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媽媽和孩子都是生死之交,是媽媽拼盡全力,把一個小生命帶到世界。
那一聲嘹亮的啼哭,讓每一個痛徹心骨、殊死一搏的媽媽瞬間忘記撕心裂肺的痛,滿臉幸福到像花兒一樣綻放。
是竹簽刺手指的十倍。
要問當(dāng)媽媽有多不易?和時鐘一樣分秒不歇,卻總心甘情愿。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
希望孩子好,一輩子都平安。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
希望孩子幸福,一輩子都快樂。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
希望孩子優(yōu)秀,一輩子都出人頭地。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
擔(dān)心孩子饑飽,操心孩子冷暖。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
一手戒尺,一手慈母線。
天下的媽媽都一樣的。
上一分揚鞭訓(xùn)斥,下一分心痛不已。
母愛,就該有母愛的形狀、顏色、味道,如棒棒糖一樣可愛,如果繽紛一樣多彩,如冰淇淋一樣讓孩子愛不釋手。
不要因為太愛孩子,怕寵壞孩子,就對孩子藏起世界上最明媚的笑,收起最暖心的話語,吝嗇最激勵斗志的贊美。
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無非是將母愛包裝成令孩子無法識別、望而卻步甚至討厭入骨的樣子。
這個世界上最遺憾的距離,無非是一個母親和孩子之間因為溝通失靈所產(chǎn)生的的鴻溝,且從未察覺。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誤會,無非是一個母親把最好的一股腦兒塞給孩子,還以為孩子會很幸福,卻從不知道孩子內(nèi)心積累已久的惶恐,毫不知覺孩子的不安,更對孩子的焦慮一無所知。
這個世界上最悲傷的離歌,無非是,一個母親撕心裂肺地送走最好年華的孩子,那決絕的縱身一躍,竟然是為了一個“贊”。
他,陽光,熱情,成績良好,長得高高帥帥,卻在那樣一個美好的清晨,在陽臺上跑了五圈,縱身一躍,和世界從此訣別。
誰舍得以那樣殘忍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誰舍得在這樣美好的時節(jié)和世界告別?誰狠得下心離開那么多愛著自己的人?
然而,就那樣狠心,就那樣絕情,就那樣勇敢。
留下的是那一個僵硬的弧線和斑斑血跡,再也看不到太陽升起,再也聽不到小鳥婉轉(zhuǎn),也見不到春暖花開,還有媽媽,家人。
大家紛紛猜測他離去的原因。
事實的真相令所有人嘩然。
他的爸爸一貫軍事作風(fēng),對他生活嚴(yán)格到苛刻,媽媽更是配合爸爸,扮演著冷酷嚴(yán)母。唯有奶奶給他暖。
他想要手機,因為同學(xué)們都有了。爸爸不答應(yīng),媽媽更不允許,怕手機影響他學(xué)習(xí),還有休息,更怕耽誤他學(xué)業(yè),前程。
他傷心,并不是父母不給他買手機,而是對他的不信任。
他難受,同學(xué)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隨時聯(lián)系,在課余還可以方便地用網(wǎng)絡(luò)看世界。
他渴望,自己也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手機,可以和家人互為微信好友,可以第一時間和家里聯(lián)系,也可以和同學(xué)們一樣方便。
當(dāng)然,也會有一點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從眾心理,或許還有一點小虛榮,或許還有一點想打打游戲的小雜念。
但是,這些,在當(dāng)下,在這個年齡段,真的不是很難理解和接受。
于是,他用零花錢,還有奶奶給的,終于買了手機。
有一天,他看到媽媽的朋友圈發(fā)了一條動態(tài),他點了個贊。
結(jié)果,媽媽看見了,勃然大怒,立馬一個電話過來,厲聲呵斥,追問手機哪來的?怎么敢瞞著父母做這樣的事?
母親的憤怒可以想象。
就這樣,一個手機奏響了一首世界上最哀傷的離歌。
在媽媽眼里,那部手機,是她的敵人,會妨礙他孩子的學(xué)業(yè)優(yōu)秀,阻礙他孩子將來的出人頭地,斷送他孩子的美好前程。
在孩子眼里,一部手機,是他的朋友,可以寄存少年心事,可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更可以看到大世界。
手機還在,孩子卻沒了。
媽媽還在,孩子卻沒了。
假如可以重來,我想,這位媽媽一定不會這樣將自己對孩子的愛包裹讓孩子抗拒的樣子。
看到孩子在自己朋友圈點贊,為什么第一時間沒有一點點孩子把自己當(dāng)朋友的喜悅呢?
看到孩子冰冷的身體,任眼淚決堤,任撕心裂肺,任懊惱悔恨,一切,都為時已晚。
這不是一個故事,這是一個關(guān)于親子溝通的事故。
足以讓天下父母深思、沉默、哀傷、唏噓、嚎啕。
我們給予孩子很多很多愛,但為什么孩子收到時的樣子卻總不是我們所期許中高興的模樣?
我們是否該反思一下,我們愛孩子的姿勢對嗎?給出的愛的樣子對嗎?味道對嗎?
我們當(dāng)初把孩子帶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愿望,孩子健康就好。
我們用一年的時間教會孩子說話、走路,聽到孩子叫我們第一聲“爸爸、媽媽”時激動到熱淚盈眶,由衷覺得寶貝好棒!——那時候的我們,真的特別特別可愛
漸漸地,我們希望孩子不但要健康,還要優(yōu)秀,不知何時起,孩子的排名,分?jǐn)?shù),總能決定我們那天的心情是好還是壞,一個本該表揚的成績,我們怕孩子聽了驕傲,總是會故作淡定,丟一句“別驕傲,下次繼續(xù)努力!”
——瞧,我們把本該最無私的父母之愛不經(jīng)意間染上了功利的顏色,漸漸地變得讓孩子懷疑,“你們愛的是我,還是我的分?jǐn)?shù)?”
愛,是無條件的接納和尊重。愛孩子就愛他的所有樣子。愛天使,愛魔鬼,愛阿童木,愛大力水手,愛小黃人,愛機器貓,愛小丸子,愛朱迪兔,也愛樹懶熊,愛惹你火到原地爆炸的淘氣包,也愛讓你熱淚盈眶的小英雄。
愛小虎牙,也愛小雀斑,愛小八哥,也愛小獼猴,愛偷吃沙丁魚的小花貓,也愛打碎你最心愛水晶花瓶的小狗狗。
上周和一姑娘曾秉燭夜談了一晚上關(guān)于孩子教育的問題,她問我,“妤嘉姐,我是該堅持快樂教育,還是該順應(yīng)當(dāng)下的教育體制,狠一點做虎媽?”
她的困惑也是我曾遇到的。如果用中國教育成功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我這樣的媽媽,我是個十足的失敗者。
我除了教會孩子說“晚安”,教會孩子善良,慷慨,感恩,不記恨,似乎再無其他。
每個媽媽和孩子要一起走過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與其說是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不如說是孩子在教會媽媽愛和成長。
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燦爛的笑容,是溫暖的抱抱,是那一句“寶貝,不哭!”
孩子給媽媽最好的禮物,是終于變成了自己渴望的模樣,每一天謙卑努力,開心酣暢。
愿天下的母子一場,父子一場,都成為最恒古的美麗相遇。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