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棵開花的樹
對書店的熱愛,是近來才發生的事。這近來發生的事,源頭卻可以追溯到年少時,喜歡待在書店,對徘徊在書架之間幸福感覺的留念。我的確是個過于懷舊的人,內心底有很多情懷與執念,比如說對書店的執念,于是在出去游玩時,便增加一個特殊的旅游景點——書店(以下所說的書店不僅是書店,也包括書院、書吧、書屋)。
——寫在開頭
在網上無意搜到了這家書店——婺月書院,在嘉濱路上。去這家書院交通并不便利,我是從精典書店全程步行走了大約40分鐘才達到目的地。
當我一看到婺月書院這四個字,便覺得這樣的奔波是值得的。書院的墻上布滿了藤蔓和青苔,真像一個遺世獨立的地方。
婺月書院四個字被刻在木板上。下方刻了兩行字——
? ? ? ? “云淡風清江南雨
? ? ? ? 易冷煙花上弦月”
可見這里的主人一定是一個有情懷與故事的人。我推開朱紅色的木門,眼前看見了一位穿著紅色毛衣的小姑娘,她長得小小瘦瘦的,說起話來聲音細細柔柔,像從遠方傳來的感覺。
我被室內古樸的裝潢設計所吸引,整個空間燈光昏暗不定,耳畔的音樂若有若無。
我要了一杯茉莉花茶,在書院這個小小的空間轉了轉,這里的書不多,且一看書便知道被無數人翻閱過,我從中挑選了一本村上春樹的《1Q84》。
此時除了店員只有我一人,坐在里面靠墻的位置,沙發柔軟,茉莉花茶葉在杯子里舒展著身子,臺燈的光流瀉下來,剛剛可以用來看書。
此時此景,讓我馬上想到了李元勝的一首詩句——
? ? ? ? “我喜歡和你虛度時光,比如低頭看魚
? ? ? ?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離開
? ? ? ? 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
《1Q84》我逐字逐句地看了兩章,青豆與天吾的故事。讀村上的文字總是給我這樣的感覺,一讀起來一種孤獨感總是在我心里飄散不去,而且讀前兩章其實你并不明白村上到底想在這本書表達什么。
也許村上寫小說,允許一切的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這也是我喜歡的生活狀態。
我享受著這獨特的閱讀之感,身子有些累了,便倚靠在沙發上看書,不知不覺,書上的字離我越來越遠,燈光微弱的光線也離我而去……
在這打盹的幾分鐘內,我的腦子里什么也沒有想,什么也不想去想,就這樣放空,時間便過去了。
我拾起落在我身上的書,起身從書本里拿出日記本,要不寫點什么吧,我想。
文字在下筆以后便失去了依靠,這種無力感充斥著我。
“你以為在某些時刻,思緒會如泉涌,可是你卻發現,天空是蒼白的,一如你的頭腦中的思緒。
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總是會不經意地尋找一種熟悉感,總是會把某個街道某個人與記憶中的人事物聯系在一起,這樣風景就有了屬于自己的意義?!?/p>
此刻,也許我待在這里最大的意義就是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地方,看了一小時的書后拿起筆,寫下第一行字……
我坐的位置上可以看見重慶的夜色一點點來臨。在某一刻,奠定了白天和晚上的分界,在那一刻來臨時,我起身來到窗邊,走在窗前坐下,看對面的高樓大廈的燈光一點點亮起來,于是重慶的夜晚就這樣來臨了。
我想我應該走了,身體卻想在這里多待一會兒,我走到前臺,跟那位重慶姑娘聊了幾句。
有許多我未曾發現的,比如這家書院的設計與裝潢全由店主完成,比如這家書店在城市里存在了5年。
不知道在長沙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當我覺得內心喧鬧不已,可以在這個地方安靜地待一個下午,只是看看書、喝喝茶,寫點什么,再看魚缸里的金魚在它們的世界里暢游。
我終究是離開了這里,畢竟我只是這個城市的過客,無法長久待在這里,看無數次太陽東升西落。
2017/12/22
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樹的院落”,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