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同朋友聊天,說沒見過什么時候我生氣。我想了一下,說:“確實不記得上次生氣是什么時候了。”
我想,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理解:一是記性差,昨天的氣今天就忘記了;二是確實好久沒生氣啦。我想,這兩種情況與我應該都有,后者的機率稍微大點。
再展開一點講。忘性大也真有它的好處,生了點氣,一轉身忘記了,情緒修復功能強大。或者是生氣的閥值比較高,啟動情緒應激機制,一般的刺激搞不定。四兩撥千斤,拳頭打在棉花上。
話說回來,如果你問我為什么不生氣?那么我想反問一句:為什么要生氣呢?
生氣是件不劃算的事,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所以,干嘛非要生氣呢!
不生氣,真沒有什么好生氣的。
孩子不乖搗蛋懶惰?那是孩子的天性啊!你完全也可以加入進去,同孩子一起玩?zhèn)€天昏地暗,你會發(fā)現(xiàn)親子關系忽然之間會融洽到想不到的程度。
配偶給你臉色朝你大喊或冷暴力?他(她)是你的伴侶呀,不良情緒不向你傾泄向誰?人家心理已經(jīng)夠崩潰的了,你總不能火上澆油那樣的不地道吧?你讓人家發(fā)泄一下,你再安慰一下,幫疏導理順一下,不就好了嗎?難道夫妻之間不就該這樣嗎?不然干嘛在一起?
親人家庭成員之間,有點誤會,有點摩擦,是難免的,及時道歉,哪怕沒錯也主動道個歉,吃虧是福,親人之間還算什么小帳?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親人最親。上陣父子兵呀!有什么可生氣的?
單位同事之間,說到底是職責責任關系,不同的崗位職責,規(guī)范著彼此的關系。就事論事,該怎樣就怎樣。下了班各回各家,有什么必要臉紅脖子粗的?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稱,你干的多,你友善厚道,人家自然會在心里給你添高分的。每個人都不傻,你是什么樣的為人,裝是裝不來的,所以也不要怕一兩次的誤解、誤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坦坦蕩蕩,該怎樣就怎樣,無需計較,何必爭一時意氣?何必生氣?
朋友之間,是一種心靈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欣賞,說到底是一種以付出為衡量單位的關系,有付出當然你會有收獲,但付出是第一位的。因為你沒有付出,你肯定收獲不到友誼,你必須付出得越多,然后你收獲到了友誼。生氣不是你該干的事,如果你認他是朋友,你付出是當然的,怎么能生氣呢?你選擇不認,你轉身就好了,更不需要為一個不是朋友的無關人生氣了。是不是這個道理。
細細算來,人與人之間,你愿意的,你就應該付出、理解、支持、幫助;你不愿意的,你可以自由選擇離開、回避、忘記、忽視。這些都不涉及生不生氣。
所以說,生氣完完全全是你個人的問題,同他(她)人無關。
世界是多樣性的,每個人是差異化的,以一種包容的胸懷、寬容的情懷面對生活,以一種慈悲的心境、和善的態(tài)度對生命,又怎會浮躁氣盛、怒從膽生呢?
說到底,這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問題,更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問題。做人的標準和原則確立了,具體問題就見招拆招,萬變不離其宗。
遇到情緒波動的時候,不妨自問一下,干嘛生氣?為何生氣?去除心魔,就清凈自然了。
生活也好,工作也好,該做什么就做好什么,該改什么就改好什么,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去面對不是挺好嗎?大家都這樣了,不就是和諧社會了嗎?
不發(fā)火,一樣可以做好工作,過好日子。關鍵是做,是過,而不是情緒的肆意泛濫。生氣了,發(fā)火了,傷了自己,傷了別人,心有怨氣,能干的事也不愿順暢地做了。
是不是這個道理?祝大家快樂工作,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