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公園路上的這條“地下鐵路”存在了近半個世紀,約有十多萬黑奴通過它尋求到了自由。? ”地下鐵路“折射出人性偉大的光輝,被永久地載入了美國的史冊。
07
歷史,就像一塊塊被打碎的鏡片,散落在這條優美的公園路上,折射出人類文明的進程和人性的善惡。拾起一片看看,有的暗淡,有的輝煌。而其中最黑暗、也是最耀眼的一片,則是有關解救黑奴的“地下鐵路”。它的一面,血跡斑斑;而另一面又是那么的光芒萬丈,折射出人類的大愛之光。
當我知道這條河這條路竟然是當年南方黑奴逃跑的地下通道,心情是那樣的感傷。你可以想象,美麗的魯日河公園路,前腳剛剛送走印第安人悲傷離去的背影,后邊就迎來了南方黑奴驚恐踉蹌的腳步。不知有多少黑奴也是從這里,向北!向北!奔向自由,逃向遠方。美麗的公園路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故事的中心,還是落在了公園路旁的那座南京磨坊,以及它的主人—馬庫斯·斯威夫特身上。
1825年,斯威夫特和朋友們從紐約長途跋涉來到魯日河畔,成為南京鄉最早的拓荒定居者。他帶領大家在這里勤勞耕耘,修建了第一座水磨坊,并創建了第一所學校。隨著后來定居者的日益增多,磨坊周圍形成的社區也在急劇增大。到1829年南京鄉正式成立時,斯威夫特眾望所歸地成了第一任鄉長,而他的磨坊,也就成了當時的社區中心,連著千家萬戶,整日迎來送往,熙熙攘攘。
如果故事停在這里,那么磨坊的水聲將會一直是那么的歡快,與之相伴的將只是勞動者的吟唱。但幸與不幸的是,斯威夫特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南方黑奴最黑暗的時代。他和他的磨坊注定要和黑奴解放運動連在一起,那水聲里流過的還有黑奴的掙扎呻吟和廢奴者的怒喊,更有那閃耀著人類大愛之光的音符在激蕩回響,回響。
當時,南方奴隸制度的血腥和殘酷已經引起了許多善良的人們的憤怒譴責。抵抗和取消奴隸制的呼聲四起,“廢奴”運動在北方風起云涌。密西根以及其他西北地區成為奴隸逃離苦難、奔向自由的必經之地。但是,在南方奴隸主強大勢力的脅迫下,聯邦政府很快就頒布了多項逃亡奴隸法令,宣布任何藏匿、協助黑奴逃跑的活動為非法行為;任何幫助黑奴逃亡的人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包括刑拘、投入監獄和高達一千美元的罰款,而當時的房價僅三百美元。一時間西北地區籠罩在黑色恐怖之中。盡管如此,當時一批抱有崇高信念的白人定居者挺身而出,俠義相助,用他們的信心和智慧,為逃跑的黑奴建立了一條通向加拿大、通向自由的地下通道——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地下鐵路”。而與加拿大接壤的魯日河流域是這條地下鐵路最前沿、最活躍的一段,在美國廢奴歷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篇章。細看這一章,斯威夫特是這段地下鐵路的精心組織者和領導者;而他的南京磨坊更是“地下鐵路”上一個不可缺少、舉足輕重的交通樞紐。
回望魯日河流域的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我不能不對斯威夫特們充滿深深的敬意。那時的他,不僅是一位頗有能力的社區領袖,還是一位德高望重、虔誠奉獻的牧師。在他堅定的信仰里,有兩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即教育先行和人生來平等。在他的帶領下,南京鄉接二連三建立了多座學校,使定居者人數迅速增加,成為當時密西根最大的鄉。作為最大鄉的鄉長,他本來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很好的生活。但人生來平等的信念,促使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廢奴”的行列,成了黑奴逃經魯日河流域時的一盞閃亮的指路燈。
在那個年代,逃亡的黑奴是九死一生,歷經艱辛:后有奴隸主大批家丁帶著獵犬的緊緊追趕,又有沿途警方的圍堵,下場往往非常悲慘。斯威夫特為了建立一條幫助黑奴奔向自由的安全通道,發動自己教會的家庭,精心策劃,在魯日河旁每隔十五到二十英里,建立起一個個秘密運送黑奴的地下“交通站”。而他的水磨坊,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黑奴中轉站。為此,他的家被燒,重造;他的磨坊被毀,再建。前赴后繼,不屈不饒。
不僅如此,他們還精心教會黑奴們唱很多歌曲,用作逃亡途中的聯絡信號。這些歌曲流傳在黑奴中間,吟唱在地下鐵路線上,也成為今天美國歷史上最美麗的音符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兩首是“小河蹚水”和“跟隨你的水葫蘆”。
你聽,當逃亡中的黑奴在被牽著惡犬的家丁緊追不舍的緊急時刻,一曲悠揚而深沉的圣歌會忽然響起:
蹚在水中,
蹚在水中,我的孩子;
蹚在水中,天父就會撥開那深重的水。
呵,誰是這些身著紅衣的孩子?
上帝就會撥開那深重的水。
你一定是摩西所帶領的孩子,
天父就會撥開那深重的水。。。。。。
這深沉的歌聲猶如來自遙遠的天際,提醒逃奴趕快離開大路,蹚到河里,以躲避惡犬的追蹤。你再聽,當逃亡中的黑奴迷失在森林里,他就會輕輕哼起那首秘密傳唱的“跟隨你的水葫蘆”,用歌詞所代表的特有信息和水葫蘆來確定方位,找到北斗星,繼續向北,走向自由的土地。
更令人感動的是,斯威夫特和他的同伴們用當時北美常見的傳統拼圖被面精心設計出一套“被面密碼”,向逃奴傳遞各種信息。這樣,散布在地下鐵路沿線的許多家庭把拼裝被面制成一個個特定的圖案,掛在門前,悄悄地告訴逃跑的黑奴或運送黑奴的交通們“從這個方向走”,或“這里有麻煩”。其中,那幅最有名的圖案“雅各的天梯”,作為“安全家庭”的標識,已深入人心,被永久地載入美國的史冊。
于是,在南京磨坊周圍的地方出現了一幅激蕩人心的景象:沿小河邊、公園路旁的許多農戶、磨坊、和農莊門前,都有一塊美麗的“雅各的天梯”掛在顯眼的地方,告訴逃跑的黑奴:這里是你安全的避風港。你可以想象:在月黑風高的夜晚,當一個死里逃生的黑奴正饑寒交迫、走頭無路的時候,突然在特意點亮的微光中,看到了這塊“雅各的天梯”和天梯后的那座靜靜的房子,那該是多么的激動,多么的震撼?!
你要是想體驗這種震撼,那你一定要來到南京磨坊的二樓,站在那面掛著拼裝被面的墻壁面前,欽下按鈕,聽聽黑奴們沉重、憂傷的歌聲,看看老斯威夫特剛毅而又慈祥的臉龐和他身后那星羅棋布的地下交通站。你的眼,一定又會濕潤了。不,不僅僅是濕潤。你會像我一樣,任那止不住的淚水,隨“小河蹚水”在臉上流淌,流淌。
就是這樣,這條“地下鐵路”在斯威夫特們前赴后繼的精心維護下存在近半個世紀。據估計,美國約有十多萬黑奴通過這條“地下鐵路”尋求到了自由。今天,在魯日河盡頭的底特律河邊有一組紀念“地下鐵路”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示著這段“地下鐵路”的動人歷史。你看,那群歷經千辛萬苦,沿著地下鐵路終于逃到了河邊的黑奴,他們翹首北望,充滿就要逃離美國、走向自由的欣喜。甩在他們身后的,是號稱自由的土地,是迎風飄揚著的美國國旗,這與今天的現實是一個多么鮮明的對照。站在雕塑前,我滿含熱淚,浮想聯翩:美國,美國,你也有這么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
值得欣慰的是,老斯威夫特最終看到了南北戰爭的勝利,聽到了林肯總統那“黑奴解放”的莊嚴宣告。1865年4月,斯威夫特在去世前說的最后的一句話是:
“我歷盡艱辛為之奮斗的偉大原則終于被人們奉為行為準則。我生活在一個無上榮光的時代,我親眼看到了黑暗勢力的屈服,一個自由與平等的輝煌國度終于來到了?!?/p>
08
當你收回思緒,從歷史的碎片中抬起頭來,望望窗外,你會感到由衷的輕松,感謝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你看,天還是這么藍,草還是那樣綠,水還是這么悠,路還是這樣彎。那沉重的歷史和故事似乎已經遠去。今天的漢斯公園路所展示的是一幅幸福的生活場景和豐富的文化畫卷。
清晨,行駛在幽靜的公園路上,你會感到它的勃勃生命。你看路邊,有長跑的年輕人,有結伴慢走的老人。湖畔,有人在靜靜地垂釣,有人在踢腿健身。傍晚回家的路上,你會看到一隊隊課后來這里踢球的孩子們,正在綠茵場上追逐奔跑,笑聲蕩漾。你還會看到路邊的樹下,有人在電腦前聚精會神,是不是那個工程師突然有了靈感?還有那隨處可見的燒烤人家,美味佳肴,陣陣飄香。
到了周末,走在公園路上就好像在一個歡樂谷中穿行。你看,公路兩旁星羅棋布的球場和兒童游藝場有那么多的快樂的家庭;路上,有一撥撥自行車擦身而過,鮮艷的服裝在公園路上劃出一抹亮麗的色彩;湖面上,幾片輕舟在蕩漾,與美麗的天鵝相映成趣;球場上,紅白兩隊的孩子們猶在酣戰,兩邊的爸爸、媽媽們喊聲震天,好像他們比孩子更緊張;前面的草坪上搭起了白色的帳篷,彩球飄飄,一定是某個單位的周末聚會,大人小孩,熱鬧非凡。初夏的五月,當你從這里經過,一定會闖入一個粉色的海洋:那是為抗爭乳腺癌的“粉紅競走”。人們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腳上蹬的全是粉紅,仿佛是在告訴患者,希望就在眼前。仲夏八月,當北美的古董車迷們齊聚車城,“夢幻巡游”之后,許多老爺車還會慢慢悠悠地蕩在公園路上,像是要找回往日的輝煌。到了晚上,公園的一大片草坪上,就會吹起一個大大的銀幕。銀幕下,一家家圍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到了圣誕期間,公園路就成了燈的海洋。這是韋恩郡一年一度的花燈節,駛過公園路,就像是在燈的夢幻國度里倘洋。
夏日的傍晚,請到新伯格湖邊來走走吧。只見湖面在落日的余輝中波光粼粼,時而剪出天鵝和輕舟的倩影。微風吹過,樹葉婆娑。忽然,一陣歌聲傳來,回頭望去,是幾位老人圍坐在湖邊的涼亭下,手彈吉他,在忘情地唱歌。周圍,有人在專心致志地聽,有人平靜地走過。還有一家老小,帶著椅子專程趕來圍坐在一旁,正在靜靜地欣賞。那位正陶醉在歌唱中的老人,名叫吉姆,是位退休工人。整個夏天,他幾乎每天傍晚都會來到這里,自彈自唱??此遣紳M歲月刻痕的臉上,露出的卻是兒童般燦爛的笑容。
此時,夕陽已西下。如鏡的湖面上還留著一大片神秘的白光。湖邊的樹叢黝黑一片,只有一株株蘆葦在微風中搖曳,依稀可辨。耳邊傳來吉姆用深沉渾厚的嗓音唱出的那首優美動聽的情歌:“寶貝哦,我深深地愛著你······”你心中的柔軟一定會被撥動,不敢回頭,只有望著那黑幽幽的對岸,任思緒飛翔。。。。。。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