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叫做解決問題的關鍵技巧,作者名叫達納.卡斯帕森,是一名解決沖突問題的專家。畢業于尚普蘭大學人際沖突專業,碩士學歷。本書的作者不僅就讀的專業很有意思,而且是個跨專業的高手,他曾經三次獲得芭蕾舞國際協會最佳舞者的大獎。本書的作者就講他是在跳舞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解決沖突的關鍵技巧的。我們遇到沖突的時候,比如兩個人吵架了,經常的處理態度有四種,第一種回避就是你愛說啥說啥,我不理你了,你得意見對我不能產生任何影響。第二種遷就,行吧,按你說的做吧,雖然我不同意但是壓抑自己的情緒。第三種強迫,你不聽我的,我就必須強迫你聽我的,讓你完全聽我的。第四種妥協,你和我的觀點不一樣,那咱們各退一步,采取正中的方式。書中告訴我們這四種方式都是掩蓋和緩解沖突行為,對于沖突的本質內容沒有觸及。解決沖突的本質就要進行協同,協同不是壓抑一方,成全一方,而是能夠滿足雙方的需求,進入一種共贏的模式。如何能達到這種協同呢?我們就要引導對方來進行有效溝通。本書介紹的核心觀點為兩點,有效傾聽和高效溝通兩個方面:
1、有效傾聽
比如你的耳機線纏繞在一起了,我們是怎么解決的呢?靠著拉住一遍用力扯,肯定會讓耳機線越纏越緊,一般我們都會將線抖一抖,找到糾纏的源頭進行問題的解決。對于解決沖突,這個一樣奏效,我們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糾結和纏繞,要找到背后的源頭,這就是說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打蛇打七寸。我們在瓊瑤劇里都看過這樣的一個鏡頭,女主角說你無情、你無恥、你無理取鬧。男主角說你更無情、你更無恥、你更無理取鬧。這就是一個非常低級的溝通過程,男方沒有聽出女主角背后的意思,只聽見了女朋友的指責,根據職責迅速反擊,活該單身啊。我們產生一個利益行動的過程是什么呢?我們的身體開始要產生不平衡,然后產生需求,根據需求產生行為,行為形成了利益沖突。所以了解行為、利益背后的需求就特別重要。比如你女朋友和你說,一天天的就知道玩游戲,一點上進心都沒有,你跟游戲過去吧!她說的真正意思是糾結于你打游戲嗎?事實并不是這樣,她是希望你能多關心一下她。再比如老婆和老公說,以后咱們一人做一天的飯吧,她也不是在糾結做飯的問題,而是想要更多的個人時間。明白了對方的需求,那么就會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雙方的需求一致,這種是比較好解決的,比如我們兩個都想減肥,我主張多運動,你主張少吃。這樣我們在根本需求上就沒有沖突,行為上的協調就很好解決。但是如果兩個人的需求不同的話,這就要進行求同存異的一個過程了。比如女朋友不讓男朋友抽煙,女生的需求是吸煙有害健康,而男生的需求是覺得吸煙可以放松心情。這樣兩個人的需求就不相同,這樣就要協商做法,兩個人可以一起商討一下有沒有其他可以放松或者健康生活的方法。所以說不要把需求和行為方式弄混,要了解對方的需求,就必須做到幾點,一要注意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控制住自己給意見的沖動,保持價值中立,這樣就能讓對方傾訴更多,更容易了解他的需求。二要通過詢問猜測對方的需求,比如有人說,我不喜歡孩子來我家的草坪上來,那你就要問他是因為他們來您家草坪上做了些什么嗎?三要保持自己的理性態度,在沖突發生的時候,注意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的行為和目標是否一致?對這件事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為什么我會有這種感覺?回答自己這三個問題,便于你恢復理性的思考。四要避免人身攻擊,比如和人說,你這個人是不是能力有問題,必須按規定完成任務和你必須要按時間完成工作,不然會拖慢進程,這兩種描述肯定是后者更容易為人接受。
2、高效溝通
要保持高效的溝通,就必須要對人有好奇心,這里有一個對于好奇心的培養方法,就是在說話之前要問自己5個問題:他為什么覺得自己是對的?為啥他的行為是這樣的?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是不是對他有責任?要怎樣開展有效的溝通?回答完這5個問題,你說話的條例和邏輯就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將你的觀點獨酌在對方的頭腦中。其次,在沖突發生之后要明確,解決問題才是最主要的,而不是分擔責任。交流的過程中要多用我開頭,少用你開頭,比如我這道題講清楚了嗎?就要比你們聽明白了嗎?要好很多。最后當沖突解決的方式大家同意之后,要進行反復的確認,避免責任不清。當然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商榷的地方,要反復的溝通和傾聽,逐個解決。
人是群居動物,是群居就不然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沖突。了解本書的真諦,進行有效溝通,這樣才能讓事情變得更簡單。比如人家問你:你瞅啥。你就要明白對方話背后的需求就是揍你。如果你的需求也是打一架,你就回答瞅你咋的。簡潔明了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