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這句話非常簡短,也非常簡單易理解,可以說是論語里最常被現代人所接受的一句話。因為,"巧言令色"這個詞已經成為成語經常運用我們生活中。
那么,這句話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
孔子講"仁","仁"到底是什么?就這么簡單嗎?
當我們閱讀論語,會越來越發現這句話的深意,不在于這句話意思的本身,而在于孔子的表達方式,這透露出來?論語?這本書的特點與不同。
1.孔子沒講"仁"是什么,而講不是什么行為。告訴我們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
2.孔子沒有用大篇言語講"仁"是什么,而是說我們的行為,言語應該是什么樣的。
其實,縱觀整本?論語?,很少有像"學而時習之"的那么高大上的句子,更多的是像這句一樣,告訴大家哪些行為和語言甚至是神情是合適的,哪些是不合適的。
這也是為什么,?論語?這本書在經歷歷朝歷代之后能夠成為中國人的行為典范。每一句都值得一讀。以后的句子更值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