
那才是你內心深處的不自信與恐懼 。
我們需要尋找到自己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和恐懼,然后面對它。
恐懼就是這樣一個懦夫 ,當你觸及它的底線 ,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 ,然后開始準備和它大干一場的時候 ,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
安全感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越多的人需要你,你就會越有安全感,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就是在自己最恐懼的地方 ,無條件地去支持一個人 、一些人 、一群人 。支持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 ,它永遠不會失敗 。
所以要想獲得幸福,首要的是破除自己內心對安全感的過度需求,通過小范圍的冒險,遠離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把恐懼放到保險箱里,直面恐懼使自己打破安全感的束縛。
當能夠掙脫這種束縛的時候,你的潛力就會得到激發,并且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