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務: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九篇 建筑設備防火防爆

1、采暖設施的防火措施有哪些?

1)采暖管道要與建筑物的可燃構件保持一定距離

采暖管道穿過可燃構件時,要用不燃材料隔開絕熱;或根據管道外壁的溫度,使管道與可燃構件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當管道溫度大于100℃時,距離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熱;當溫度小于或等于100℃時,距離不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熱。

2)加熱送風采暖設備的防火設計

電加熱設備與送風設備的電氣開關應有連鎖裝置,以防風機停轉時,電加熱設備仍單獨繼續加熱,導致溫度過高而引起火災;

在重要部位,應設置感溫自動報警器,必要時加設自動防火閥,以控制取暖溫度,防止過熱起火;

裝有電加熱設備的送風管道應用不燃材料制成。

3)采用不燃材料

甲、乙類廠房、倉庫的火災發展迅速、熱量大,采暖管道和設備的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以防火災沒著管道的絕熱材料迅速蔓延到相鄰房間或整個房間。對于其他建筑,可采用燃燒毒性小的難燃絕熱材料,但應首先考慮采用不燃材料;

存在與采暖管道接觸能引起燃燒爆炸的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房間內不應穿過采暖管道但必須穿過時,應采用不燃材料隔熱。

4)車庫采暖設備的防火設計

車庫內需要采暖時,應設置熱水、蒸汽或熱風等采暖設備,不應采用火爐或其他明火采暖方式,以防火災事故的發生

下列汽車車庫或修車庫需要采暖時應設集中采暖。

1.甲、乙類物品運輸車的汽車庫

2.一、二、三類汽車庫

3.一、二類修車庫

四類汽車庫和三類、四類修車庫,當采用集中采暖有困難時,可采用火墻采暖,但對容易暴露明火的部位,如爐門、節風門、除灰門,嚴禁設在汽車庫、修車庫內,必須設置在車庫外,并要求用具有一定耐火極限的不燃性墻體與汽車庫、修車庫隔開。汽車庫采暖部位不應貼鄰甲、乙類生產廠房、庫房布置,以防燃燒、爆炸事故的發生。

2、通風空調系統防火防爆措施有哪些?

答: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116-2006)《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2009)和《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19970的有關規定,建筑的通風、空調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空氣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質的房間,其送、排風系統應采用防爆型的通風設備和不會發生火花的材料(如可采用有色金屬制造的風機葉片和防爆的電動機)

2)含有易燃、易爆粉塵(碎屑)的空氣,在進入排風機前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進行處理,以防止除塵器工作過程中產生火花引起粉塵、碎屑燃燒或爆炸事故。對于遇濕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塵(如電石、鋅粉、鋁鎂合金粉等),嚴禁采用濕式除塵器。

3)排除、輸送有燃燒、爆炸危險的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系統,應采用不燃材料并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其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內,以防止有爆炸危險的蒸氣和粉塵等物質的積聚。

4)排除、輸送溫度超過80℃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與可燃或難燃物體之間應保持不小于150mm的間隙,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不燃材料隔熱,以防止填塞物與構件因受這些高溫管道的影響而導致火災。當管道互為上下布置時,表面溫度較高者應布置在上面。

5)下列任何一種情況下的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送、回風管道上應設置防火閥:

(1)送、回風總管穿越防火分區的隔墻處,主要防止防火分區或不同防火單元之間的火災蔓延擴散。

(2)穿越通風、空氣調節機房及重要的房間(如重要的會議室、貴賓休息室、多功能廳、貴重物品間等)或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如易燃物品實驗室、易燃物品倉庫等)隔墻及樓板處的送、回風管道,以防機房的火災通過風管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房間,或者防止火災危險性大的房間發生火災時經通風管道蔓延到機房或其他部位。

(3)多層建筑和高層建筑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以防火災穿過樓板蔓延擴大。但當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的通風、空氣調節系統均獨立設置時,該防火分區內的水平風管與垂直總管的交接處可不設置防火閥。

(4)在穿越變形縫的兩側風管上各設一個防火閥,以使防火閥在一定時間內達到耐火完整性和耐火穩定性要求,起到有效隔煙阻火的作用。

6)防火閥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有熔斷器的防火閥,其動作溫度宜為70℃。

(2)防火閥宜靠近防火分隔處設置。

(3)防火閥安裝時,可明裝也可暗裝。當防火閥暗裝時,應在安裝部位設置方便檢修的檢修口。

(4)為保證防火閥能在火災條件下發揮作用,穿過防火墻兩側各2m范圍內的風管絕熱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且具備足夠的剛性和抗變形能力,穿越處的空隙應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嚴密填實。

(5)有關防火閥的分類見表2-9-1 .[可不答紅色部分]

7.防火閥的易熔片或其他感溫、感煙等控制設備一經動作,應能順氣流方向自行嚴密關閉,并應設有單獨支吊架等防止風管變形而影響關閉的措施。

其他感溫元件應安裝在容易感溫的部位,其作用溫度應較通風系統正常工作時的最高溫度約高25℃,一般可采用70℃。

8.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風管、風機等設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但接觸腐蝕性介質的風管和柔性接頭,可采用難燃材料。體育館、展覽館、候機(車、船)樓(廳)等大空間建筑、辦公樓和丙、丁、戊類廠房內的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當風管按防火分區設置且設置了防煙防火閥時,可采用燃燒產物毒性較小且煙密度等級小于等于25的難燃材料。

9.公共建筑的廚房、浴室、衛生間的垂直排風管道,應采取防止回流設施或在支管上設置防火閥。公共建筑的廚房的排油煙管道宜按防火分區設置,且在與垂直排風管連接的支管處應設置當作溫度為150℃的防火閥,以免影響平時廚房操作中的排風。

10.風管和設備的保溫材料、用于加濕器的加濕材料、消聲材料(超細玻璃棉、玻璃纖維、巖棉、礦渣棉等)及其粘結劑,宜采用不燃燒材料,當確有困難時,可采用燃燒產物毒性較小且煙密度等級小于等于50的難燃燒材料(如自熄性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以減少火災蔓延。

有電加熱器時,電加熱器的開關和電源開關應與風機的啟停連鎖控制,以防止通風機已停止工作,而電加熱器仍繼續加熱導致過熱起火,電加熱器前后各0.8m范圍內的風管和穿過設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間的風管,均必須采用不燃燒保溫材料,以防電加熱器過熱引起火災。

11.燃油、燃氣鍋爐房在使用過程中存在逸漏或揮發的可燃性氣體,要在燃油、燃氣鍋爐房內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使逸漏或揮發的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氣體的濃度能很快稀釋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

鍋爐房應選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風機??刹捎米匀煌L或機械通風,當設置機械通風設施時,該機械通風設備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通風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燃油鍋爐房的正常通風量按換氣次數不少于3次/h確定。

(2) 燃氣鍋爐房的正常通風量按換氣次數不少于6次/h確定,事故通風量為正常通風量的2倍。

12.電影院的放映機室宜設置獨立的排風系統。當需要合并設置時,通向放映機室的風管應設置防火閥。

13.設置氣體滅火系統的房間,因滅火后產生大量氣體,人員進入之前需將這些氣體排出,應設置有排除廢氣的排風裝置;為了不使滅火氣體擴散到其他房間,與該房間連通的風管應設置自動閥門,火災發生時,閥門應自動關閉。

14.車庫的通風、空調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設置通風系統的汽車庫,其通風系統應獨立設置,不應和其他建筑的通風系統混設,以防止積聚油蒸氣而引起爆炸事故。

(2)噴漆間、電瓶間均應設置獨立的排氣系統,乙炔站的通風系統設計應按現行國家標準《乙炔站設計規范》(GB 50031)的規定執行。

(3)風管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應穿過防火墻、防火隔墻,當必須穿過時,除應采用不燃材料將孔洞周圍的空隙緊密填塞外,還應在穿過處設置防火閥。防火閥的動作溫度宜為70℃。

(4)風管的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穿過防火墻的風管,其位于防火墻兩側各2m范圍內的保溫材料應為不燃材料。

3、柴油發電機房在民用建筑內的設置有什么要求?

根據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規定,柴油發電機房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布置在首層或地下一、二層,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柴油發電機應采用丙類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閃點不應小于55℃。

2.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隔墻和1.50h的不燃燒體樓板與其它部位隔開,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3.機房內設置的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m3,儲油間應采用防火墻與發電機間分隔;必須在防火墻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

4.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

5.建筑內其他部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6.設置在建筑物內的柴油發電機,其進入建筑物內的燃料供給管道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在進入建筑物前和設備間內,設置自動和手動切斷閥;

(2)儲油間的油箱應密閉且應設置通向室外的通氣管,通氣管應設置帶阻火器的呼吸閥。油箱的下部應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設施;

(3)燃油供給管道的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

(4)供鍋爐及柴油發電機使用的丙類液體燃料儲罐,其布置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的有關規定。

4、直燃機房在建筑內的設置有什么要求?

直燃機房的安全核心是防止可燃性氣體泄漏,不發生爆炸。

1)直燃機組在設計和制造上的質量,應符合產品本身質量保證要求。

2)機組應布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靠外墻部位,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并采用無門窗洞口的耐火極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墻 和 1.50h 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當必須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燃油直燃機房的油箱不應大于 1m3并應設在耐火極限不低于二級的房間內,該房間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3)直燃機房人員疏散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至少應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從機房最遠點到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超過 35m。疏散門應為乙級防火門,外墻開口部位的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0m 為 不 燃燒 體 的 防 火 挑 檐或 不小 于 l.20m 的窗間墻。

4)機房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燃油直燃機房應設溫感報警探測器,燃氣直燃機房應設可燃氣體報警探測器)及水噴霧滅火裝置,并且可靠聯動,報警探測器檢測點不少于兩個,且應布置在易泄漏的設備或部件上方,當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的 25%時,報警系統應能及時準確報警和切斷燃氣總管上的閥門和非消防電源,并啟動事故排風系統。設置水噴霧滅火系統的直燃機房應設置排水設施。

5)主機房應設置可靠的送風、排風系統,室內不應出現負壓。直燃機工作期間排風系統的換氣次數可按 10~15 次 /h, 非 工 作 期 間可 按 3 次/h 計算,其機械排風系統與可燃氣體濃度報警系統聯動,并且 送 風 量 不 應 小 于 燃 燒 所 需 的 空 氣 量 (18m3/104kcal 1cal=4.1868J)和人員所需新鮮空氣量之和,以保證主機房的天然氣濃度低于爆炸下限,應能保證在停電情況下正常運行。

6)應設置雙回路供電,并應在末端配電箱處設自動切換裝置。燃氣直燃機房使用氣體如密度比空氣小(如天然氣),機房應采用防爆照明電器;使用氣體密度如果比空氣大(如液化石油氣),則機房應設不發火地面,且使用液化石油氣的機房不應布置在地下各層。

7)燃氣直燃機房應有事故防爆泄壓設施,并應符合消防技術規范的要求,外窗、輕質屋蓋、輕質墻體(自重不超過 60kg/㎡)可為泄壓設施,在機房四周和頂部及柱子迎爆面安裝爆炸減壓板,降低爆炸時產生的爆炸壓力峰值,保護主體結構。防爆泄壓面積的設置應避開人員集中的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發生爆炸的部位。

8)進入地下機房的天然氣管道應盡量縮短,除與設備連接部分的接頭外,一律采用焊接,并穿套管單獨敷設,應盡量減少閥門數量,進氣管口應設有可靠的手動和自動閥門。進入建筑物內的燃氣管道必須采用專用的非燃材料管道和優質閥門,保證燃氣不致泄漏。進氣、進油管道上應設置緊急手動和自動切斷閥,燃油直燃機應設事故油箱。

9)機房內的電氣設備應采用防爆型,溴化鋰機組所帶的真空泵電控柜也應采取隔爆措施,保證在運行過程中不產生火花。電氣設備應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10)煙道和煙囪應具有能夠確保穩定燃燒所需的截面積結構,在工作溫度下應有足夠的強度,在煙道周 圍 0.50m 以內不允許有可燃物,煙道不得從油庫房及有易燃氣體的房屋中穿過,排氣口水平距離6m 以內不允許堆放易燃品。

11)每臺機組宜采用單獨煙道,多臺機組共用一個煙道時,每臺機組的排煙口應設置風門。

5、燃油或燃氣鍋爐如受條件限制必須布置在民用建筑內時,應符合哪些要求?

①燃油和燃氣鍋爐房應設置在首層或地下一層靠外墻部位, 但常(負)壓燃油、燃氣鍋爐可設置在地下二層,當常(負)壓燃氣鍋爐距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 6.0m 時,可設置在屋頂上。當鍋爐房設在樓頂時,其頂板應進行雙澆混凝土加厚處理,以提高耐火極限。 燃油鍋爐應采用丙類液體作燃料。采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 0.75 的可燃氣體為 燃料的鍋爐,不得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內。

②鍋爐房的門應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墻開口部位的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m 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 1.2m 的窗檻墻。

③鍋爐房與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隔墻和1.50h的不燃性樓板隔開。在隔墻和樓板上不應開設洞口,當必須在隔墻上開設門窗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窗。

④當鍋爐房內設置儲油間時,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00m3且儲油間應采用防火墻與鍋爐間隔開;當必須在防火墻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

⑤鍋爐的容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鍋爐房設計規范》 (GB50041-2008)的有關規定。

⑥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和與鍋爐容量及建筑規模相適應的滅火設施。

⑦燃氣鍋爐房應設置防爆泄壓設施。燃油、燃氣鍋爐房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設施。 燃氣鍋爐房應選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風機。設置機械通風設施時,其機械通風裝置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通風量應符合相關規定。

6、電力變壓器的防火防爆措施有哪些?

①防止變壓器過載運行

②保證絕緣油質量

③防止變壓器鐵心絕緣老化損壞

④防止檢修不慎破壞絕緣

⑤保證導線接觸良好

⑥防止雷擊

⑦短路保護要可靠

⑧保持良好的接地

⑨防止超溫

⑩變壓器室應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

?應經常對運行中的變壓器進行檢查、 維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