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蔭下的城市心情

每個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林蔭,哪怕荒漠的邊陲如戈壁灘,也有倔強的白楊挺立,也有突如其來的一棵樹讓你驚喜,一木成林,桀驁的是一種精神。

南方城市的林蔭相對多一些,哪怕幾排簡簡單單的樹與林,無形之中卻是城市氣質的最好名片。

初到南京,印象最深的便是林蔭道旁,梧桐樹上的疤痕睜著靜默無語的眼睛。至今仍以為,這二個城市最精華的部分,乃是中山陵、紫金山一帶游玩山間的那一段公路,道兩旁立著不絕的梧桐,午后的陽光慵懶而堅強。在細碎斑駁的金色之間,空氣里飄散著靜逸的味道。恍然間,時光已然永遠。

這樣的樹學名叫懸鈴木,中國的詩意背后卻是異國的浪漫,它竟然又是叫做法國梧桐的。道路上不時有車一掠而過,雙層巴士上滿載游客的歡顏笑語,私家小車揮灑高貴與神秘。空空蕩蕩的路和樹,在她們之間游走,世界仿佛沒有一個盡頭。

路上偶爾有一、二個全身運動打扮的自行車手叱咤而去,他們的裝備專業且時尚,像是參加環法自行車賽的選手。他們并不張揚,卻再惹眼不過,帶給這路邊風景以活力和青春的飛揚。又有跑步者從眼前穿過,神態安詳,怡然自得。中年的漢子,土得掉渣的運動裝全身通藍,袖子和褲邊兒上鑲著扎眼的長長白條杠……

這樣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長久地沉淀下來,懶散,懵懂,貴族和平民共存,相安無妨,自得其樂。后來走過許多城市,只有杭州的城市休閑氣質能與之媲美。

居住在杭州,驚覺原來最能代表她的樹是柳,那些最華美之城的堅強與憐憫都懸系在西湖邊依依的柳條上。隨風起伏間,依稀看得見迤邐的湖光山色,多少千古更迭多少興衰成敗,只不過輕輕拂動間,翩然已走遠。翠綠得發亮的柳葉,仿佛明媚的徜徉,掩映在明凈的水邊,那些個凡塵瑣事,在這人間天堂的美景前,也都可以倆倆相忘了。

一個城市的力量始終在于民眾。生活的樂趣和體驗,正是杭州這個城市和諧發展的主題。杭州的早晨,便熙來攘往始于柳樹之下的車水馬龍。生氣勃勃,百業俱興。總是記得最清晰:開往靈隱方向的游七公交車,在靠近西湖的那一個轉彎,一片柳的翠嫩在視線中的驚艷亮相。一路的綠相伴著前進、再前進,于烈日之中的一股清涼,由目所及,由心而生。

它是細碎的日常生活,海乃百川的漫不經心:公交車上,出租車里,街頭巷尾,哪怕杭州人總是唧喳著方言,對“阿六頭”說的新聞情有獨鐘,這個城市也并不排外,樂于融入和接納。

忽而記起,即使如繁華之都的香港太古廣場,在三十年前動工的時候,也曾經花費了當時的五千萬港幣巨資移種一棵古樹,美談至今傳誦。高度發達的商業成本拷問下,香港人出人意料地交出了一份高尚的社會道德答卷。時至今日,香港特區政府更將全港527棵或具有文化歷史、或重要紀念價值的樹木收錄《古樹木名冊》,不僅公布,更制成網上地圖加強保護和輿論監督。

那么,可以驕傲地說,在繁華了千年的杭州,民眾對樹更懷有一種樸素的情感:臺風肆虐過后,自發扶起大樹的隊伍里,令人動容的是蹣跚的白發和幼童稚嫩的雙臂;還有清除西湖邊被筑成空心的柳樹時,過往者目光的憐惜……

頑固地一直以為,在每一個城市的林蔭里,都藏著一個城市獨特的人文氣質和精神,不經意間,灰蒙蒙的雨中,林蔭道下的一個回眸,那些樹,那些人,那些過往的紅塵往事,煙云更迭,齊心將城市轉身的背影變得模糊,復又清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