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市場
在德國,圣誕市場(Weihnachtsmarkt)應該是圣誕活動的最重要的場所,每年圣誕前的一個月,就開始各種忙活著把大大小小圣誕市場搭好,在這里也難得能看到德國人擠人的場景。德累斯頓的圣誕市場也算是很有特色,下面摘錄一段介紹:
德累斯頓 Striezel 圣誕市場是德國最古老的圣誕市場,第一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中是 1434 年。 提到德累斯頓圣誕市場,就不能忘記德累斯頓最著名的圣誕蛋糕,這種蛋糕被當地人稱為“Striezel”,因此圣誕市場也被稱為:Striezel 市場。 雖然有些須改變,但圣誕市場還是基本保持了它獨特的原貌。
從圣誕市場路過時,看到圣誕老人居然是在騎著摩托車送candy了。(忽略渣像素)
圣誕市場也是各種才藝展示的場所。
變著花樣的切片切絲,和螺旋形狀的,有木有國內路邊賣廚房刀具的感覺,就差來段順口溜:
“看一看,瞧一瞧,家家戶戶用得著,抬頭走低頭看,英雄本色咱沒變,兩千年,跨世紀,廠家研究了新刀具,功能多花樣齊,能打各種水果蔬菜皮,說打皮 咱打皮,三下兩下就去皮,打完皮別著急,挖個土豆芽子挖個泥,土豆芽子挖的凈,包您健康不生病。
想吃絲,咱來絲,黃瓜蘿卜土豆絲,打出一根是一根,根根都是小方絲,根根長,根根細,老公吃了他滿意,外人夸你好手藝,心再靈,手再巧,沒這個小刀你切不好。
從地方到中央,包個餃子,調個湯,誰家不用蒜和姜,離了蒜和姜燉啥啥不香,不要絲,不要沫,姜絲調味真不錯,打姜汁,打蒜泥,不用蒜缸和蒜錘(包包子、包餃子、餃子餡子剁好了,不損害,姜的原汁原味,也不損害,姜的營養成分,吃的是姜味,不是姜棍)。
新人新事新國家,咱這個小刀竟切花,蓋中蓋,王中王,一代更比一代強,老人過生日,切個長壽面,小孩愛吃個花面條,能切花能切瓣,切出來就像小姐戴的金項鏈,又好看又好玩,切幾個花樣回家逗小孩,換換型,改改樣,粗茶淡飯小孩吃了照樣胖,想吃雞,想吃魚,大鯽瓜子小白魚,順著這邊刮魚鱗,刮魚鱗講衛生,一點不往你身上蹦,刮魚鱗不用問,它比刀子剪子都省事,刮完魚鱗你別忙,順手牽羊開魚膛”。
圣誕市場的大頭還是吃喝玩樂,每年這個時候Glühwein
是必不可少的,大冷天的一個個捧著熱乎乎的Glühwein
聊得熱火朝天。今年發現一個好東西,整個牛骨架架在上面烤,還是很好吃的,就是不算便宜,6歐一份。
逛著太冷,可以在這兒烤烤火。。。
圣誕活動
每年圣誕時,組里都會組織活動,去年是去了萊比錫的一個印刷博物館,還自己動手印了幾張卡片,前年是去的開姆尼茨的考古博物館和圣誕市場。今年別出心裁,選擇了離市區不遠的一個由廢棄的鐵礦改成的博物館。該礦的歷史很久遠,據說從13-14世紀就開始開采,后來可能開采價值低被廢棄,二戰期間又重新開采,戰后被廢棄后改建為博物館。
地震監測站
我們在坐S2轉BUS之后,首先是去參觀了TU Freiberg利用此處的一條廢棄的礦道建立的地震監測站。
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地下的礦道受到外部干擾因素小。
我們戴上安全帽,首先是參觀了一個最原始的地震監測手段,一個圓柱形的石頭懸掛在礦道頂部,下面是沙子,大概是根據石頭底部突出的針在沙子上的痕跡,可以判斷地震的幅度和方向。
上面這個地震監測手段實在是太原始了,這是展示的另外一套監測設備,我也沒弄懂到底是怎么回事。地面上還有類似的三個這種設備,固定在大石頭上面,好像可以分別監測三個方法的地震。目前正在運行的監測設備在一個單獨隔離的房間,沒有看到,說原理和此類似。
這是在講怎么計算地震震源位置。
博物館參觀
從監測站出來之后,我們在附近的咖啡館稍事休息,就徒步去博物館了。
戴好安全帽,準備進入礦道了。
礦道里面太暗,基本是導游走到一處就講解一大段歷史,不然單單看空曠的礦道,上哪兒看出個子丑寅卯來的。
彩蛋在最后,德國小哥居然大老遠的扛著琴過來,和大家一起合唱德國圣誕時的歌,我自然只能老老實實的聽和鼓掌的份兒了。